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邊疆
授課時間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節課題
宇宙的邊疆 卡爾·薩根(carl sagan,1934—199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宇宙的基礎知識。
過程與方法1.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自己的思考。 2.擴展學生的思維層次和文化素養。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自己的思考。
教 學 設 想
教材分析《宇宙的邊疆》是高中語文(必修)3第四單元的一篇科普說明文。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標志人類文明的尺度。閱讀科普文章,可以啟迪心志,激發想象,帶領我們進入全新的科學天地,在科學海洋中遨游。本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它節選自卡爾。薩根的作品《宇宙》。文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許多宇宙知識,發表了自己對宇宙的眾多看法。行文是伴隨著電視畫面展開的,所以文中的語言有著特定的語境。
學情分析宇宙總是充滿著神秘感,高中學生往往會被這種神秘感吸引住,學生對宇宙很感興趣,學生對宇宙的相關知識也有一定了解,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學生的興趣點還是處于相對比較感性的層面,真是遇到這樣的文章卻很少靜下心來去閱讀去思考。
教法設計
對于教師的作用,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因此,這一堂課,在教法上我采用對話式教學模式,主要采用點撥法、提問法、講解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學法指導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發現真理。”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懸念法——帶著問題,鞏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