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冊1毛澤東詩二首要點
高中一冊第一課毛澤東詩二首知識要點歸納
(一)文學常識
1.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詞也稱為“詩余”。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節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格。“沁園春”是詞牌名,“長沙”是詞的題目。
2.什么是詩歌的意象?
從顧名思義的角度講,“意”和“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意”屬于人的主觀意識(情意),“象”則是客觀事物(景象)。把兩者并列起來的“意象”一詞,看起來好像是“意”與“象”的結合,但是在詩歌理論中,“意象”這個概念都是以“意”為主的“意中之象”的意思。“意象”不是“意”與“象”的簡單結合,而是一個帶有濃厚主觀感情色彩的概念。人們用語言來表現形象,而語言又靠形象來表達情意,所以,“意象”其實就是體現著詩人主觀情意(志)的具體物象。從“象”的客觀性來看,它可以稱為“具象”或“物象”。但是一旦進入詩中而成為“意象”時,它就是經過詩人主觀感情色彩渲染和改造過的“具象”或“物象”。所以“意象”一詞在詩歌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我們在詩歌中所讀到的種種具象或物象,其實都是經過詩人主觀世界改造乃至變形了的客觀事物,這種詩人的“意中之象”,在不同的情景中表現迥異的意味和象征,從而使意象成為具有生動活潑的藝術生
命力的東西。至此,我們可以為“意象”下一個定義:詩人借以寄托感情的物象,詩歌中稱為 “意象”。
(二)重點宇詞
漫江 百舸 悵 寥廓 蒼茫 崢嶸 風華正茂揮斥方遒 激揚文字 遏
重點、難點、疑點、熱點、考點解析
【例1】 (2001年京、皖、蒙春季高考試題)對下列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偶 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舊的凝冰都嘩嘩地解凍,/那時我會再看見燦爛的微笑,/再聽見明朗的呼喚——這些迢遙的夢。
這些好東西都決不會消失。/因為一切好東西都永遠存在,/它們只是像冰一樣凝結,/而有一天會像花一樣重開。
t945年5月31日
A.詩歌通過抒寫“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夢”,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深情呼喚和抗戰勝利的堅定信念。
B.第二句中“古舊的凝冰”喻指中華民族因歷史悠久和專制暴政而被凍結、窒息的生命力。
C.詩歌第一節寫想像中的美好情境,第二節再給出其中道理,這種結構使傳達的信念更富說服力和感染力。
D.詩歌多次出現“重到”“再看見”“再聽見…‘重開”等字眼,隱含有生命循環的悲觀意味。
解析要通過具體的字眼,領悟詩人的用意和情感。本詩中借D項中指出的一些字眼是為了表達對凝冰解凍、春暖花開的呼喚,其象征意義可以從A、B中得知,而D項中“生命循環的悲觀意味”就明顯是錯誤的。答案應選D。
【例2】 對卞之琳《斷章》一詩的賞析,不當的一項是 ( )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的夢。
(1)A.全詩雖明白曉暢,但對形式的追求卻非常用心,講究詩句的勻稱整齊。
B.這首詩寫人們都是在互相“看”,互相“裝飾”,人生猶如演戲,表現出對人生虛無的惆悵失落。
c.互為“風景”,形象互換,體現出相對平等、平衡的人生感悟。
D.作者沒有按常規在詩中直接表達自己的情緒,讀者可根據自己的理解,尋找答案。
(2)對上面這首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詩中形象的揭示了人與“風景”的關系: 人是“風景”(即大自然)的組成部分,而且是“風景”的重要組成部分。“風景”里有了“人”, “風景”才會有靈氣,才會生動。
B.人不自覺地充當了景中人被他人欣賞,人也不自覺地成了別人夢境的裝飾,在人生舞臺上人往往為主動者,孰料常處于被動地位。
C.全詩四行,分為兩個段落,分別靜態的呈現一幅畫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詩歌在一種被分割而又體現出統一的生活時空上創造詩歌意象,這種構思方式取得了以少勝多,以簡寫繁的藝術效果。
D.在“樓上人”的眼里,“你”比“風景”更美;在“樓上人”心目中,“你”的皎潔嫵媚勝過了“明月”。全詩雖無一個“美”字,而“美”的形象卻從讀者的想像中凸現出來。
解析 (1)選B(B中“人生如戲”.人生虛無的悵然:是對原詩主旨的曲解,賞析不當)
(2)選B(“在人生的舞臺上往往為主動者,孰料常處于被動地位”這句話,對原詩作了不恰當的解釋,詩人強調的是事物既是相對的,又是相互聯系的。“你”與“看風景的”兩者互為風景,又都是觀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