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時傳祥──重訪精神高原》作品賞析
一、內容結構
作者已經把課文分為5個部分,用簡練的語言去概括這五部分的主要內容。第一部分主要是引出下文,引出所要敘述的內容;第二部分主要是講述時傳祥一些重要的事跡;第三部分主要是講述文革期間的時傳祥;第四部分主要是描述采訪中的一些片斷;第五部分主要描述與幾個特殊身份的人的采訪片斷。
這五個部分又可以分為三大段,即第一部分是第一大段;第二、三部分是第二大段,主要記敘時傳祥的一些重要事跡;第四、五部分是第三大段,講述采訪的一些片斷。
二、思路探究
本文的思路很容易找出,就是以尋訪時傳祥為主線索,中間穿插時傳祥的有關事跡的描述,主要是以時間為序去安排全文:
1、可以從作者寫作的目的入手,即為什么作者要寫這一篇文章。寫時傳祥的事跡,就是為了找尋那曾經激勵我們奮斗不息的精神。在寫時傳祥的基礎上,展現出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這就是全文的一個整體思路。
2、可以先分析時傳祥的事跡,閱讀二、三部分就會發現,作者對時傳祥的描述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選取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片斷去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作者所選取的有關時傳祥的幾個片斷在文章中有什么特殊的含意?可以先讓學生思考這幾個問題,然后慢慢引到寫時傳祥不僅僅是為了寫這個人,更重要的是寫以時傳祥為代表的勞動者身上所折射出來的精神,慢慢涉及到文章的主題。
3、分析完了時傳祥的事跡后,可以再去分析作者在尋訪時的幾個片斷即文章的四、五部分。作者在本文中并沒有詳細介紹尋訪的過程,而是選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能夠引起人們思索的幾個片段,這樣寫更能引起人們的深思,為什么同樣的事情卻受到不同的待遇,這些變化能夠說明什么問題?這樣,就能進一步引發讀者思考本文所要揭示的問題——即如何去創建人的“精神高原”。
4、課文的第一部分實際起了一個引子的作用,作者這樣寫目的就是為了引起下文,這一部分自有它寫作上的一些特點,這在“合作討論”中已經有了分析,這里就不詳述了。
三、分析局部思路
以第四部分為例,其余就可以舉一反三。
第四部分主要是講述尋訪的一些片斷,以及這些片斷中作者所要揭示的問題,這一部分的分析重點是語言的分析,通過分析語言去把握課文的主旨。
如:人們訴說了以上的歷史,同時也說了如下的現實。
這句話起了一個過渡的作用,作者用它來轉人尋訪的一些片斷,“以上的歷史”是指時傳祥對工作的認真與無私,以及那個時代的人們對他以及他的工作的肯定與贊頌。“如下的現實”則是指采訪時所發現的今天的人們對這種職業的截然不同的態度。
“今天,人怎么這樣?!”
說這句話的是北京市環衛局的一位干部,“這樣”指的就是環衛工人被打事件,言外之意就是對這種工作的歧視,這與五六十年代人們對這種職業以及從事這種職業的人的肯定與尊敬,形成鮮明的對比。搞好環衛工作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是在物質高度發展的今天,為什么反而被人們瞧不起,是不是物質越發展,人們的衛生觀念越來越差?這個問題讓所有的人感到困惑,所以這個干部對社會發出了這樣的質問與感嘆。
當今社會不僅發生環衛工人被打的事件,而且環衛工人的婚姻問題也受到嚴重的影響,“沒有城市小姐肯嫁掏糞工”“干點什么不比這體面”,許多人在選擇對象時,把職業是否體面看作一個重要條件,似乎人品倒是放在其次了。劉少奇曾經所說的“你當清潔工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在今天的社會中是否還能有以前的作用?掏糞這種工作為越來越多的文明的人們所瞧不起,環衛工人的可悲處境以及低下的地位從文章的這些話語中明顯可見,這不僅讓環衛工人,也讓作者以及所有有正義感、有社會良知的人們深感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