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學習要點
(第4組)荷波:“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運用擬人手法,寫出微風過處葉花顫動的情狀,既有視覺形象,葉子“有一絲的顫動”化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聽覺形象,風吹花葉的顫動聲音。動靜結合,形象地傳達出荷塘富有生氣的風姿,創造出了清幽恬靜的氛圍。
(第5組)荷韻:“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作者把所見與想象結合,“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情傳意,這里用來寫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葉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卻由葉子的“風韻”想象到那葉子下的水“脈脈”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3.小結
本段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手法,描繪了月下荷塘的美景,這些手法令人浮想聯翩。更絕的是全段不著一個“月”字卻處處有月。請同學們朗讀品味。
(二)誦讀鑒賞第5段。
1.提問:本段寫月色,月色本是難寫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寫出荷塘上月色的特點?
明確:寫荷塘上的月色,通過“葉、花、樹”來表現月色,寫出了月色朦朧飄渺的特點。
2.提問:月色本是難狀之景,作者用了一些傳神的動詞(如:“瀉”“浮”“洗”“畫”等),描繪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試結合語境分析這些動詞的特點。
明確:
瀉——既照應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寫出了月輝照耀,一瀉無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動感。
浮——寫深夜水氣由下而上輕輕升騰,慢慢擴散、彌漫,以動景寫靜景,描繪霧的輕飄狀態。
洗——寫“葉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種奶白色而又鮮艷欲滴的狀態。
畫——有“人為”動作含于其中,仿佛有無形的手在宣紙描繪“倩影”,寫出了投在荷葉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3.小結
本段雖著意寫月色,但又處處不忘荷塘,用幾個傳神的動詞,從不同角度寫出淡月輝映下荷塘里霧光葉色、水氣交相雜糅而形成的朦朧景象,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請同學們看著掛圖展開想象,進入情景,朗讀課文。
(三)誦讀、鑒賞第6段
1.提問:本段寫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與課文第2段照應,試比較兩段寫景的異同。(閱讀比較后回答)
明確:
相同:都寫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寫了樹、小路。
不同:第2段重點寫了小煤屑路的寂靜、陰森,寫得簡略。而本段則以樹為著眼點,由近及遠,寫了樹色、煙霧、遠山、燈光,再由靜到動,寫到蟬聲、蛙聲
2.提問:本段寫荷塘周圍的“樹”的景色,作者選用了一些疊字疊詞(如:“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陰陰、隱隱約約”等)試結合語境,說說這些詞語的妙處。
明確:
遠遠近近、高高低低——寫出了樹的錯落有致,既開闊又有立體感,用語平實自然。
重重、陰陰、隱隱約約——傳神地描述出特定環境中的景物特點,不僅寫出了樹木之多,而且加強了葉色的濃重氣氛。
3.小結
疊字疊詞的運用,不僅傳神地描寫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應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樹,“陰森森”的小路。讀起來節奏鮮明,韻律協調,富有音樂美。
請大家再次朗讀體會。
四、分析《采蓮賦》《西洲曲》
《采蓮賦》梁朝皇帝蕭繹撰制,宮體文學范疇,寫一群美麗綽約的少女在和風麗日的暮春季節蕩舟采蓮的嬉戲,從而引起對心上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