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劉和珍君(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了解作品的有關背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理解作家強烈的思想感情。
2、揣摩重要語句的含義,體會文章樸實、深沉、含蓄的語言風格。
3、閱讀方法指導,寫作技巧分析及借鑒,積累寫作素材。
二、難點、重點
1、重點: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線索,領會全文的思想內容。
2、難點:這篇課文,由于時代背景、寫作意圖和作家語言風格、關鍵文句的理解等原因。
三、教學時數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我國文學史上,閃爍著一顆璀璨的巨星,他領著我們回過《故鄉》,見了《孔乙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看了《社戲》,結識了《藤野先生》。今天,我們再隨著他重溫“三•一八”慘案的歷史,一起《記念劉和珍君》。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魯迅先生。
二、背景介紹
1926年3月,奉系軍閥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進兵關內,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同奉軍作戰。日本帝國主義公開援助奉軍,派軍艦駛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國民軍開炮還擊。日本帝國主義便向當時的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府提出抗議,又聯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國駐北京公使,借口維護《辛丑條約》,提出種種無理條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國軍隊,準備武力進攻。3月18日,北京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犯我國主權,在天安門前集會抗議,會后到執政府前請愿。段祺瑞竟命令衛兵向請愿群眾開槍,并用大刀鐵棍追打砍殺,打死打傷200余人,造成屠殺愛國人民的“三•一八”慘案。在這一慘案中,北京女子師范大學英文系學生、學生自治會主席劉和珍遇難了。劉和珍是魯迅先生的學生,是位愛國的熱血青年,她的犧牲給魯迅先生帶來了莫大的悲哀,而當時的反動文人還在一些刊物上發表文章對愛國青年進行污蔑、中傷,致使魯迅先生悲憤之極,同年四月,寫下了這篇紀念文章。
三、生字、生詞
噩耗 è 羽翼 yì 屠戮 lù 浸漬 zì 菲薄 fěi
洗滌(dí) 憚(dàn) 攢射(cuán) 尸骸(hái)
寥落:稀少。 長歌當哭:用文章來代替哭泣。
深味:深深地體會。 微薄:依稀、淡薄。
廣有羽翼:到處有幫兇。 桀驁:形容性情倔強。
四、整體感知,把握線索
1、給課文每一部分擬一個小標題
明確:(1)寫作緣起,紀念死者。(2)喚醒庸人,牢記血債。(3)劉和珍概況。(4)劉和珍遇害。(5)劉和珍遇害經過。(6)“三•一八慘案”教訓。(7)慘案的意義。
2、合并歸納: 第一部分(1、2)表明寫作目的
第二部分(3-5)追憶烈士和慘案真相
第三部分(6、7)總結教訓和意義
3、講讀第一部分
思考:作者的筆觸涉及哪幾類人?作者對每一類人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一類是愛國青年,突出了劉和珍;還有其他“四十余被害的青年”;擴大一點是數百死傷者;再擴大一點是請愿的群眾。作者對他們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獻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