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的航程 教學設計(二)
下午下了一場小雨,下班回來不見父親。父親回來時,濕漉漉的頭發搭在皺紋堆砌的額頭,松樹皮一樣的手提著一個塑料袋。他鞋也沒有脫就進了屋,妻子“哼”了一聲,又進了臥室。
父親說:“我去買東西了,不會買,也不知你們缺啥,就琢磨著買了這些。蜂蜜治胃病,你記著,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腦的人,核桃粉補腦。孫兒胃口不好,瘦,就給他買了健脾糕,吃了開胃。”
父親最后從貼身衣兜里拿出一個塑料袋,說:“這5000塊錢是我賣雞賣豬攢的,都攢3年了。我用處不大,你拖家帶口的用得著,拿著。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來,看看你媽的墳,你爺的墳。沒空回來,爸也不怪你,你們忙,單位紀律嚴呢!”說完父親笑了一笑,摸出葉子煙,正要點,可能想起了妻的交代,又揣了回去。
(以上片斷是教材中所選內容的前面的部分)
(選自《商界》XX年第2期)
課堂小結
用審美的眼光審視生活,那么生活處處充滿哲理。
閱讀文學作品,讀者總希望能與作品產生情感的共鳴,真正的文學作品都是來源于生活的,真正的哲學思辨也都是來自于生活的,對于自然中的一人一事,都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用詩意的觀點看待生活,那么生活處處洋溢著詩情。
著名的哲學家海德格爾說:“人是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的。”我們若用詩意的眼光看待生活,萬事萬物皆可為詩。山野的鮮花,雨后的彩虹,清晨的薄霧,無不讓人心曠神怡;看淡世俗價值,坦然面對責難,微笑承受負重,無不讓人心胸豁達樂觀;超越庸俗的生活,擁有博大的情懷,揮灑激蕩的熱情,無不讓人激情澎湃。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用善感的心靈去感悟生活,那么生活處處流淌著感動。
歐陽修說:“人為動物,唯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乎中,必播其情。”只有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才會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好作品。張曉風說:“如果有一天,我因生命衰竭而向上蒼祈求一兩年額外加簽的歲月,其目的無非是讓我回首再看這可驚可嘆的山川和人世。能多看它一眼,便能多用悲壯的、雖注定失敗卻仍不肯放棄的努力再解釋它們一次,并且也會欣喜地看到人如何用智慧、用語言、用管弦、用丹青、用靜穆、用愛一一對這世界作圓融的解釋。”用我們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我們的思想去思考社會,用我們的心靈去感悟社會。同學們,當你們具有了這樣的修養的時候,怎么可能還會感覺到無話可說、無事可敘、無情可抒呢?
作業設計
要求:“寫作練習三”以“心靈底片”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
思路點撥
1.誠如“寫作練習三”材料所說:“人生是一條浪花飛濺的長河,時光的流逝淡化了過去的記憶。但總有一些人和事在你的心靈深處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就像照相的底片,隨時可以再現。”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這類文章的題材幾乎無窮無盡,每個人都會寫出與他人不同的文章,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以及感受生活的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這類文章的題材,大致有以下幾類:
親人類
主要是與自己有密切血緣關系的人,因為他們與自己相處的時間最多,相處的空間最近,觀察得最多,感受最深刻。
社會關系類
主要是指與自己有一定血緣關系的人,一般地說,這類人與自己的關系僅次于親人,自己對他們觀察得也很多,感受也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