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 門 宴
鴻 門 宴
【教學目的】
理解:
1、認識在“鴻門宴”這場斗爭中項羽怎樣一步步由主動向被動轉化,劉邦又是怎樣一步步由被動向主動轉化的;
2、進一步學習古漢語的詞類活用、名詞作狀語和句子成分省略等知識。(重點)
鑒賞:
學習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中,并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予以刻畫的寫作方法。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簡介背景、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過程 】
1、板書課題、作者。
2、復習《史記》體例,魯迅評價。
3、簡介背景。
故事發生在陳涉起義后第三年。陳涉起義后,各地云起響應。其中有楚國貴族出身的項梁,項羽叔侄,有農民出身的劉邦。陳勝失敗后,項梁扶立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懷王),劉邦也制造了項梁。公元前207年,項梁戰死,懷王派項羽等去援救被秦軍圍困的趙國,同時派劉邦領兵攻打函谷關。臨行時,懷王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便為關中王,項羽在鉅鹿(今河北)大敗秦軍,消滅了秦軍主力。同時劉從黃河以南打進武關,攻下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劉邦與當地父老約法三章,廢除了秦苛法,準備在關中稱王后來他在謀士的勸說下,退出咸陽,還軍霸上,派兵把守函谷關,以防諸侯軍入境。
項羽大破秦軍后,聽說劉邦已占咸陽,非常惱火,就攻破函谷關,直抵新豐鴻門,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暗中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磺羽聽了,更加惱怒,決定第二天就發兵攻打劉邦。劉邦面臨危急的情況,在紛紜復雜的戰斗中,產生了這一次酒宴上的斗爭。
4、講讀課文
文章寫的是“鴻門宴”的經過,可分宴會前、宴會上、宴會后三大段。
①字詞釋義見教材
②(板書見下頁)
┌曹無傷告密,項羽大怒┐
┌1、│ │
│ └(范增說項羽) │項羽坐
宴 前│ ┌項伯告密,劉邦大驚 │失良機
└2、│(張良出主意) │
└項伯許諾 ┘
5、復習鞏固
檢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講讀第二、三部分。
【教學過程 】
復習檢查
注音:
沛公欲王關中(王: ) 旦日饗士卒(饗: )
毋內諸侯(毋內: )
譯句:
不如因善遇之 孰與君少長
講讀新課
一、生讀一小節(正音),生譯一小節,教者提示難句。
(板書)
┌劉邦謝罪,項羽說出內線┐
┌3│范增舉玦,項羽默然不應│項羽再失良機
二、宴中│ └項莊舞劍,項伯翼蔽沛公│(解除思想武器,
└4 樊噲闖宴,項羽邀樊入宴┘內部矛盾產生)
(3次失去機會。項羽:主動→被動;劉邦:被動→主動)
重點詞語:
從百余騎(從: ) 戮力: 翼蔽(翼: )
噲: 披帷(披: ) 目眥(眥: )
跽: 參乘: 啖: 王之(王: )
┌5、劉邦逃歸漢營┐
三、宴后│6、項羽糊涂受禮│項羽縱
│ 范增指桑罵槐│虎歸山
└7、曹無傷被殺 ┘
二、 “鴻門宴”后的結局見教參
三、熟讀課文,檢測。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總結課文,做習題。
【教學過程 】
復習舊課
解詞:
刑(處罰)人如恐不勝
若屬(你們這些人)皆且(將)為所虜
總結課文
一、 分析人物:通過細節與對話來寫人物。
[主要人物]
項羽:自大,無謀,沽名,輕敵,優柔寡斷
剛愎自用,傲慢,昏庸。
劉邦:虛心下問,多謀機詐,虛偽,無賴,
謹慎,周密。
對比分析:
項羽:沽名釣譽,輕敵自大,寡謀輕信,不善用人,優柔寡斷。
劉邦:善于用人,能言善辯,善于應變。
[次要人物]
范增:老練而兇狠 項莊:粗直而笨拙
項伯:忠厚而老實 張良:圓活而多智
樊噲:魯莽而能言
二、情節特點:波瀾起伏,有張有弛,使人為之驚心動魄。
(三起三落)
三、結構嚴謹
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索,按時間順序展開情節。首尾照應,結構嚴謹。
始 終
①項羽欲擊劉邦 劉邦被放
②曹無傷告密 曹無傷被誅
③范增勸說項羽 范增怒罵項羽
四、成語精練生動
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秋毫無犯;勞苦功高
〖作業 〗
完成習題。
熟讀課文。
檢查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