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劉和珍君》教案2
第三課時
一、 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復習上一節課內容。抽查一兩位同學背誦:
(一) 三、四、五節間的聯系,關于記述烈士事跡,思路怎樣展開?
提示:思路先依時間順序,從平時到遇害。遇害又分兩步:從事件概況到遇害細節。第三節寫劉和珍的正義感、責任感、反抗性,這樣一個熱血青年去請愿“欣然前往”,是很自然的。所謂“受人利用”,無非是流言家開罪、嫁禍之辭。作者不但寫劉和珍的斗爭性,而且著意反復寫她“始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意蘊在于表明,世上哪有這樣的“暴徒”?段政府反誣她們為“暴徒”,不但不值一駁,反而充分暴露出他們自己的暴虐。第五節,再詳述劉和珍的遇害經過,鐵證如山,真正濫施暴虐的是段祺瑞執政府。
(二)齊讀第四節進行分析:抒寫驚愕、義憤
●1.作者為什么強調“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
作者寫“始終微笑”“和藹”的劉和珍“欣然前往”參加請愿,卻無端在執政府前中彈、喋血、死掉,表現出作者對此毫無準備,反襯反動勢力的兇殘出人意料。
●2、怎樣理解“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沉默”,就是“默無聲息”。 這里說的是兩種沉默:一種是“出離憤怒”、陷于極度悲痛的“沉默”,“于無聲處聽驚雷”,預示著革命暴風雨即將來臨之前的“沉默”;一種是逆來順受,真正“默無聲息”,不敢反抗,走向滅亡的“沉默”。兩種“沉默”,兩種前途,兩種結果:不在沉默中爆發革命,摧毀“這似人非人的世界”,就在沉默中被奴役,被黑暗統治,被滅亡。作者懷著最大的憤怒,發出最有力的號召,啟示人們:事情已經到了盡頭,對中外反動派說什么話也沒有用,必須起來和兇殘的敵人作殊死的斗爭。這是作者寫作本文的主要意圖所在。
●3、魯迅先生的“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和“衰亡民族”的“默無聲息”一樣嗎?
不一樣。一是憤激之詞,一是因為“慘象”和“流言”使庸人們害怕而不敢說,表明了庸人們的麻木與落后。其緣由就是反動統治者不但用武力極其兇殘的屠殺人民,而且還用文的一手,進行嚴酷的思想統治!
重點句③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已”,時間副詞,已經;“尤”,程度副詞,更加。兩個副詞連用,表示強烈的遞進語氣!皯K象”,已足見反動派的兇殘;“流言”,則比刀槍更加陰險。軍人兇殘,文人囂張。有形的刀槍,加上無形的刀槍──御用文人的筆桿,這就是中國式的專制統治,這就是中國式的白色恐怖。正是這種野蠻而嚴密的專制統治,使得我們的民族逐漸衰亡,以至“默無聲息”了。可是橫行無忌的殺人者別忘記:沉默到了極點,就將是爆發的時候!安辉凇驮凇边@一選擇復句,既有對反動派的警告,更有對“后死者”的呼喚、激勵和鼓動。
●4、“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這話如何理解?
“緣由”就是反動統治者不但極其兇殘地用武力屠殺人民,而且還用文的一手,進行嚴酷的精神統治。從揭露段政府的罪行看,從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段政府雙手沾滿鮮血,居然昂起頭來,反誣被害者為“暴徒”,制造殺人的理由,走狗文人跟著陰險地“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兩手表現得無以復加。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反動統治者慣用的手法。武力屠殺加精神統治,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無聲息,衰弱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