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的航程 教學設計(三)
后來,老佟結識了專跑廈門的鐵路列車員,于是隔三岔五就有大串香蕉進家。金黃的香蕉,香氣四溢,引得左鄰右舍羨慕。老佟有時會給好友老陳送去一些。一來二去,老陳的女兒與老佟家的二子搞上對象了!這段姻緣應有香蕉的功勞。
老佟又拿起一根香蕉,美美地品味起來。香蕉的那種軟糯如飴的甘甜,是別的水果不能替代的。
這時,老伴發話了:“小心糖尿病!少吃點,多吃幾年;多吃點,少吃幾年。加錢了,可不能加病啊。”
點評:這是一篇博客文章,刊登在《現代快報》副刊的《南京紀事》里。老佟買了香蕉,又買了報紙,看到退休人員增加養老金的新聞,自是喜上心頭,一揚。不料卻碰上小周,在打趣中被一番奚落,一抑。回到家里,吃著香蕉,想起了往事。其一,買生香蕉盡孝卻澀得老娘歪嘴罵他不孝;其二,買熟香蕉保管不慎摔得黃湯流淌,招來眾多螞蟻,又一重抑。后來多次買香蕉自己吃了不算,還送與左鄰右舍,與朋友老陳家產生了香蕉姻緣,由抑而揚。想到這里,又美美地吃起來,又一揚。不料老伴發話了,“小心糖尿病!”以抑收筆。文章短短600余字,所寫事件瑣屑平常,但悲喜抑揚,曲折回環,妙趣橫生。
梳理探究
優美的漢字
總體設計
教材概述
漢字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漢字有著無法比擬的神奇力量。文章梳理了漢字的起源、形體、構成、文化等知識,涉及大量漢字的相關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有關資料。如條件允許,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甲骨文、金文、篆文等。教學中要注意課堂上的研討與交流,可要求學生在課前查找相關資料。在學習漢字形體演變、六書時,要求學生在梳理、體悟具體可感的、有代表性的漢字過程中去掌握。學習本文的重點是積累并梳理漢字的起源、形體、構成、文化等知識。難點是引導學生嘗試以做課題的形式,進行研究性學習。
思路方法
學生聽詩歌朗誦,聆聽漢字的音美;欣賞書法藝術,感受漢字的形美;趣解漢字,感受漢字的意美。用研究、探討、交流的方式解決學習的重點,用研討與交流的方式突破學習的難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維目標
1.積累并梳理漢字的起源、形體、構成、文化等知識。
2.以做課題的形式,進行研究性學習,側重于對漢字文化內蘊的了解。
3.培養學生熱愛漢字的情感,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傳統。
教學設計
導語設計
情景導入
放歌曲《中國娃》:“最愛說的話永遠是中國話,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字正腔圓、落地有聲,這是漢字的聲音美;漢字的方方正正、橫平豎直是它的字形美;漢字還有區別于其他文字的顯著特征:表意。魯迅先生曾說過漢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漢字,感受它的美。
介紹導入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每一個民族的文字都有其自己的特點。漢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今天我們就來領略其精妙。
文本解讀
知識積累
一、探討漢字的起源。(檢查學生的預習準備情況,共同交流所搜集到的“甲骨文”的知識。)
明確:漢字是我們漢民族的祖先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因生活和交流的需要而創造出來的。一般認為最古老的漢字是公元前13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商代的“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