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認識自我 表達交流活動
第一單元 認識自我 表達交流活動總體設計
三維目標
1.要注意培養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能有選擇地進行閱讀的學習習慣,在閱讀中要注意與文本對話。既提倡獨立學習,又提倡合作學習,共同提高。
2.要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文本、體察自我,在廣泛的語言運用中,進一步了解自己在語文學習方面的長處、弱點和傾向。進而學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方面進行重點發展。
3.在活動中要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同時也應學會如何尊重別人的意見或成果,養成不要輕率地否定他人的嚴謹作風,培養自信、理解、包容的健康心態。
4.在活動中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鼓勵自主寫作,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
5.在活動中努力體現出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把教學過程看成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展。積極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
教材概述
交流表達來自于學生的內在需要,學生通過“反省與閱讀”“借鑒與尋找”活動,對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等都會產生新的認識和感受,就會產生更強烈的與人交流的愿望。本環節設計了交流、寫作、演講三個內容,“交流”包括把個人的感受、閱讀的心得、收集到的資料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中認識自我的能力。交流既是確立自我意識的過程,同時也是尊重他人、學會與人共處的過程。認識自我有許多是大家可以共同交流的東西,也有屬個人獨特的、隱蔽的感知和情感體驗,不需要一一公開交流。在交流中讓學生學會挑選共同感興趣的交流內容,在活動中體會交流表達,傾聽吸納等語言素養和文明態度。
“寫作”要求完成一篇1 000字左右的自述散文。高中階段的學生有通過文字強化和完善自己認識的愿望和基本能力,自述散文記錄自己的言行、思想、感情、品質等內容,比較適合高中生認識自我、表達自我的心理需求。自述散文的寫作是強化和完善自我認識的過程,也是一個人成長、成熟過程的濃縮,更是人格健全和生命提升的過程。
“演講”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交流活動,這一活動要求學生能在講臺這一特殊的交際場合中,借助語調和語氣、表情和手勢,增強口語交際的效果。在這一活動中要重視語言能力的訓練,加強語言能力的培養。與書面表達相比,口語表達更側重于表達與思維的盡可能同步和一致,更注重培養學生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的講話態度。
點擊鏈接是為學生開展活動而準備的相關知識。在活動指引“交流與表達”環節里,有寫自述散文和開展演講的活動的要求,如果學生不了解自述散文的具體要求,可以參考《講述自己的故事》。在開展“認識自我,叩問青春”演講活動中,如果想了解演講的基本知識,可以參考《演講的藝術》,漢姆生的《向生命中一切的青春舉杯》對學生準備演講有一定的幫助。
思路方法
本教學設計是要促使學生盡快認識自己,按照“自己眼中的我”“別人眼中的我”“設計未來的我”三個環節來逐層深入地進行。成長其實是人的亮點和優勢不斷擴大的過程。人作出成就、貢獻的過程是人的特長、潛能發揮的過程。認識自我的目的是開發自己,使自我的潛能充分發揮,使自我得到更好的發展。整理在活動過程中自己搜集的資料和活動成果,會促使學生學會賞識自己,賞識自己的美好內心和興趣特長,賞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品質的增長過程,賞識自己在活動中特有的思路和才能等等。通過整理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發揮。作品的展示能使學生能更全面、更科學地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