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的航程 教學設計(二)
設計方案(二)三維目標
1.理清文章結構。
2.學習并掌握新聞的寫法。
3.了解航天事業發展的艱難和科技工作者的拼搏精神。
導語設計
情景導入
XX年10月15日9時9分50秒,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國自主研制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被順利送入太空。航天英雄楊利偉圓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但是就在他得到億萬華夏兒女崇敬和傳頌之時,大家可曾想到,在他成功的背后經歷了多少次由小到大的訓練,又有多少科技工作者在默默地做著奉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重溫這段經歷。
文本解讀
信息篩選
根據新聞的構成特點,理清文章結構。
導語:“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
主體:回顧一代代航天人近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
結尾: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實現民族飛天夢。
合作探究
這是一篇典型的新聞報道,請同學們根據新聞的特點,快速瀏覽課文,思考:這篇新聞的真實性是如何體現的?請舉例說明。
明確:本文用精確的時間數字,顯示新聞的真實性特點。
如:“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神舟’一號實驗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新建成的載人航天發射場飛向太空并于第二天準確著陸。”這是航天人經過近十年的不懈努力,看到“神舟”一號實驗成功的欣喜之情。精確地記錄下這一時刻,“它意味著中國人‘摘星攬月’已為期不遠了。”還有,“9時10分許,‘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飛天勇士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一個舉國關注的時刻,這一時刻人們已期待太久了,而在頃刻之間夢想變為現實,傳達出一種無法抑制的激動和欣喜之情。
能力提升
1.楊利偉是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他的名字為所有中國人稱道,他也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你們對他如何評價?
明確:楊利偉是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他理應受到人們的稱贊,但我們必須認識到,楊利偉應是千千萬萬個中國航天工作者的代表,他的榮譽是所有航天人的榮譽。我們的航天事業從50年代起步,經過了許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才有了楊利偉的成功。我們在稱贊楊利偉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那些為我國的航天事業默默耕耘的科技工作者,我們都應該向他們致敬。
2.明朝的萬戶并沒有實現上天的夢想,反而被自制的“火箭”炸死,作者在文中對萬戶持什么態度?
明確:明朝的萬戶確實在試圖飛上天空的時候被“火箭”炸死,但他是一位失敗的英雄。首先,他有飛上天空的想法,并付諸實踐,這種開拓精神就值得后人稱贊。其次,萬戶敢想敢做,為后來的科技工作者,特別是航天工作者樹立了榜樣,萬戶雖敗猶榮。因此,在文中作者對萬戶持的是一種肯定的態度,對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分析鑒賞
分析這篇新聞的寫作特點。
明確:1.“餃子”式的結構。
這篇新聞的獨到之處在于不是將發射活動本身作為重點來寫。在文中,發射活動只是“餃子皮”,開頭以之攤開,結尾借之合攏,而中國近五十年的航天之路才是“餃子餡”。這樣安排,獨出心裁,富有創意。一般人可能會把筆墨用在發射活動本身上,這樣便與其他媒體報道雷同。本文開始在楊利偉飛向太空之際,筆鋒一轉,從6XX年前的萬戶寫起,寫中國幾百年的航天奮斗歷程,不但時間長,而且空間跨度大,從大漠到海洋,從北京到各地,從中央到地方,這樣的“餡子”實在豐富,且包起來也有條不紊。最后,用“9時10分許,‘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飛天勇士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一句合上“餃子皮”,用了10分鐘走完了6XX年,走完幾萬里,實在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