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毛澤東詞兩首學案
4、b 要注意前后內容的銜接。
5.b(a.被疾:遭受疾病 c.顏面:(厭煩的)臉色;d.竟死:終于死了(到底死了))
6.c(①②為介詞,意為“給、替”;③意為“被”,表被動;④意為“做”。)
7.d(①是概括介紹,不是具體表現。⑥為作者評價。)
8.b(有人的人故意欺騙他,不讓他住房子)
9.①人們因此稱贊李疑,知名人士和士大夫都喜歡和李疑交往。(“多”1分,“咸”1分,大意1分) ②這怎么可以憑借外貌來判斷人的道德品質呢?(“是”1分,疑問句式1分,大意1分) ③傳播他的事跡來勉勵(世人)啊。(“勸”1分,大意1分)
10.斷句:語曰:“舉世混濁,清士乃見。吾傷流俗之嗜利也,傳其事以勸焉。”
參考譯文:
李疑因為(他非常)崇尚儀義(而)在當時(非常)聞名,(也)只有他能周濟別人的危急之處。金華的范景淳在吏部做官,得了病,而(他)又沒有其它的子侄(來照顧他)。別人欺騙他,不讓他住房子。范景淳就拄杖到李疑門前,告訴(李疑)說:“我不幸遭病,人家不讓我進屋住。我聽說你的義德很高,能借我一張床嗎?”李疑(馬上)答應了,請(他進屋)就坐,(并)迅速整理(好一間)高朗干燥的房子,(同時)準備(好了)床、被子和爐灶,叫(范景淳)住進去。(為范)求醫疹脈,親自為(范)熬粥熬藥。早晚拉著他的手,詢問哪里不舒服,待(范)如親人一般。不久(范)的病更加嚴重了,不能起(床),屎尿弄臟了被單,骯臟惡臭不能接近。李疑每天為(范)刮摩洗滌,(竟)沒有一點不耐煩的臉色。范景淳(感動得)流淚說:“我拖累你了。我恐怕再也活不下去了,沒有什么回報您的厚德,(只是)袋子里面有黃白金子四十余兩,在原來旅社房間里,希望你去取來。”李疑:“患難之中互相救助,做人的道理本應該這樣,憑什么(說)回報呢?”范景淳說:“您如果不去取來那些(金子),(等)我死了,恐怕被他人得到,那有什么好處呢?”李疑于是找了一個鄰居和他一塊去,帶著(那些金子)回來了。當著(范)的面打開袋子,登記金子的數量并做了封記。幾天后范景淳到底死了,李疑拿出私人的錢為(范)買了棺材,葬在城南面的聚寶山。拿出(原來)所封存的那個袋子,(把它)寄存在鄰居家里,寫信叫他的兩個兒子來。等到他的兩個兒子到了,(李)拿出袋子按(原來)登記的數(把金子)還給(范的)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拿著大米饋贈(給李),(李)卻不接受,反而送給(他們)路費錢,打發(他們)回去。人們因此稱贊李疑,知名人士和士大夫都喜歡和李疑交往。
宋學士說:“吾與李疑往來(多年),(非常)了解他的為人。李疑是個溫和老實的人,沒有奇特威武的身姿。但他所做的事,卻為古人義勇的風范。這怎么可能憑借外貌來判斷人的道德品質呢?”俗話說:“全世界混濁,清廉的人才會顯現出來。我感傷(當今)世俗的好利的(風氣),寫下他的事來勉勵(世人)啊。”
【語言表達】
答案1.青年僅有高貴的出身、大衛式的體型,是遠遠不夠的;誘人的條件掩蓋下的思想的貧乏,怎能知道人生的價值在于精神?又怎能堅持探索,揭示生命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