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dāng)代詩三首備課
思婦閨怨,是中國傳統(tǒng)詩詞中歷詠不衰的一個主題,而做得最多的又往往是須眉文士。他們或以己度人,描摹體恤女子情懷;或托物言志,抒發(fā)自己的失意與惆悵。思婦入詩.從《詩經(jīng)》中開始,《詩經(jīng)•召南•殷其雷》中有“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惶?振振君子,歸哉歸哉”。而入詞則有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李白之《菩薩蠻》,“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到了白居易、溫庭筠。更將倚樓而望的思婦刻畫得情態(tài)畢現(xiàn),幽怨悱惻。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
月明人倚樓。
——白居易《長相思》
汴水,泗水日夜流淌,直到瓜州古渡。吳山點點,隔江相望,而行人在恩婦眼中漸行漸遠(yuǎn),身影溶入水是之間。而后聲訊皆無。水的日夜流淌,恰如相思和怨恨的悠悠無盡。詞不言別而只言歸,只言悠而示及休,最后更借“月明人倚樓”一句兀現(xiàn).令人悵然長嘆.低回久之。
同樣的主題和意象在溫庭筠筆下,則處理得更富有情節(jié)性。也更加哀婉凄切。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顏州。
——一溫庭筠《望江南》
《草堂詩余別集》贊此詞“癡迷,搖蕩,驚悸。惑溺,盡此二十余字”。我們看到。佇望歸人的女子,從清晨“梳洗罷”.便“獨倚望江樓”,可是直到夕陽垂金,“斜暉脈脈”.依然“過盡千帆皆不是”。其希望、失望乃至絕望.怎不令人柔腸寸斷.衷婉欲絕?
一千多年之后,中國臺灣當(dāng)代詩人鄭愁予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短詩《錯誤》.詩中也有一個倚樓望歸的女子。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fēng)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