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序言
一、 教與學目標:
1、掌握寓言故事內容,理解寓言人物形象寓意;
2、多角度分析理解本文思想主題,培養學生寬容精神,增強學生創新意識。
二、 教學與重點、難點:
1、理解寓言故事寓意,把握“寬容”精神內涵。(重點)
2、結合歷史及現實生活多角度分析提煉課文主旨,培養學生寬容態度,增強學生創新意識。(難點)
三、 教學設計:
1、課時:1課時;
2、課型:閱讀討論課;
3、設想:從閱讀把握文章寓言故事及寓意出發,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多角度提煉文章主旨,并要求結合歷史與現實生活完成主題論述文。
四、 教與學過程:
(一)預習要求:
1、查找閱讀房龍及其著作的相關資料;
2、熟讀課文,自行解決生字詞;
3、感知課文,思考:
(1)課文以詩體寓言的形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請簡述故事內容;
(2)“無知山谷”是一個有著怎樣特點的地方?生活在其中的幾類不同人物,他們各自有著怎樣的特點?他們之間又存在怎樣的矛盾?
(二)課堂教與學:
1、導入 :
歷史學家曹聚仁在《我與我的世界》中回憶他看到一本書時的情景說:“那天下午,我發癡似的,把這部史話讀下去,車來了,在車上讀,到了家中,把晚飯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讀,一直讀到天明,走馬觀花地總算看完了。”他還說:“這五十年中,總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紅樓夢》,沒有其他的書這么吸引我了。”
郁達夫也曾說:“實在巧妙不過,干燥無味的科學常識,經他那么一寫,無論大人小孩,讀他書的人,都覺得娓娓忘倦了。”
是誰的筆如此神奇,能寫出如此吸引人的文字來?(簡介房龍)他就是能說寫十種語言文字,拉得一手小提琴,還能畫畫的荷裔美國人亨得里克·房龍。他善于用極其輕巧俏皮得文字,撰寫通俗歷史著作,如《人類的故事》、《房龍地理》、《發明的故事》、《圣經的故事》等,倍受青年讀者青睞。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便是他為《寬容》一書所作的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序言。
2、自讀課文。
(提示:《寬容》一書的主旨倡導思想的解放,主張對異己的寬容,譴責反動勢力鎮壓新思想的罪惡。)
要求:思考組織預習要求中的思考題的答案。
3、概述寓言故事內容。
(提示:地點、人物、事件。)
明確:無知山谷中先驅者與守舊老人斗爭的故事。
守舊老人以一本神秘的古書統治著無知山谷中的人們,當一位漫游者力盡艱險尋得一片新天地,給大家帶回希望時,守舊老人卻領著人們以古老的律法處死了先驅者。后來無知山谷中發生的嚴重旱災迫使人們走上反抗道路,人們沿著先驅者開辟的道路走向新生,重建家園,紀念先驅者。
4、 討論回答預習思考題(2)。
1)無知山谷的特點:
(提示:從文章第一段中“寧靜的無知山谷”“永恒的山脈”“深邃破敗的知識小溪”“神秘莫測的古書”等意象的思考出發,加以概括。)
明確:封閉、保守、陳舊、破敗,沒有生氣,沒有希望。舊的一切被迷信著,被維系著。新的一切被排斥著,被殘害著。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觀念、意識,一切封閉的制度、秩序、狀態,一切陳舊的傳統、法則、定律。
2)三類人物的不同特點及其之間的矛盾:
(提示:從文中人物在故事的言行出發,總結概括。)
明確:特點:
守舊老人: 愚昧 保守 頑固——守舊勢力的統治者
人 們: 盲從 虔誠 畏懼——盲目服從的民眾
漫 游 者:敢于懷疑 勇于犧牲 堅持真理
——大膽開拓的先驅者
矛盾:
先驅者——守舊老人:創新——守舊
先驅者——眾 人:開拓——盲從
眾 人——守舊老人:反抗——固守
3)小結:守舊老人是無知山谷里律法的執行者,是陳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眾人則甘心受制于守舊老人,對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反而助紂為虐,對漫游者加以迫害。漫游者敢于懷疑祖先鐵定的律法,敢于對人們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戰,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有無畏的精神,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有從容赴死的氣概。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劇。但是從三類人物間的矛盾斗爭的結果看,都是前者戰勝了后者。
