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教師寄語:這個單元選編了廣為傳誦的9首中外詩歌。這個單元詩歌的鑒賞重點是情感與意象。情感與意象,既是單元鑒賞重點,也是詩歌鑒賞的主要方法,即:抓住詩歌中的意象,盡可能展開聯想和想像,理解詩歌的主旨,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鑒賞詩歌的情感,從分析詩中意象入手,才能深入而全面。詩歌鑒賞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要知人論世,注意作品的寫作背景和詩人的思想狀況,但又要避免用時代背景去簡單地印證作品的思想內容,不以特定的政治事件或詩人的政治遭遇與作品內容一一對應;2、要注意欣賞詩歌的形式美,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3、要品味詩歌凝練、含蓄,富有跳躍性和音樂性的語言等。
一、課前自習學案
1、自學方式方法
①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朗讀全詩,畫出重點詩句,找出詩歌意象、音節(jié)、韻律等。
②根據教師寄語,留心注解①,了解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和詩人生平;根據自己的閱歷展開聯想,領會詩詞內容。
③根據自己的領會,談談詞人寫作時的心情和抱負,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自己的對學習、理想的認識。
2、名人導向
①作者生活時代、寫作動機介紹:
一九二五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工農運動形勢高漲,革命的發(fā)展勢頭異常迅猛。震驚世界的『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也遍及十幾個省,各種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爭正風起云涌地開展著。這時候,一方面是工農革命運動在蓬勃發(fā)展,另一方面是反動勢力為了維護其反動統治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的鎮(zhèn)壓。那么中華民族的命運將走向何方,是繼續(xù)維護黑暗衰退的反動統治,還是沖垮黑暗統治走向興盛進步,誰將成為主宰發(fā)展方面的力量,這些問題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長沙是湖南的省會,是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從上海回湖南開展農民運動,八月從韶山到長沙,九月前往廣州主持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逗留期間重游橘子洲,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便以『長沙』為題寫下了這首《沁園春》。
②文章重點章句導讀、故事或人物介紹:
這首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抒發(fā)了對中華民族前途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以天下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③關聯資料索引(興趣自選)
[作者]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在起義的新軍中當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求學。畢業(yè)前夕和蔡和森等組織革命團體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前后接觸和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在湖南創(chuàng)建共產主義組織。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軍事家、思想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長沙是毛澤東早年求學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
[毛澤東詩詞]
毛澤東詩詞博大精深,具有雄渾、灑脫、壯麗、典雅的藝術風格。著名詩人賀敬之評述毛澤東詩詞時曾這樣說:“毛澤東詩詞以其前無古人的崇高優(yōu)美的革命感情、遒勁偉美的創(chuàng)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藝術思想、豪華精美的韻調辭采,形成了中國悠久的詩史上風格絕殊的新形態(tài)的詩美,這種瑰奇的詩美熔鑄了毛澤東的思想和實踐、人格和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