瓦爾凳湖(節選)教案
2 習題解說。
(1) 第一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讓學生通過對瓦爾登湖“堅持著自身的純潔”的描寫思考人類應該有一個怎樣的理想家園。
參考答案:文中所描寫的湖水的顏色盡管有很多變化,但都不是湖水本身的變化。視角的轉移、天氣的變化、湖水深淺不同,給人多種顏色變化的視覺感受,其實湖水本身是清澈五色的,以至于•連鱸魚的橫行條紋都清晰可辨,你會感到這種魚是逃離塵世,到這清靜世界定居的”。掉到湖中的斧頭, “如果不把它吊上來,它會一直保持這個姿態,直到斧頭爛掉”。 “大概陸陸續續有不少部落在湖邊飲用過湖水,連連贊嘆不已并測試它的深邃,接著又隨世事的更替,一個又一個消失了,但湖水依舊清純、碧綠,一個春天也沒漏掉 ! ”
“堅持著自身的純潔”,其實寄托著梭羅的人生理想。 “或許上溯到亞當和夏娃被趕出伊甸園之時,那個春天的早晨,瓦爾登湖已經存在于天地間”,人們已經遺忘了瓦爾登湖的存在,但它依然是那么清澈純潔。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感受到物質文明給人們帶來的“先進”,為機械化生產帶來的高速發展而傾倒,對物質的追求日益顯露。可這就是人類的理想家園 ? 就是人們的精神歸宿 ? 梭羅住進瓦爾登湖邊,過著一種簡樸的生活,這應該也是要“堅持自身的純潔”。
(2) 第二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本題的主旨是欣賞《瓦爾登湖》中的描寫手法。
參考答案:例子:
而瓦爾登湖更為出奇,甚至站在同一點上,湖水也忽藍忽綠。俯仰于天地之間,它同時兼備了兩種顏色。從山頂看去,它呈現藍天的色彩,走近湖邊,看見岸邊細沙淺水處,水泛著黃澄澄的水波;再遠一點,呈現淡綠,愈遠色澤愈深,最后水波蕩漾呈現一色的黛綠……
作者沒有直接抒情,但在這些描寫之中,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明凈無塵,悠然自得的心境。因為只有在心中毫無雜念而與自然融為一體之時,才可能靜觀瓦爾登湖的水色如此細微的變化;幾乎不需要什么華麗的形容詞,就把湖水顏色的變化描寫得充滿情趣。作者之心與自然之物交融,正所謂“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 王國維語 )
(3) 第三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讓學生通過兩篇文章的比較,進行個性化的探究,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做更深入的思考。
參考答案: 《黃山記》的作者主要強調人與自然關系的變化,其第二部分回顧人們登黃山的歷史,目的也是要說明社會發展了,古人不能去的,今天已不再是艱險。作者要說明的是“文明這江山,這時代,正是這樣,屬于少數人的幸福已屬于多數人”。人在大自然的面前充滿著自豪。而《瓦爾登湖》的作者卻是強調回歸自然,他不是要存心抵制文明,而是要對人類的理想家園作深入的思考。
學生贊賞誰的態度,都應該從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角度進行思考。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所謂戰勝自然,并不表明人類可以凌駕于自然之上。人離不開自然,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在理解所謂回歸自然的問題時,要讓學生理解,人類文明的發展是必然的,是不可阻擋的,,但人類的文明發展不應該以毀壞自己的家園為代價。應該思考生命的本質是什么,人類應該怎樣詩意地棲居于地球。
3 、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