5、討論:
聯系人類歷史和我們現實生活,從這個寓言故事內容和人物關系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發,或者說哪些科學命題?(點撥啟發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分展開討論,鼓勵各抒己見,有不同見解)
點撥啟發:(預設)
1)們說三類人物間的矛盾斗爭的結果都是前者戰勝了后者。而為了這種勝利的取得,先驅者付出了生命,人們遭受了最大的災難,守舊老人也不得不屈服,人們為什么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呢?從《寬容》一書的主旨看,作者最想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
結論:要提倡理性,保證思想自由,真理獲得發展,人類應該要有寬容精神,能夠寬容異己,寬容他人。寬容的內涵不止于此,換個角度,在生活中我們人與人之間也需要寬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應該以博大的胸懷去接受他人。
2)結合我國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的近代史歷史,從先驅者開拓尋得新生和守舊者死守律法,固守無知山谷,接近滅亡看,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結論:封閉保守導致滅亡,開放創新獲得新生。我們要勇于開拓,敢于創新。
擴展:本文作為序言,采用詩體寓言的形式,和房龍其他多篇序言一樣,也是創新,這也正是房龍能吸引我們的主要原因之一。(參見資料二)
3)意大利著名科學家、思想家喬爾丹諾·布魯諾生活在以羅馬教皇為首的天主教統治的時代,他進一步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并極力堅持科學真理、捍衛真理而被判處刑,燒死在羅馬。 達爾文的進化論遭到世人嘲笑;愛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論,遭到幾乎所有老一輩物理學家的反對,甚至連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個支持狹義相對論的普朗克也反對他的理論;馬克思的科學共產主義學說及革命活動遭到各國政府的嫉恨。他們都沒有妥協,反而堅持真理,維護真理,最終獲得勝利,這些事實向我們昭示了什么?
結論:人類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擋,真理一定會發展,先驅者的犧牲總會獲得榮耀。
擴展:文章最后說:這樣的故事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不過將來(我們希望)這樣的事不要發生了。這只是美好的愿望,從以上一些例子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出,人類的進步不可避免需要付出沉重而巨大的代價,先驅者的犧牲是有價值的,是榮耀的。
4)許多時候我們說民眾的力量是巨大的,比如,在災難面前,無知山谷中的民眾最終走上了反抗道路,使守舊老人也不得不妥協屈服,從而獲得新生。但在此之前,面對先驅者,他們所起的作用是怎樣的呢?從中我們又有什么啟發?
結論:民眾的雙重作用:當處于蒙昧、盲從的不覺醒狀態時起阻礙幫兇的作用,覺醒后則會成為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應該解放思想,開啟民眾,而不要采取愚民政策。讓人民在社會進步中起到應有的推動作用。
布置作業 :
就討論形成的觀點中的一點或者讀本文后自己的感想結合史實或實際生活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論述短文。(答案略)
6、 結語:
一篇序言能讓我們獲得如此多的東西,是房龍的成功,但房龍最想對我們說的還是寬容。希望我們在對待異己時能理解對方,寬容對方,接受對方,如此,我們會博大起來,會獲得進步!
