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 教案
(二)
1924年大學畢業后,川端康成踏上社會,就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活。他積極與橫光利一等人發起新感覺派文學運動,并發表了著名論文《新進作家的新傾向解說》,創作了《感情的裝飾》《春天的景色》《淺草紅團》等少數幾篇具有某些新感覺派特色的作品,并無多大的建樹,他甚至被稱為“新感覺派集團中的異端分子”。后來他公開表明他不愿意成為他們的同路人,決心走自己獨特的文學道路,他的名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的。
川端康成的性情被孤兒的氣質扭曲,心中充盈令人窒息的憂郁,一次去伊豆旅行的機會,偶遇巡回藝人一行,與年少的舞女邂逅,第一次得到舞女的平等對待,并說他是個好人,他便對她油然產生了純潔的友情;同樣地,受人歧視和凌辱的舞女遇到這樣友善的中學生,以平等待人,自然激起了感情的波瀾。他們彼此建立了真摯的、誠實的友情,還彼此流露了淡淡的愛。川端將這段經歷化為藝術,便是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小說《伊豆的舞女》了。
《雪國》描寫主人公駒子淪為藝妓,在屈辱的環境下成長,承受著生活的不幸和壓力,勤學苦練技藝,追求過一種“正正經經的生活”,渴望得到普通女人應該得到的真正愛情。但是,作為一個現實問題,在那個社會是難以實現的。她追求的實際是一種理想的、極致的、實際上不存在的哀傷虛幻的愛。男主人公島村卻把她這種認真的生活態度和真摯的愛戀情感,都看做是“一種美的徒勞”。從某種意義說,這個故事是當時日本社會世相的相當精確的藝術概括。
《伊豆的舞女》《雪國》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其一,在藝術上開始了一條新路。川端曾盲目模仿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和全盤繼承傳統都沒有成功,但他并沒有放棄藝術上的新追求,且不斷總結經驗,對傳統與現代結合進行積極的藝術探索。他的《伊豆的舞女》就是在吸收西方文學優點的基礎上,力圖保持日本文學的傳統色彩作了新嘗試。而《雪國》則使兩者的結合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賦予作品更濃厚的日本色彩。其二,從《雪國》開始,川端的創作無論從內容或從形式來說,都形成了自己的創作個性,即以抒情筆墨,刻畫下層少女的性格和命運,并在抒情的畫面中貫穿著對純真愛情熱烈的贊頌,對美與愛的理想表示朦朧的向往,以及對人生無常和徒勞毫不掩飾的渲染。對人物心理刻畫更加細膩和豐富,更加顯出作家飽含熱情的創作個性。
川端康成是個很有成就的作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小說、散文、評論等。在整整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中,他共寫了超過500部(篇)小說(含140多篇掌小說),在《在川端康成全集》37卷本中占去了25卷,這些小說,除了《東京人》《生為女人》比較長以外,中長篇小說一般都在八萬至十二三萬字內,掌小說短者僅有數百字。川端的小說,不僅數量甚豐,在藝術上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川端康成的小說創作初期就十分鮮明地表現了自己的藝術個性和藝術特色,并逐步形成他的獨特風格。在創作實踐的全過程中,他的風格雖然還有發展,其作品的色調也有些許改變,或濃或淡,但并沒有斷層、沒有根本變化,他創作初、中期所奠定和完成的基本特色是:孤獨的主觀感情色彩、憂郁的感傷抒情情調、人情與人道主義精神,以及虛無與頹廢的思想等。但是,后期的作品呈現更復雜和多樣化的傾向,貫穿著雙重或多重的意識。比如以《名人》《古都》《舞姬》為代表,主要表現了對藝術的追求和對生活、對傳統的執著,作家在創作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作了新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以《千只鶴》《山音》《睡美人》《一只胳膊》為代表,一方面深入挖掘人的感情的正常與反常,以及這種感情與人性演變相適應的復雜性;另一方面追求感官的享受和渲染病態的性愛,或多或少染上頹傷色彩。因此,它們在表現人生的主旋律的同時,也表現了生的變奏的一面。從小說形式來說,以純文學為主,作為其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中間小說、少男少女小說,以及其他小說形式比如自傳體小說、報告小說等。中間小說是介于純文學與大眾小說之間的一種小說形式,代表性的作品有:《東京人》《少女開眼》《河邊小鎮的故事》《風中的路》《生為女人》《彩虹幾度》《青春追憶》《玉響》等,這些中間小說既重視純文學的藝術性,也注意大眾小說的通俗性,深受大眾讀者的喜愛。少男少女小說,主要以大中學生為對象,代表作品有《少女的港灣》《花的日記》《學校之花》《美好之旅》《父母的心》《肩扛恩師的靈柩》等,以愛為主旋律,描寫父母子女情、兄弟姐妹情、師生情、學友情等,文筆優美、表現細膩、情調悲戚,飽含著青春的純愛。在川端筆下,一些少男少女的主人公即使是萍水相逢,也以愛相待,表達了純真的友誼。一篇篇少男少女之作,在青少年讀者面前,繪出一幅幅人情美和心靈美的畫卷,奏出一曲曲少男少女的青春之歌。也不僅限于藝術性方面,這一點對促進人們重新審視東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啟示性。可以說,他為日本文學的發展,為東西方文學的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贏得了廣泛的聲譽。在日本國內,川端康成的名字早已記錄在菊池獎(1944)、藝術院獎(1952)、野間文藝獎(1954)、每日出版文化獎(1961)的花名冊上。1953年被選為日本文學藝術最高的榮譽機關——藝術院的會員。1961年,日本政府為了表彰他成功地領導了國際筆會日本大會的召開,以及創作《禽獸》《雪國》《名人》《千只鶴》《山音》等作品的業績,即“以獨自的樣式和濃重的感情,描寫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沒有過的創造”,授予他最高的獎賞——第21屆文化勛章,成為日本文化功臣。1957年,獲西德政府頒發的“歌德金牌”。1960年獲法國政府授予的藝術文化勛章。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只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