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音樂
【課文背景知識】
1.《細胞生命的禮贊》是一本充滿隱喻因而不同尋常的科普作品,作者是托馬斯•劉易斯,醫學家、生物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此書自出版到現在已經印了二十幾版,以至書商為他后來的著作做廣告時,只要喊聲“《細胞生命的禮贊》一書作者托馬斯•劉易斯新著”就夠了。有人說,在即使捧著一本情愛小說也會很快睡著的年紀,《細胞生命的禮贊》卻可以引誘你一直讀下去。你想知道為什么嗎?本文可以使你“窺一斑而知全豹”。
2.音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托馬斯•劉易斯在《細胞生命的禮贊》這本書中好幾處以備極推崇的激情提到巴赫,這絕不僅僅出于他對音樂的愛好。托馬斯•劉易斯的思想有著巴赫般的復雜性。在他的頭腦里,混響著自然、社會和藝術的全管弦交響樂。托馬斯•劉易斯推崇音樂,是因為音樂高于個別的生命形式,因為音樂為所有生命形式所共有;音樂高于任何科學技術,因為科學技術會過時,而音樂則是永久的;音樂之用于人類表現自己,高于語言或任何其他符號,因為后者往往太清晰、太拘泥于某一特殊的信息,太有局限性。閱讀時對這一中心思想要作深入體會。
【重點難點講解】
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重要詞語和句子在文中的含義,繼續學習如何辨別和篩選文中重要信息。
難點是把握托馬斯•劉易斯科普散文的風格,深入理解作者深刻獨到的思想認識,學會分析鑒賞。
訓練突破
1.按常規,理清文章內容。
訓練 1文章很長,段落很多,應該劃分幾個大的部分?
點撥1文章內容繁雜,但思路清晰。先從人類自身的生活談起,說明“我們之所以沒有滅頂于廢話之中,只是因為我們還有音樂”。然后由人類過渡到自然,以白蟻、蝙蝠為例,列舉了自然界各種動物的發聲及其發聲所采取的方式。在此基礎上,文章進一步深入,對自然界各種動物“歌聲”的功用進行了分析,由此說明,動物的“生物性活動”本能決定了它們的音樂的不同特點,這也是人類與動物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音樂互相不能聽懂的原因。最后文章從更深更遠的角度探求自然界各種動物“歌聲”產生的原因和意義,全文向讀者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自然界眾生以其不同的“歌聲”顯示著自身的存在,并達到自然和諧,從而產生了“這個世界的音樂”。
文章共有16段,依照內容,大體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說明“我們之所以沒有滅頂于廢話之中,只是因為我們還有音樂”。這一說法也被較新的學科生物聲學研究別的動物相互發出的聲音所證實。
第二部分:3—8自然段,列舉大量現象,說明動物中“總有一種持續不斷的音樂潛在于所有其他信號之下”。
第三部分:9—14自然,“這個世界的音樂”產生的原因是動物“生物性活動”使然。
第四部分:15、16自然段,從更廣闊的背景來探求“這個世界的音樂”產生的原因。
2.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語句。
訓練2怎樣理解下列幾個句子?
①使人聊以慰藉的是,聽說較新的學科生物聲學須得研究別的動物相互發出的聲音中存在的類似問題。
②企圖賦予這種特別的聲音以某種具體的意義,那顯然是有風險的,整個生物聲學領域都存在這類問題。
③在警告、驚叫、求偶、宣布領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詞匯的背后,還有大量的、重復出現的美妙音樂,說這些是八小時以內的事務性語言是難以講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