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語文電子教材 > 高一語文電子教材 >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精選13篇)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

發布時間:2024-03-08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精選13篇)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 篇1

  教學目標

  學習這篇科普作品所介紹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發揮大膽想象,在

  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學習如何用科學合理的語言介紹自己所知道的東西或自己所想象出的宇宙的奧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對身邊事物規律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也在持續地深入中,由最初對宇宙和自然的懵懂的好奇與猜測、幻想到今天的載人飛船的太空遨游這一系列認知上的量的飛躍。但是直到今天,還有很多的問題是懸而未決的謎團,對此,人類繼續進行著研究與探索,而很多研究成果更需要從被少數人得知到為多數人了解,從文學領域上來講,科普作品無疑是承載這一任務的有效文化載體。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英國當代科普作家巴里·齊然爾曼和戴維·齊然爾曼的優秀作品。

  二、整體感知

  1.閱讀“自讀提示”和書下注解①的內容。

  2.默讀全文,指出各個小標題所介紹的主要內容。

  三、課文分析

  1.請同學們結合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談一談你是如何理解時間與空間的。

  教師作適當引導與評價,在這個問題上盡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不必有一個既定的標準答案去約束,讓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向他人說明道理的能力。

  比如對宇宙空間的認識,太陽只不過是銀河系2000億顆恒星中的一顆,銀河系之中還有著數目驚人的河外星系,宇宙的遙遠和無限是難以想象的,因此關于她的奧秘要用“無窮”來形容。地球人類的眼光還沒有越出太陽系,可以認為,UFO實體來自宇宙的某一個地方。我們地球人不也有自己的宇宙飛船嗎?UFO在人的視覺中是個物質的東西。可是,它可以轉瞬湮沒,這是它的一大特點。有的時候,人的眼睛可以看見UFO,而雷達卻捕捉不到,攝像機也拍攝不到。有些案例表明,UFO能使人失去時間概念,或使人用意念的力量使湯匙彎曲。從大宇宙的角度來看,一切現象都有其解釋。類似這樣的認識,相信學生們會有很多可說的,一方面鍛煉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引發學習本文的積極性。

  2.那么我們就結合同學們所談的內容看看作者是怎樣向我們展示空間與時間旅行的。請同學們指出每個部分的大意。概括大意之后,就可以得到如下的文章的結構圖:

  3.加快速度的方法在于連續的時間段要能提供足夠的推力,請同學們結合練習二第1題考慮作者設想了哪些方法?

  教師明確:(1)化學燃料推進系統;(2)核裂變推進系統;(3)核聚變推進系統;(4)也許根本不需要燃料,可以從太陽風獲取能量;(5)夢想家們的設計:物質——反物質發動機。

  4.為什么說時間膨脹“為探索人類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教師明確:因為對隨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體和人員來說,時間慢了下來,人的化學反應和生物過程也減慢了。空間旅行者衰老的速度是沒有進行旅行的人的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人類在時間膨脹中生活,生命好像暫時停止了,實際上能夠到遙遠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

  四、總結

  文章作為一篇科普作品,本身在結構和語言上并不存在過多的疑難點,主要是一些關于自然科學的理論知識的理解,這樣在總結本課時就應該在著重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說明問題的方法和結構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興趣,并進一步形成能力。

  基于這一點,應啟發和鼓勵學生在課下結合書本知識適當閱讀有關人類對未知宇宙界探索的科學成果的書籍,一方面加深了對文章本身的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中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這對于學生能力的形成與素質的培養是有著極大意義的。

  五、布置作業 

  1.在適當涉獵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本文提到的科學知識加深理解。

  2.就自己了解的某方面科學知識加以歸納,試寫一篇科普性的小作文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 篇2

  教學目的:

  一、基礎知識目標:理解文章基本內容,了解有關空間和時間旅行的知識。

  二、能力培養目標:把握空間旅行、時間旅行、時間膨脹等概念,快速、準確地篩選相關信息。

  三、思想教育目標:引發學生想象與聯想,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興趣與熱情。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概念多,信息量大,適于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在本單元前三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基本掌握了篩選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本課可設計成一節訓練驗收課、提高課,使學生在實踐中家展篩選信息的能力,提高閱讀水平。

  本課是自讀課,課文內容涉及科學的尖端課題,其中的名詞術語不宜要求全部理解,如旋轉黑洞、白洞、蟲孔、超級繩索等。把握什么是空間旅行、什么是時間旅行是學習本文的關鍵。空間旅行概念容易理解,難點在于對時間旅行的把握。教師可利用文中大膽而奇特的想象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并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思考和探討的空間,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握空間旅行、時間旅行、時間膨脹等概念,快速、準確地篩選相關信息。

  教學方法:自讀課。

  教學步驟 :

  一、設問導人,引發興趣。

  1.導語 :宇宙對于人類來說,充滿了神秘色彩與超乎尋常的吸引力,盡管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在探索宇宙奧秘的問題上進行著不解的努力,但至今我們仍對宇宙知之甚少。于是科幻作家們賃借豐富而奇特的想象,構建出了一個個新穎離奇的虛幻世界,對宇宙奧秘作出了別出心裁、絢爛多姿的推斷和設想。如大家熟知的《星球大戰》、《佛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等等。那么人類是否真的能在不久的將來移居其它星球?是否真盼能讓時光倒流,重返白至紀探尋恐龍滅絕的原由?今天我們就和英國科普作家齊然爾曼先生一起探討關于空間和時間旅行的問題。

