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劉和珍君
(二)分析第三節
1)作者說“劉和珍是我的學生”,“現在卻有些躊躇了”為什么?作者稱自己是“茍活到現在的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品質?(提示:躊躇是因為作者認為劉和珍是為中國而死的青年,我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和尊敬。表達作者自責內疚的心情。反映了魯迅先生自謙,自我剖析的品質)
2)提醒同學們再次記憶劉和珍的形象:始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
(三)分析第四節
1)齊讀該節,該節主要講什么?分層次,用四個字概括層次大意。(提示:主要是概述慘案。分四層:聽到噩耗---頗為懷疑---尸骸為證---聽到污蔑---悲憤號召)
2)“衛隊居然開槍”的“居然”二字說明了什么?(提示:一是出乎意料,二是反映了敵人的兇殘。)
3)“我向來是不憚一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一句如何理解?其中的中國人指什么人?(提示:“中國人”指反動派,意思是敵人的兇殘遠遠超出我的意料。)
4)敵人說她們是“暴徒”和“受人利用”,同學們能否在文中找出反駁他們的證據?(提示:“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薄靶廊磺巴保罢堅付选钡龋
5)“衰亡民族默”“默無聲息的緣由”是什么?(提示:敵人殘暴兇殺的暴力統治和反動文人用反動輿論進行的思想統治,屠刀加鉗口術的專制性統治,使得我們的民主更加衰亡。)
6)“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滅亡!币痪渲,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后面一句是什么復句?有何含義?(提示:反復的修辭手法。選擇復句。意思為沉默到了極點,就將是爆發的時候。這里既有對反動派的警告,也有對后死者的呼喚,激勵和鼓動。)
三.小結:這一部分,作者以無比悲痛的心情,向犧牲的愛國青年們獻上他的悲哀和尊敬;以無比憤慨的心情,抨擊著敵人的無恥讕言;以無比激昂的口號激勵后死者的爆發。
四.作業:背誦2、4小節。
思考幾個問題:1.作者在第五節如此詳寫慘案的經過有何深意?
2.作者對請愿的態度如何?
3.作者對慘案的意義作和評價?
附:板書設計:
聽到噩耗—---居然震驚
概述慘案頗為懷疑—---懷疑憤慨
聽到污蔑—---暴徒憤懣
尸骸為證------虐殺悲痛
悲憤號召------爆發怒吼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總結全文,進一步探究文章的總體思路,分析文章5、6、7小節,理解文中的難句,加深對文章感情基調的理解和把握。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復習上一節課內容。抽查一兩位同學背誦。
二.根據上節課布置的作業導入新課。
1.作者在第五節如此詳寫慘案的經過有何深意?
(提示:一是揭露了敵人的兇殘,證明那簡直就是虐殺,二是贊揚了三個女子臨難從容、互相救助的精神。)
2.作者在第四節說“: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到第五節又說“我還有要說的話”。各是什么意思?
(提示:無話可說是因為敵人暴力和無恥讕言令人震驚、憤怒說不出話;還有要說的話是作者要揭露敵人。)
3.“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一句中,“這”字指代什么內容?下面的偉績和武功如何理解?
(提示:“這”指上文的“三個女子從容地轉輾于文明人所發明的槍彈的攢射中”。“偉績”和“武功”用了反語的修辭手法,用了“互文”的寫作手法兩句所講的內容一樣,這句話諷刺了中外反對者沾沾自喜與自己的暴力的丑惡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