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東阿 》的教學設計
粵教版語文高一
《晏子治東阿 》的教學設計
一、 設計思想:
《晏子治東阿 》是高一必修四第四單元擴展閱讀的一篇文章。本文短少易懂,故事性強。教學設想是:一方面引導學生積累文中的文言知識;一方面引導學生探討文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多角度理解文本,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質疑等能力。在教學本課的過程中,設計一些環節讓學生表演,辯論。使學生覺得學習文言文是有趣的、有用的,學得快樂。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必修四第四單元的擴展閱讀文言文。對于擴展閱讀的文章,教學的指導意見主要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獨立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獨立理解文章的能力,獨立梳理文言虛詞、實詞、句式的能力。
本課在內容上包括了一些文言文的基礎知識,“數”“誅”“罪”“謝”“而”、“之”等詞的含義和用法,還包括一些文言特殊句式。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并學會靈活運用。本課短少,學生有能力把它學好。
三、 學情分析:
我校的學生是基礎較弱的鄉鎮中學的學生,語文基礎一般。在學法方面、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要加強訓練。但我們的高一的學生精力較旺盛,性格普遍比較外向,比較喜歡表演和討論。而且經過高一多篇文言文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基礎知識,可以放手讓學生大膽討論。學生可能在多角度理解文本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老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抓角度來分析的方法。
總之,根據我們學生情況,本課文的特點,按照高中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快樂學習”的指導思想,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文言基礎知識
2.讓學生通過學習文章,挖掘背后承載的文化內涵。古文今讀,古為今用。
過程與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情操。了解宴子的政治主張,學習晏子廉潔自律,一心為民的品質,認識晏子的智慧。
五、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理解故事蘊涵的哲理。培養正確的道德情操。
教學難點:
讓學生辯證地分析問題,能延伸到現實生活中,探究類似現象。
六、 教學策略與手段:
為了老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根據我校學生的情況、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學法方面我采用“導—思—點撥—”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在這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以下指導:
引導學生注意緊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關鍵性語句,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聯系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章。采用以下教法:
1、以自主學習為主,采用啟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設計帶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誘導學生思考,解決本文重點;
3、采用讓學生表演的方式,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突破本文難點;
4、同時采用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
本課計劃用一課時,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效率,運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用來出示學習目標,作者資料,需要研討的問題,作業等。
七.課前準備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句,歸納文言字詞和句式。注意“數 、誅、死、不行、利、罪、便、再拜 ”在文中的意思和“而”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