  二、明確本課訓練重點、訓練要求及訓練方式。

  1.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篩選信息,我們在前三篇課文的學習中已掌握了篩選信息的有關方法,這節課就以這篇課文為例來檢測同學們篩選信息的能力水平。再次強調篩選信息的要求是迅速、準確。

  2.學生分組討論,比較哪組同學能夠迅速而準確地篩選信息。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要求學生讀一遍課文,迅速篩選出文章的中心話題,依據各部分小標題理清文章的總體思路。

  2.學生討論、競答。

  明確:全文圍繞首句“讓我們在地球通向宇宙中的任何行星、恒星和星系的宇宙高速公路上開始我們的旅行”展開話題。

  全文共四個部分,每部分的小標題可作為理清思路的切入點。進行空間旅行無論是到其他行里旅行,還是到其他恒星旅行,最大的障礙是速度問題,于是引出第三部分的如何提高速度的話題,但即使是以最快的光速旅行,也不能使個體的人在有生之年達到宇宙中任惠遠的星體,由此又引出第四部分“時間旅行”的話題。可啟發學生畫出簡潔的思路圖。

  四、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礎上分部分閱讀課文、篩選主要信息及相關表層信息。

  1.播放文章前兩部分內容的錄音,討論并競答下列問題:

  ①什么是空間旅行?

  明確:本文指星際和星系之間的旅行。

  ②要進行空間旅行,為什么速度問題成為主要障礙?

  明確:利用目前人類所創造的速度最快的太陽神探測器,能在較短時間內進行星際旅行,但這只是想象和推斷,因為“其實我們無法登上這個無人駕駛的飛行器”。即使假設太陽神探測器能載人,也無法在人的有生之年到達距離無限遙遠的其它恒星和星系。因此,提高速度是關鍵問題。

  2.閱讀“加快速度”部分,在文中篩選出下列信息:

  ①理論上怎樣將速度提高到光速?

  明確:在連續時間段要能夠(為飛船)提供足夠的推力。

  ②作者設想了哪些為飛船提供足夠推力的方法?

  明確:使用燃料的方式包括:使用校推進系統(包括核裂變反應及更為先進的核聚變反應)、運用物質——反物質發動機;不使用燃料的方式:利用太陽風的能量作為推力。

  3.閱讀最后一部分“時間旅行”。討論并競答下列問題;

  ①什么是時間旅行?

  明確:指人離開現在而置身于未來或過去。

  ②什么是時間膨脹?時間膨脹現象發生的主要條件是什么?

  明確:運動物體接近光速時,對隨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體和人員來說,時間慢了下來,化學反應和生物過程也減慢T,這種現象叫時間膨脹。時間膨脹現象發生的主要條件是運動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

  ③時間膨脹對于空間旅行的意義是什么?

  明確:為探索人類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即使星系間旅行成為可能。

  ④為什么說時間膨脹為探索人類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明確:人類在時間膨脹中生活,生命好像暫時停止了,實際上能夠到遙遠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即時間膨脹極大地延長了人的生命,因此使到遙遠恒星和其他星系旅行成為可能。

  五、重點閱讀“時間旅行”部分,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語句,篩選隱含信息。教師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作適當點撥。

  1.第四部分第三段寫到時間膨脹“是一種時間旅行”,而第四段又假定“時間膨脹的現象不是時間旅行”,二種判斷是否矛盾,為什么?

  明確:不矛盾,兩個判斷都成立,因為判斷角度不同。“時間膨脹是一種時間旅行”是從科學幻想的角度進行的判斷,因為此時空間旅行者相對自身來講是在未來旅行,在體驗自然條件下自身所不能達到的未來。“時間膨脹的現象不是時間旅行”是從科學角度進行的判斷,因為此時的時間就宇宙時間來講既不是過去的時間,更不是未來的時間,因為即使用光速旅行也需要時間,旅行做不到即刻到達,這決定了人類不能到達未來的宇宙時間。

  2能“看到過去事物”這一推斷依據是什么?能看到地球的過去的原理是什么?

  明確:這一推斷的依據是,光速也需要時間,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過去的(用電視動畫演示這一事實)。看到地球過去的原理:根據鏡子反射原理,設想有一顆距地球無限遙遠的星體,其表面特別光滑,反射能力極強,天文學家可利用功能極強的光學望遠鏡收集該星體反射的光,看到地球過去的情況(用電視動畫演示這一原理)。

  3.為什么看到過去事物這種現象不是時間旅行?

