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的航程 教學設計(三)
在兩類指事字中,第一類因有象形作基礎,較第二類容易創造,所以指事字絕大部分都屬于這一類。盡管指事比象形造字前進了一步,但字數仍比較少,因為靠簡單的符號表示各種復雜的事物是困難的。
(三)會意
會意是合字表義的造字方法,即組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構成一個新字,造出的字叫會意字。例如(明),由“日”“月”兩個象形字組合而成,借日月的光明,來表示“明亮”的意思。(從)由兩個“人”字組合而成,借兩個人前后相隨,表示“跟從”的意思。此外,如兩手中加分為“掰”,不上不下為“卡”,則是后起的會意字。
會意以象形字為基礎,但遠比象形能產。為什么呢?因為會意是合體成字,新字的創造比較容易,采用自身復合法,就可以造出不同的會意字。如:二木為“林”,三木為“森”,三日為“晶”,三人為“眾”,三水為“淼”,三火為“焱”,三直為“矗”,三石為“磊”等。會意造字法雖然有它的優點,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復雜抽象的語素義它無法表示,而且有些字讓人去琢磨它所會之意,就難免見仁見智了。
(四)形聲
形聲是用意符和音符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造出的字叫形聲字。因此,形聲字總是分兩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稱為意符(也叫形旁、形符),表音部分稱為音符(也叫聲旁、聲符)。意符表示形聲字的意義范疇,音符則表示形聲字的讀音。例如,“賞”這個字,“貝”是意符,表示這個字的意義與錢財有關,“尚”是音符,表示這個字的讀音。又如“恭”,從心,共聲,恭敬義。“問”,從口,門聲,詢問義。
(五)轉注
轉注是部首相同、聲音相同或相近、意義相通可以互相訓釋的字,如“老”可以訓“考”,“考”可以訓“老”。轉注只在于說明詞義,并不能造出新字來,因此,有人認為轉注只是用字的一種方法,不能算作造字的法則。
(六)假借
假借是一種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個已有的字,來表示語言中與其聲音相同或相似的語素,這種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來表示另外意義的字,就是假借字。例如秦漢時設郡縣,縣的長官稱“令”“長”(萬戶以上稱令,不足萬戶稱長)。“令之本義發號也,長之義久遠也,縣令縣長本無字,而由發號、久遠之義引申展轉而為之,是為假借。”(段玉裁《說文解字•敘》)另外有一類假借字,與意義全然無關。例如“來”本是麥穗,借用往來的“來”;“朋”本來是貨貝,借用朋友之“朋”。這被借用的字,實際被當作表音的符號來使用,它和原來的字義沒有必然的聯系。有人認為,“假借”是一種用字之法,不應算作造字的法則。
以上對“六書”作了簡要的介紹,可以看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漢字的造字方法,因為這些方法能造出新字,轉注和假借也可以說只是用字之法,因為它們并不能造出新字。在這四種造字法中,象形、指事、會意是純粹表意的方法,形聲則是兼有表意和表音的方法。
“六書”是隸書以前的古代漢字,主要是以篆書為對象而建立起來的分析漢字造字法的理論。那么,“六書”原則是否仍適合于分析現代漢字?
我們知道,漢字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體發生了多次變化,其中由小篆變為隸書是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改篆書為隸書,由隸書再改為楷書,在結構上發生了變形或簡化。象形字已越來越不象形,指事字和會意字也看不出怎樣指事、怎樣會意了。“六書”原是漢字造字方法的理論,分析古代漢字的造字方法以便辨識古代文獻中的字義、詞義,但對現代漢字而言,這種造字法理論已無法概括了。只有對形聲字的分析,在今天還有用。如果從“六書”看,可以說現代漢字基本上只剩下形聲字這樣一個造字類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