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時傳祥
4、結合現實生活,談談我們現在是否需要時傳祥精神?應該怎樣體現時傳祥精神?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適當評點。)
5、“用事實說話”是新聞的基本特征。本文寫于時隔幾十年的九十年代,作者對當時的情形已經無法直接描述,那么他如何遵循這一原則的呢? (請學生研讀二、三兩部分,分析討淪,發表見解。教師引導評點。)
明確:只有靠采訪知情人,才能寫出時傳祥當年的事情。
第二部分用具體事例側重寫時傳祥的敬業、實在。先總寫“面”上的情況,每天每年怎樣干活:每天掏糞,背糞的總重量得有五噸;十七八年,沒有節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塊又黑又硬的老繭。再選寫兩個典型事例,一是為耿大爺家從廁坑撈磚、洗磚、壘墻、清廁的事;二是寫了運糞改用汽車后,時傳祥帶領工友們自我加壓,增加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例子
第三部分主要寫了時傳祥在文革動蕩年月正直為人、待人的事,其中還以插敘的形式寫了五六十年代成為全國著名勞模后,回鄉仍堅持掃村里大道的事,突出時傳祥做人一貫的本分、正直。
這篇通訊通篇追求一種平靜的形式和格調,敘寫時傳祥的事跡時,始終注意用知情人的陳述來表達,十分注意“用事實說話”。作者幾乎沒有用什么形容詞,更沒有作者的主觀議論,只是用記者采訪的人物陳述及其評論,讓讀者充分體會通訊真實性的特點,極大地增強了說服力。
6、本文想要表達的主題是通過敘寫勞模時傳祥的事跡,揭示當今人們應該有怎樣的人生觀、價值觀,說明時代需要時傳祥精神。那么,作者是如何將五六十年代的勞模事跡與現代人的思想結合起來的? (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找到有關語言,揣摩作者開掘主題的思路,發表自己的觀點)
教師引導點評:通訊開頭異峰突起,給人以歷史縱深感。作者以散文詩的語言,揭示丁一個令人痛苦的事實,時隔多年舊事重提,引人反思。然后寫記者采訪時,中學生漠然無知,老師傅驚訝激動,更 是含義深刻。對往事的回憶,引起老人們的憤憤:“嘿!現如今叫什么?誰還理會個背糞的……”在后來的采訪中,大凡了解些時傳祥的,談話多是這么“轉折”的……作者雖然未對此作何評論,但他的思想傾向是明確的。結尾含蓄,“寫時傳祥”遭人嗤笑,這本身就說明現實生活存在的問題;而“后來其中一人單獨”對記者表示了對時傳祥精神的渴望與向往,這是一種更深刻、更耐人尋味的對主題的深化,是對今天人們內心仍存美好的一種肯定。
作者追求一種十分平實、十分樸素的風格,然而,透過字里行間,作品所體現出的情感是熱烈而鮮明的,這是因為作者將自己激動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都隱藏在一種引而不發、含而不露的客觀敘述之中。惟其如此,讀者通過作品所受到的啟發是強烈而又深刻的,這與現在的一些虛張聲勢、情感虛假的報道形成鮮明的對比更能引發當代人的深層思考。
三、總結全文
1、內涵豐厚,主題深刻
時代是應該變的,但為社會勤奮勞動和真誠待人的道理不該變;現今社會,仍然需要像時傳祥那樣正直、敬業,實實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
本文通過追頌時傳祥的先進事跡,反映了人們價值觀取向的變化,表達了對美好的精神品質的追求的信念,呼喚人性的回歸。
2、客觀真實,布局嚴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