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詩三首(第二課時)
三、課堂練習
以“我眼中的幸福”為題,談談學習《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感受。
四、課文總結
當代優秀的詩作從嶄新的審美角度為新詩帶來了無限生機,不僅使詩人的藝術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而且使詩歌本身的藝術表現手法更加豐富多彩。它們又像挾泥帶沙的湍流,跳躍、奔突、飛濺、穿鳴于亂石澗底,有一股沖勁,富有活力,為中國當代新詩走向世界做出了很大貢獻。
五、布置作業
1.熟練背誦《錯誤》《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2.捕捉生活中的某一物象,展開聯想,賦于其一定的象征意義,寫一首短詩。
3.閱讀鄭愁予的《天窗》,體會其抒發的思想感情。
天 窗
鄭愁予
每夜,星子們都來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臥著,好深的井啊。
自從有了天窗
就像親手揭開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們都美麗,分占了循環著的七個夜,
而那南方的藍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己在四壁閑蕩著
那叮叮有聲的陶瓶還未垂下來。
啊,星子們都美麗
而在夢中也響著的,只有一個名子
那名子,自在得像流水……
提示:這首詩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用鮮活的現代生活語言,表現了非常具有古典意味的純然之美。詩人自喻為“天窗”,并由這一情緒推動著詩意的進展,使其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們隨著詩人的情感前行,會發現《天窗》一詩,原來是一首美麗的情詩。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辯論: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習慣中,男剛女弱,女性在男性的保護傘下相夫教子,操持家務,為男人解除后顧之憂,這樣的愛情是美麗的,家庭是幸福的。解放后,職業女性不斷涌現,提倡男女平等的人越來越多,人們的愛情觀也發生了變化。究竟是傳統觀念好還是新型觀念好?
2.閱讀中國臺灣詩人余光中的詩《民歌》,完成(1)~(2)題。
傳說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黃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從青海到黃海
風 也聽見
沙 也聽見
如果黃河凍成了冰河
還有長江最母性的鼻音
從高原到平原
魚 也聽見
龍 也聽見
如果長江凍成了冰河
還有我,還有我紅海在呼嘯
從早潮到晚潮
醒 也聽見
夢 也聽見
有一天我的血也結冰
還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從a型到o型
哭 也聽見
笑 也聽見
(1)對詩句的解說不夠恰當的一項是( )
a.“從青海到黃海”“從高原到平原”強調了能聽見這首歌的區域之廣。
b.“從早潮到晚潮”“從a型到o型”是說不管什么時候,不管什么血型的人都能聽見這首歌。
c.“風”“沙”“魚”“龍”都能聽見,是說所有一切的事物都能聽見這首歌。
d.“醒”“夢”“哭”“笑”都能聽見,是說無論什么情況下都能聽見這首歌。
(2)對這首詩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歌頌了中華民族艱苦拼搏,團結奮斗,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
b.這首詩構思巧妙,小中見大,所謂民歌,應是民族之歌,民氣之歌。
c.全詩多用反復,是吸收了《詩經》的創作手法,可算是“重章疊體”之作。
d.各節句式長短不一,也不押韻;而從節與節之間的關系和整個結構看,又有嚴謹的間架和整齊的節奏。詩中聯想自然,富有詩意。如由“青海”“黃海”聯想到“風”“沙”,余此類推。
參考答案:
(1)b(從“早潮到晚潮”“從a型到o型”是說“呼嘯”持續時間之長,“合唱”的血型之多)(2)c(不能說“重章疊體”,它沒有《詩經》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