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教案
3、作者報道集中營,為什么用更多的筆墨寫參觀者的表現?與直接寫展覽本身相比,這樣寫所特有的表現力在哪里?
寫參觀者的表現是側面描寫,它對寫奧斯威辛的狀況有襯托作用。毫無疑問,奧斯威辛集中營,在許多經歷了那段歷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代名詞了。無需具體介紹集中營中那些粘滿無辜者鮮血的刑具怎樣令人望而戰栗,單是參觀者所不由自主地顯現出的表情、舉止以及驚嘆,就足以使讀者的精神震撼了!
思考下列問題:
1、這篇報道首尾都寫到奧斯威辛一派和平景象,突出奧斯威辛沒有新聞,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2、納粹的集中營令人恐怖,作者為什么在開頭偏偏要描述布熱津卡“太陽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長勢喜人,在門前不遠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嬉笑、打鬧”這樣祥和的景象?作者又為什么說這種景象“最令人毛骨驚然”?
3、作者報道集中營,為什么用更多的筆墨寫參觀者的表現?與直接寫展覽本身相比,這樣寫所特有的表現力在哪里?
相關資料
簡介普利策新聞獎
普利策新聞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自1917年以來每年頒發一次,分為14個新聞獎和7個藝術獎兩類。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評選結果一般都在4月宣布,5月頒獎。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代表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成就。
該獎以約瑟夫·普利策的名字命名,他是美國著名的報紙編輯和經營者,先后買下了圣路易斯的《電訊報》和《紐約世界報》,并創立了編輯寫作制—即記者采寫的材料由編輯潤色、整理、綜合成稿件見報。這種寫作規則,至今仍是整個新聞界的普遍原則。普利策對報紙的經營與編輯獨樹一幟,強調報紙發表新聞要真實和準確,文字要簡潔和通俗,要花力氣寫好社論。普利策19xx年去世,為紀念他的貢獻,人們于19xx年設立了普利策新聞獎。
課堂小結
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故事距離我們已經很遠了,F在,我們正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不讓戰爭的陰霆再次籠罩在我們頭上。
總結學習內容,理解文章的現實意義。
作業
同步練習冊
板書設計
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
有的是納粹的歷史罪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