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到萬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由一個故事引出論點的寫法。
2·學習用分論點說明事理。
3·認識學習必須謙虛謹慎,循序漸進的道理。
教學要求
1·啟發學生閱讀課文所引用的笑話故事(文言文)時,對照注釋、查字典。此外,教師作適當的講解,使學生準確把握故事的內容。
2·結合對練習四的研討,深入理解作者思路,學習由一個故事引出論點的寫法。并通過從同一個故事再提出一兩個論點的練習和交流,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學習由一個故事引出論點的寫法。
2·理解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
教學難點
1·作者在文中先后提出了哪三個論點?哪一個是中心論點?為什么?
(① 學習文化要“慢慢積累”“不宜要求過急”,要“循序漸進”;
②學習過程中應當謙虛謹慎;
③ 應當重視教師的作用。
這三個論點之間并非并列關系,而是有主有次的:
第一點講的是學習文化知識的規律,揭示了人們對學習文化的規律性的認識,是本文的中心論點。而第二、三兩點是作者第一個觀點的深化和擴充。試想,第一個觀點得到了證明,既然學習要靠“"慢慢積累”,要“循序漸進”,那么,正確的態度和方法自然就是“謙虛謹慎”與“重視教師的作用”。
第一點是揭示學習的規律,第二、三點是回答遵循這一規律,應怎么辦的問題。因此,占主導地位的觀點是第一個,應視為中心論點。)
2·文中引用古代故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① 作為例證,證明第1、2段提出的論點 (要“慢慢積累”“循序漸進”)
②引出后邊第5~7段的兩個小論點,便于議論得深化和擴充,使所講問題更全面;
③ 結合故事講道理,使議論具體形象,通俗易懂,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課時安排
第1、2課時:通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讀懂文中所引用的故事。
第3、4課時:分析課文,理解從一個故事引出論點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