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
這開頭一段,寫“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盡情領略秋江夜色之美。清風、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完全足以供人賞心悅目,作者也確乎陶醉于其中,以致感到進入了“羽化而登仙”的境界,而讀者又通過作者這樣精彩的描寫,有如親臨其地,與作者同享那“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時的良辰美景。通篇《前赤壁賦》真正描寫“泛舟”游賞景物的,也主要是這開頭一段,它正面寫了一個“樂”字。
接著第2段是過渡的部分,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所謂承上,就是繼續描寫“泛舟”時的歡快心情。“于是飲酒樂甚”一句,點出“樂”字!皹贰苯琛熬啤眮碇d,“酒”又增添“樂”趣。古人往往“痛飲”伴隨以“狂歌”,作者在“飲酒樂甚”之后自然也情不自禁地“扣舷而歌之”了。比“舉酒屬客”進了一步,是“飲酒樂甚”;比“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進了一步,是“扣舷而歌之”,唱自己即興所作的歌詞。這種深入一層的寫法,并非僅僅為突出“泛舟”時的歡快心情,還主要是為反迭下文感情的變化,以引出一番議論。關鍵在“扣舷而歌”的歌詞。歌詞是:“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指所傾心的對象,代表一種理想的追求。歌詞顯然是從《月出》一詩生發而來!傲鞴狻,指江面上閃爍蕩漾的月光,不就是“月出皎兮”嗎?“美人”,即心上的漂亮的人兒,不就是“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嗎?“渺渺兮余懷”,表現臨風悵惘,思緒黯然,不就是“勞心悄兮”嗎?但這歌詞與單純的民間情歌已有不同,它所表現的是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貶謫之后,仍然堅持對生活的執著態度,堅持對朝廷政事的關切,而不甘沉淪。這在作者的也寫游賞赤壁的《念奴嬌》詞中,贊美年輕有為的“三國周郎”,感嘆自己“早生華發”,就表現得更為明確。不過,“擊空明兮溯流光”,看到江水之闊,面對宇宙之大,難免產生知音何處之感,而發出天各一方之嘆。在游賞之“樂”當中,已然包含著淡淡的哀愁了。對于蘇軾在歌詞中表現的這種政治感慨,他人是未必能了解、體會的!翱陀写刀春嵳撸懈瓒椭保@位為蘇軾歌唱伴奏的客,正是按照他自己的感受吹簫的,因而那簫聲就別是一種悲涼幽怨的調子;“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币磺春,凄切宛轉,竟然引得潛藏在洞壑里的蛟龍都難以寧靜而舞動起來,引得獨處孤舟的寡婦不由得感傷身世而哀哀哭泣。蘇軾借助于夸張、想像,運用精細的刻畫和生動的比喻,把洞簫那種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現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聞其聲,幾乎也要凄然下淚。這簫聲,當然與“飲酒樂甚”的氣氛很不協調,而且當然要引起蘇軾的驚訝!疤K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蘇軾鄭重其事地向客詢問,于是由客的回答帶出這篇賦的第三段文字來,這就是啟下。承上寫“樂”,啟下寫“悲”。第3段通過“客曰”,從反面揭示一個“悲”字。
客之所以“悲”,在觸景傷懷,有感于人生短促。眼之所見,是“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這很容易聯想到曹操的詩句,所以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而且,身之所在,又正是曹操賦詩的長江赤壁,這自然會進一步聯想到赤壁之戰,所以說“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發生在現在湖北武昌西、嘉魚東北的赤磯山,一說在蒲圻西北的赤壁山,總之,不在黃岡的赤壁。蘇軾不過是因為地名相同,便信手拈來出之客口,寄托遐想,抒發感慨,并非對于歷史無知。他在《念奴嬌》詞里就說:“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彼^“人道是”,即在表明原屬傳聞,實無依據。在這里,借著景物、地區的關合,從客的口中,用曹操這個歷史人物來感嘆現實人生。景物還是曹詩中所描繪的情狀,地區還是曹操曾經賦詩后來又被周瑜戰敗的處所,底下就有一個問題:當時不可一世的曹操現在哪兒去了呢?“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曹操在建安十三年七月,擊走劉備,攻破荊州,又率領浩浩蕩蕩的軍隊,沿江而下,戰艦千里相連,戰旗遮天蔽日。他志得意滿,趾高氣揚,在船頭對江飲酒,橫握長矛朗吟自己的詩篇。這么個“一世之雄”,尚且隨著“大江東去”而銷聲匿跡,那么,默默無聞的平庸之輩就更連影子都不曾晃動一下便悄然消失了。所以客說:“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笨驼J為他和蘇軾既不在中央朝廷,又不在地方官署,談不到政治上有何作為,事業上有何建樹,只不過在江岸水洲,過著漁父樵夫的生活,魚蝦是伴侶,麋鹿當友人,劃著小船,舉杯相勸,那微不足道的生命,簡直短促得像永恒天地里僅能活幾個小時的蜉蝣,渺小得像茫茫大海里一顆絲毫也不顯眼的米粒。這樣就連同曹操都不能相比了?驮倩氐窖矍八姷拈L江、月亮,推廣開去,把人生與宇宙加以對照,一方面“哀吾生之須臾”,另一方面“羨長江之無窮”,進而希望“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即與仙人相交,與月亮同在。但是,“知不可乎驟得”,那本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因而憂傷愁苦,并把這憂傷愁苦通過冷清秋風里的簫聲傳達出來,“托遺響于悲風”,點出了“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