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教學設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設計方案(一)
總體設計
教材概述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屬記敘文,偏重于記述講演的過程,突出講演者的形象。文章開篇介紹梁啟超,結尾評論梁啟超,中間按梁啟超講演的先后順序進行敘述,還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評論。梁啟超的名氣在于他的政治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可文章并未從政治活動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現梁啟超,而是從他的學者身份,通過外貌,尤其是他講演時的神態語言表現其學識淵博、自由灑脫的真性情。結構層次清晰,語言風趣而又帶感情,因而教授《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講演》要進行人物形象的分析,看作者到底給我們刻畫出怎樣一個名人畫像。
學習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的。學習難點:學習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和語言的品味。
思路方法
引導學生運用加旁批的閱讀方法,學習敘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全面了解人物的人格魅力,以此來突破學習的重點。運用朗讀法、賞析法、討論法等,學習多種多樣的描寫人物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語言,以此來突破學習的難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維目標
1.了解文學常識(梁實秋和梁啟超),識記字詞。
2.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語言。
3.引導學生運用加旁批的閱讀方法,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4.課外搜集梁啟超事跡,讓學生講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教學設計
導語設計
情景導入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這是梁啟超到清華大學演講時開頭講到的一首古詩《箜篌引》,梁實秋說:“這四句十六字,經他一朗誦,再經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合,有情節,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梁啟超的演講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學習《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來感受一下。
設問導入
“同學們學過歷史,對梁啟超肯定不陌生了,誰為大家介紹一下他政壇上的功績?”學生查到的資料:戊戌變法、云南起義。同學們大多了解的梁啟超是政界上一位叱咤風云的人物,你可知道,他在文學界也是一位難得的才子。同學們找到的大多是轉述或評論,要想看到一個真實而又活生生的梁啟超,就要讀讀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文本解讀
知識積累
1.作者簡介
記憶作家時從三方面著手,即生活時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梁實秋,原名:梁治華。成就: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作品:《雅舍小品》(續集)、《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莎士比亞全集》《遠東英漢大辭典》。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補充:梁啟超,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1895年追隨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后逃亡日本。19xx年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著述豐厚,合編為《飲冰室合集》。2.默讀課文,解決生字詞的問題
明確:先自己標出,后小組交流,最后共同明確部分詞語的讀音。齊讀生字詞:
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蒞(lì)臨 迥(jiǒng)異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暢 薊(jì)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