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揀麥穗》
【文海采珠】1、作家作品張潔,當代女作家,原籍遼寧,1937年生于北京。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等。張潔早期散文創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喚愛與美。在以童年生活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個憨知、純樸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與事的故事,《揀麥穗》就是其中的一篇。2、相關評論(1)張潔小說的相關評論在80年代文壇張潔以寫作具有女性意識和反映女性問題的作品著稱,但她的許多作品并不僅僅局限于表現女性問題。她與1979年發表的第一篇小說《從森林里來的孩子》,以清新、流麗的的敘述語調而引起注目。她早期的許多作品如《愛是不能忘記的》、《祖母綠》和《方舟》等,都是以女性人物為主人公,寫女性感傷、細膩而富于利他精神的戀愛心理以及單身女性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愛是不能忘記的》較早涉及到愛情和婚姻的矛盾,在當時引起很大的爭議。女主人公鐘雨對于那個遭受歷史厄運的男主人公的超越一切的堅貞不渝的戀情,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撫慰當時“文革”創傷的感情載體,因此,這篇并沒有直接涉及“傷痕”主題的小說,成了“傷痕”文學的代表作品。通過女性近乎圣潔的“愛情”方式,來超越痛苦的歷史記憶的做法,在《祖母綠》中得到了發展;而另一方面,女主人公曾令兒獨立承擔生活重壓的堅毅形象,又成為女性獨立意識的表征。《方舟》則寫三個離異女性,她們因女性身份面臨的不公平待遇,被作為社會問題提出:張潔作品的“女性意識”和作為“女性文學”的先導地位正體現在這些方面。張潔有一部分作品,如《沉重的翅膀》、《條件尚未成熟》、《尾燈》、《她有什么病》,也嘗試把握“重大題材”。長篇《沉重的翅膀》曾為譽為“與生活同步”的力作。作品完稿于1981年4月,表現的是1980年的圍繞經濟改革發生的沖突,并且把筆墨寫到社會結構的高層(中央重工業部的部、局級官員)。80年代中期以來,張潔的一部分作品有了明顯的變化,從詩情的追求轉向反詩情,從浪漫詩意轉向敘述上夸張的粗鄙化。不過,這其實是對理想詩情堅守的另一表現形態。她猛烈抨擊、嘲諷某些男性人物的猥瑣、低俗趣味,詛咒他們的欲望是令人惡心的“紅蘑菇”開放在女性人物的生活中。長篇《只有一個太陽——一個關于浪漫的夢想》,表現的是當代中國人處身“真實”的西方時的體驗和感受,尤為尖銳地表現了男性知識分子(女性則以婚姻形式進入西方)面對西方時精神上的焦慮、沮喪和物質上的困頓。
洪子誠著《中國當代文學史》北大出版社(2)張潔散文的相關評論80年代初期,在整個社會和文學界的反思性思潮的語境下,散文創作主要以老年作家巴金、孫犁、楊絳、陳白塵、黃裳等為代表。描述個人的親身感受和經歷,回憶舊友和親人,批判“文革”歷史暴政造成的傷害,是大多數作品涉及的方面。一些中年作家如張潔、宗璞、賈平凹、韓少華、唐敏、王英琦等,則常會通過兒童視角,抒發一種溫馨、感傷而清新的感情,展現“人性”中樸素、感人的一面。他們的努力大體上可以看作是在回應“五四”(主要是20年代)抒情散文的風格,強調散文應該“獨抒性靈”,自由地書寫內心體驗。不過由于當代散文的積習已深,許多文章在語言和結構上,仍可以看到受60年代散文模式的束縛。過于關注散文的“詩化”和“意境”的營造,是表現這種拘囿的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