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園春 長沙
1 沁園春 長沙
[教學目的]
一、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養詩詞鑒賞能力。
二、了解古典詩詞形式。
三、背誦全詞。
[重點與難點]
詩詞欣賞與評價。
[學法指導]
誦讀入境,欣賞詩意;聯想比較,鑒賞評價。
[教具準備]
一、多媒體教學光盤。
二、投影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談起中國詩歌傳統,人們總是喜歡把詩經楚辭漢賦相提,唐詩宋詞元曲并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20世紀的中國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
毛澤東用古典詩詞形式寫現代精神。他的詩詞,記錄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歷程,反映了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現實生活,是一部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他生前同意并公開發表的詩詞有39首,其中,以“沁園春”為詞牌的長調(91字以上)只有兩首。初中我們學習了《雪》,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長沙》。長沙是毛澤東革命人生的起點,讓我們追尋偉人的閃光足跡,走進偉人的崇高心靈。
二、古典詩詞知識
《沁園春》,詞牌名。由“沁園,東漢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園林”而得名,雙調,114字,上闕13句,四平韻,下闕12句,本篇押用一部平韻,韻腳分別為“秋”、“頭”、“流”、“由”、“浮”、“游”、“稠”、“遒”、“侯”、“舟”。按律,首句不必入韻,“秋”字蓋添葉。五平韻。
介紹幾個詞牌名:蝶戀花,如夢令,浣溪紗等。
三、誦讀鑒賞
1、整體感知,熟悉內容
①聽范讀正音:舸(gě),悵(chàng) ,寥廓(liáo kuò),遏(è),崢嶸(zhēng róng),遒(qiú),檣(qiáng),天塹(tiān qiàn)。
②生齊讀,熟悉內容。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長沙》是一首記游之作,它的突出特點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讀這首詞就要從整體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①默讀圈點,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關鍵詞。
明確:立、看、悵、問、攜、憶、記。
②理清思路:
明確:上闋寫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闋追憶往事,表現青年時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闋的提問。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觀其行,內察其心)
明確:獨立深思,憶舊言志。
④自由朗讀,試行背誦。(記關鍵詞順著思路背)
檢查背誦,若不能背,說明原因可能是沒有進入意境;若能背,指出還要深入體會,具體把握情感特征。
3、鑒賞評價
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我們還要深入體會,具體把握情感特征。
①聯想設疑,制造懸念
前3句的正常語序為——寒秋,(詩人)獨立(于)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詩歌語言常用變序,這里將“獨立”置前,增強了表現力。它用一個“特寫”鏡頭把人物從景中推出,凸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發讀者生發種種想象與聯想:
孤獨的詩人最見個性。李白“獨坐敬亭山”閑適,柳宗元“獨釣寒江雪”隱逸,晏殊“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超脫,那么詩人“獨立”橘子洲頭,又要表達怎樣的情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