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
一、 情境導入 :解說(配《生命》主課件圖片)
導語 :青年是一首詩,這是因為處在這個年齡段的生命總有著絢麗多姿的夢想和火一樣燃燒的激情。而有這樣一位青年卻在“21歲最狂妄的年齡殘廢了雙腿”。詩化的歲月瞬間凝固成冰冷的現實,他一度徘徊在生與死的邊緣。終于有一天,他把輪椅搖進了地壇,在這古老而又充滿無限生機的古園里,他找到了自己精神安棲的家園,聆聽心靈的聲音,感悟生命的真諦,完成了生命中最為壯麗的一次突圍,而這次突圍的過程,竟長達十五年。1989年5月,誕生了,字里行間噴灑的全是作者15年來積聚在心中的幽思,這位作家就是現任北京作家協會的副主席史鐵生。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走進史鐵生,用心靈去丈量他從痛苦中掙扎而出的腳步。
相關的常識:地壇的簡介(課件)
二、 檢查預習、整體感知:主課件(框架圖)
自傳體散文,共七節,選入課本的是其中的前兩節,同學們在預習中已經通讀了全文,請大家結合此文,通過對文中關鍵信息層次性語句的整合,概述本文的大意。(課件)
過渡:作為一篇散文,把握了作者的情感線索才能領會形散下的神聚。史鐵生對生命的思考有著一個變化軌跡,請大家用文中的話表述一下。(篩選感情性語句)
{失魂落魄、逃避、考慮死、不急于求死、如何活得好一些。}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他人的成功往往我們關注的焦點。史鐵生由一個失魂落魄的殘疾青年成長為一個頗具哲學家氣質的作家,他成功的秘訣是什么?文章雖長。但突顯的只有三個因素:我、地壇、母親。透視這三個因素是解答這一問題的關鍵。為了更真切的走入史鐵生的內心世界,我們先來進行一次
仿真模擬,角色互換的采訪:共同去感受成功背后那個頑強的生命。
采訪的基本要求:
1、分成兩組(東半球,西半球)采訪史鐵生。東半球同學為史鐵生、西半球同學為記者。
2、每組第一位同學為組長,搜集整理本小組的采訪信息。集中小組成員的共同智慧。
3、采訪時角色定位,仿真模擬,盡量從文中提取問題。用文中話作答。可適當加入個性化語言。交流時要聲音洪亮。準備一下。
附:采訪史鐵生:
1、 記者:您好,史鐵生,我曾經拜讀過您的很多作品,《合歡樹》《秋天的懷念》您的作品總是充滿了理性的光輝,讓我們從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諦,現在您做為一個知名作家,成功的背后一定有著艱辛的歷程。請問您在21歲失去雙腿后的感受是什么?
史鐵生:失魂落魄,想早早結束自己的生命。)
2、 記者:據說您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地壇。自從那以后,就再沒長久地離開過它。您最初去地壇的動機是什么?
史鐵生:雙腿殘廢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幾乎什么都找不到,到地壇,當僅為著那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而且那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看見自己的身影。
3、 記者:看來,地壇對您吸引并非偶然,地壇給你帶來了哪些生命的啟示?
史鐵生:“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地壇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了,它剝蝕了浮夸與炫耀,留下的只有那份超然,它就是我命運的寫照;尤其是文中景物。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史鐵生都能感受到那種生命的氣息。每一位史鐵生發言:我喜歡
個性解讀
(結論: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人可以殘廢但不能頹廢。)
4、 記者:在地壇中您曾連續幾個小時思考關于生與死的問題,你想明白了嗎?
史鐵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剩下地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這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
5、 記者:你用十五年時間思索生與死的問題,是不是太長了,人生有多少個十五年啊。(只有在滄桑的歲月中才能參透哀與樂;生與死。)
小結:同學的采訪很精彩。關于生命的深沉思考,應該是古今哲人成就大器的起點。史鐵生起點在地壇,是地壇在不動聲色地感染甚至拯救著作者,使作者對生死有了達觀的理解。看一幅圖片。雖然史鐵生永遠無法穿上那雙跑鞋,可實際上,他已經帶著那雙跑鞋,帶著他的夢想,在人生之路盡享自由和奔放。(課件)04年的殘奧會上,中國的獎牌躍居世界首位。殘疾人身殘志堅,頑強地同命運抗擊。成功就是要腳踏實地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成功就是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回到我們的文章中,地壇是作者邁向成功的第一步,而作者成功的背后還有一位以地壇為背景的偉大的形象母親。
母親(請同學們節選你喜歡的句段朗讀)并談談你為什么喜歡它?
母親和形象(默默的,毫不張揚,智慧的母親,勇敢堅強的母親;)我的心情(悔恨,用成功回報母親);
白居易《長恨歌》的句子,“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我不知道唐玄宗能否真到這種程度,但我敢說史鐵生是這樣的。而我們呢?現在我們的父母還都健在,也許他們不能給我們很多錢,但他們本身存在就是最大的財富。回報父母的愛要及時啊!及時地回報,就是你首先要懂得父母那不張揚的愛。
秦怡和兒子
兒子的成功融入母親多少辛酸的淚水呀!尤其殘疾人的母親,她們比平常的母親更為痛苦,更為不易,她們注定是沒有回報的。她們的愛更無私,更偉大,更崇高!推薦閱讀:《秋天的懷念》
通過以上分析:能否為一二節擬一個總標題。說明理由。
總結:三者之間的關系:地壇是我虛化的母親,母親是我心中永遠的地壇。她們都是作者由自卑走向自強的精神之源。
真情的流瀉,心靈的獨白,生命的徹悟,殘疾作家史鐵生用他的苦難提高了我們對生命的警惕,用他的諄諄告誡啟示我們要更好地生活。做為一個健康成長的青年人,我們應如何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呢!(悟)通過的學習,你一定會有很多感想?請大家談談
對花季雨季的青年,能有一次對生命的感悟已足夠,感謝,感謝史鐵生。
詩朗誦:凡高散文:對生命的熱愛(視頻)(隨機)
當我畫太陽時,我希望使人們感覺到它是在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旋轉著,正在發出威力巨大的光和熱的浪。當我畫一塊麥田,我希望人們能感覺到麥粒內部的原子正朝著它們最后的成熟和綻開而努力。當我畫一棵蘋果樹時,我希望人們能感覺到蘋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蘋果皮撐開,果核中的種子正在為結出自己的果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