(三)資料鏈接:
資料一:關于房龍
房龍:大象風格的歷史寫家
說到房龍,讀書界幾乎人人都聽說過。這位寫了《人類的故事》和《寬容》的美國作家,愛畫畫,常常在給別人的信中畫上自己的漫畫像,其中有不少更是把自己畫成了大象。這當然是在嘲笑自己的龐大臃腫,因為誰都知道房龍身材魁偉,體態超重。但讀了《房龍傳》和他的許多著作,了解他曾以何種面目在社會上亮相之后,我覺得他確實具有某種讓人經常聯想到的大象風格。
自1913年出版第一部作品直至去世,房龍這個名字總是和歷史聯系在一起。難怪他去世的當天,美國《星期日快報》刊登訃告時用了這樣的標題:“歷史成就了他的名聲——房龍逝世。”房龍是歷史學博土,但他并不以深入細致的研究見長,而是善于把歷史通俗化、個人化,能將深奧晦澀的歷史內容描述得令一般讀者樂于接受,他使讀歷史成為讀者的一大樂趣。
年輕時的房龍,因經濟拮據,像一頭大象一樣魯莽地闖入了出版界。他指望出本書掙錢維持生活,并以此成為到大學謀個教職的資本。但他選擇的是寫歷史作品,當時沒有人相信干這個能掙錢。由博士論文改寫的《荷蘭共和國的衰亡》,因其新穎的風格頗受書評界的好評,但卻只售出了不到700本,于是引來了出版商滿懷憐憫的話語:“我想連在街上開公交車的也比寫歷史的掙得多。”但有一位芝加哥的書評家卻預言,要是歷史都這么寫的話,不久歷史書將名列暢銷書榜。
當一位出版商有了同樣的先見之明,房龍一生的轉折點便到來了。這位出版商名叫霍雷斯·利弗奈特,房龍先后和他簽約寫了《文明的開端》、《人類的故事》、《圣經的故事》、《寬容》等等。他們的合作歷時10個年頭。《文明的開端》的意外熱銷已經表明霍雷斯·利弗奈特獨具慧眼,而《人類的故事》不僅引來書評界的一片歡呼并獲得最佳少兒讀物獎,該書共印了32版,房龍本人的收益也不少于50萬美元。就連給這本書挑錯兒的歷史教授也不禁發出感嘆:在房龍的筆下,歷史上死氣沉沉的人物都成了活生生的人。
也許是熟悉歷史的緣故,房龍還是較早視希特勒上臺為嚴重威脅的少數美國人之一。1938年,他出版《我們的奮斗———對希特勒所著(我的奮斗)的回答》,擺出了與德國納粹勢不兩立的架勢。在德國入侵他的故國荷蘭、野蠻轟炸了他的出生地鹿特丹之后,房龍自稱“漢克大叔”,在美國通過短波廣播對被占領的荷蘭進行宣傳,以他特有的機智向受難的同胞傳遞了許多信息。
對于房龍的評價,從來都是五花八門。敬慕他的人給他“人文主義者”、“歷史學家”的頭銜,鄙視他、嫉妒他的人則視他為投機分子,說他熱衷于沽名釣譽。房龍靠寫歷史書暴發,著實搶了當時美國不少文學名家的風頭。他們不服,抱怨報刊上的文學專欄竟然都在評介房龍的書。小說家辛克萊·劉易斯有一次當著房龍的面就發起了牢騷:“房龍到底以為自己是什么人?是個作家?”至于房龍的個人生活,他的兒子杰勒德·威廉·房龍寫的這本傳記,簡直是在做砸爛偶像的工作——自私自利的老房龍形象躍然紙上。
在中國,有關老房龍作品的評論焦點主要是他的寫作手法——這正是他的寫家本色。郁達夫寫道:“房龍的這一種方法,實在巧妙不過,干燥無味的科學常識,經他那么的一寫,無論大人小孩,讀他的書的人,都覺得娓娓忘倦了。”
不管怎么說,房龍作為杰出寫家的特征是實實在在的,他的作品可以作證,這些作品的讀者都可以作證。也許文學史和史學史都不會留下他的名字,也許他身上永遠背著“通俗作家”的別扭名聲,但他畢竟是以他大象般的勇氣和大象般的風格在文學與史學之間開辟了一片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普通讀者能輕松快樂地感受歷史、感受地理、感受藝術。
《房龍傳》杰勒德·威廉·房龍著北京出版社 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