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生字“漓、讕、瑕、翡、槳、巒、筏”。
2.理解“竹筏、奇峰羅列、屏障、兀立、怪石嶙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細致觀察的能力。
2.訓練學生學習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確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本文通過描寫的秀麗多姿,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讀文和品詞析句,讓學生感受的美,陶冶學生的愛美情操,深人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
二、學法引導
1.預(yù)習:在學習新課之前,獨立自學新課內(nèi)容,搜集有關(guān)的資料,獨立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
2.課堂上自學與小組討論相結(jié)合,在自學過程中運用各種圈點和批注的方法來閱讀文章,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自學的基礎(chǔ)上進行討論、交流,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重點 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了解的特點,想像其美景。
2.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圖文結(jié)合、品詞析句,人情人境地朗讀去體會。
(二)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疑點
了解的特點,知道它為什么會有這些特點。
(四)解決辦法
通過課前預(yù)習和查找資料,反復入境地朗讀去體會美景;通過教師介紹,小組交流討論的方法來了解的特點。在讀讀、議議、寫寫的過程中學習作者觀察及表達方法。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優(yōu)美、舒緩的音樂伴奏帶。
2.全景圖及插圖。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shè)計
1.引導觀察畫面,談感受。
2.質(zhì)疑問題,獨立解決生字、新詞。
3.思考、討論,勾畫重點詞句。
4.再觀察插圖,發(fā)揮想像,進行表達練習。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圖文對照,了解的特點。
2.培養(yǎng)想像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背誦課文。
(二)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再想想人們?yōu)槭裁炊颊f“甲天下”。
(三)教學過程
1.檢查預(yù)習導入 。
(板書課題)通過預(yù)習,誰知道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2.出示圖,指導學生按照先局部后整體、先山水后其他的順序觀察畫面,談感受(水平靜、清澈,山姿態(tài)萬千,遠處云霧迷蒙,近處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3.配樂范讀全文、學生圖文對照找出課文中與畫面相對應(yīng)的語句。
4.按要求自讀課文。
(1)字音讀準,解決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
(2)質(zhì)疑問難。
5.檢查自讀效果。
(1)重點糾正下列字音:
漓江 波瀾 峰巒雄偉 翡翠 竹筏
(2)解決新詞,引導學生體會。
竹筏——竹排,可當船用。
泰山——在山東省中部,主峰玉皇頂在泰安縣城北。古稱東岳,海拔1524米,主峰突兀峻拔、雄偉壯麗。
香山——在北京西郊。風景秀麗,以秋天的紅葉著稱。
6.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漓江水”的單幅圖。
看圖,思考:漓江的水到底與別處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體顯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同桌互談感受。
(2)自讀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靜、清、綠)
(3)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描繪出來的?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①帶著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自讀揣摩。
②指名讀,并評點。
③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7.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文,出示畫面。
(2)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概括漓江的山的特點)。
(3)小組交流,反饋。
(4)全班交流自學成果,并解疑。
①體會“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體展示漓江的山,再對比泰山和香山。
③學生自己總結(jié)漓江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啊”的讀法不同。
真奇“啊”讀 ya
真秀“啊”讀wa
真險“啊”讀na
8.出示“全景圖
(1)在欣賞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進課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在讀了最后一段,你從這段話中感悟到了什么。
體會“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4)此時,我們已被的美麗、神奇所陶醉,帶著對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練習背誦課文
1.自背。
2.交流背誦方法。
(二)談收獲
1.結(jié)合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的特點。
2.學生以導游身份為大家深情地介紹的美。
3.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及課文的寫作結(jié)構(gòu)。
(1)作者的寫作方式:抓住特點,層次井然。課文按觀察的順序,采用“總——分——總”的方式,開頭先用“甲天下”總的贊美,然后分述了山和水的特點,最后概述山水的全景,層次井然。
語言優(yōu)美、合理想像,寫出了景物的特色。文中運用了襯托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實現(xiàn)了桂林山美、水美,并展開合理想像,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也抒發(fā)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2)課文結(jié)構(gòu):
課文按總起——分述——總結(jié)的方式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為什么去觀賞。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觀賞漓江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寫觀賞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寫之美。
4.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漓”:右邊是“離”最后兩筆是“乙”和“、”。
“瀾”:右邊“門”里是“柬”。 ·
區(qū)分“瑕”與“暇” “巒”與“戀” “槳”與“漿”。
(三)總結(jié)、擴展
1.總結(jié)
今天,我們一同領(lǐng)略了的美好風光,體會到了“甲天下’’的美譽名不虛傳。
2.讀了本課,你可能被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試著吟一首詩或者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八.布置作業(yè)
1.寫一段話介紹當?shù)氐囊惶庯L景,使讀的人能了解這處景物的特點。(可以選用本課的句式或詞語)
2.閱讀《自讀課本》中的《墨城的云和月》。
3.讀下面的句子,先解釋帶點的詞,再寫出句子的意思。
1.甲天下。
甲:————
2.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