  明確:看到過去并不是離開現在回到過去,所以不是時間旅行。

  六、小結全文。

  1.請學生總結從本文獲得的主要信息有哪些,次要信息及相關信息有哪些,并談談在篩選信息時所運用的主要方法。

  提示:主要信息包括空間旅行和時間旅行的概念,以及時間膨脹概念等。次要信息及相關信息進行空間旅行的方式、方法,對于提高速度的多種設想,時間膨脹的意義,看到過去事物的設想等。運用的方法包括:抓關鍵語句,聯系上下文捕捉主要信息和相關信息,透過表層信息挖掘隱含信息等。

  2.教師小結:肯定學生在本課學習中所表現出的積極主動性,對表現突出的小組進行表揚。

  結語:宇宙的奧秘無窮無盡,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能激發同學們關于宇宙未知數的聯想、想象以及探索宇宙的興趣和熱情,因為我們今天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暢想往往會成為明天的現實。

  七、布置作業 。

  1.寫一篇科學幻想作文。要求:信息含量大;想象與聯想大膽新奇,同時還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800字以內。

  2.推薦科普讀物(如“劍橋文叢”科普叢書),鼓勵學生在互聯網上查閱有關信息。

  3.展示《時間簡史》,介紹霍金。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 篇3

  教學目標

  學習這篇科普作品所介紹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發揮大膽想象,在

  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學習如何用科學合理的語言介紹自己所知道的東西或自己所想象出的宇宙的奧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對身邊事物規律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也在持續地深入中,由最初對宇宙和自然的懵懂的好奇與猜測、幻想到今天的載人飛船的太空遨游這一系列認知上的量的飛躍。但是直到今天,還有很多的問題是懸而未決的謎團,對此,人類繼續進行著研究與探索,而很多研究成果更需要從被少數人得知到為多數人了解,從文學領域上來講,科普作品無疑是承載這一任務的有效文化載體。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英國當代科普作家巴里·齊然爾曼和戴維·齊然爾曼的優秀作品。

  二、整體感知

  1.閱讀“自讀提示”和書下注解①的內容。

  2.默讀全文,指出各個小標題所介紹的主要內容。

  三、課文分析

  1.請同學們結合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談一談你是如何理解時間與空間的。

  教師作適當引導與評價,在這個問題上盡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不必有一個既定的標準答案去約束,讓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向他人說明道理的能力。

  比如對宇宙空間的認識,太陽只不過是銀河系2000億顆恒星中的一顆,銀河系之中還有著數目驚人的河外星系,宇宙的遙遠和無限是難以想象的,因此關于她的奧秘要用“無窮”來形容。地球人類的眼光還沒有越出太陽系,可以認為,UFO實體來自宇宙的某一個地方。我們地球人不也有自己的宇宙飛船嗎?UFO在人的視覺中是個物質的東西。可是,它可以轉瞬湮沒,這是它的一大特點。有的時候,人的眼睛可以看見UFO,而雷達卻捕捉不到,攝像機也拍攝不到。有些案例表明,UFO能使人失去時間概念,或使人用意念的力量使湯匙彎曲。從大宇宙的角度來看,一切現象都有其解釋。類似這樣的認識,相信學生們會有很多可說的,一方面鍛煉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引發學習本文的積極性。

  2.那么我們就結合同學們所談的內容看看作者是怎樣向我們展示空間與時間旅行的。請同學們指出每個部分的大意。概括大意之后,就可以得到如下的文章的結構圖:

  3.加快速度的方法在于連續的時間段要能提供足夠的推力,請同學們結合練習二第1題考慮作者設想了哪些方法?

  教師明確:(1)化學燃料推進系統;(2)核裂變推進系統;(3)核聚變推進系統;(4)也許根本不需要燃料,可以從太陽風獲取能量;(5)夢想家們的設計:物質——反物質發動機。

  4.為什么說時間膨脹“為探索人類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教師明確:因為對隨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體和人員來說,時間慢了下來,人的化學反應和生物過程也減慢了。空間旅行者衰老的速度是沒有進行旅行的人的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人類在時間膨脹中生活,生命好像暫時停止了,實際上能夠到遙遠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

  四、總結

  文章作為一篇科普作品,本身在結構和語言上并不存在過多的疑難點,主要是一些關于自然科學的理論知識的理解,這樣在總結本課時就應該在著重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說明問題的方法和結構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興趣,并進一步形成能力。

  基于這一點,應啟發和鼓勵學生在課下結合書本知識適當閱讀有關人類對未知宇宙界探索的科學成果的書籍,一方面加深了對文章本身的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中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這對于學生能力的形成與素質的培養是有著極大意義的。

  五、布置作業 

  1.在適當涉獵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本文提到的科學知識加深理解。

  2.就自己了解的某方面科學知識加以歸納,試寫一篇科普性的小作文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 篇4

  教學目標 

  學習這篇科普作品所介紹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發揮大膽想象,在

  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學習如何用科學合理的語言介紹自己所知道的東西或自己所想象出的宇宙的奧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對身邊事物規律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也在持續地深入中,由最初對宇宙和自然的懵懂的好奇與猜測、幻想到今天的載人飛船的太空遨游這一系列認知上的量的飛躍。但是直到今天,還有很多的問題是懸而未決的謎團,對此,人類繼續進行著研究與探索,而很多研究成果更需要從被少數人得知到為多數人了解,從文學領域上來講,科普作品無疑是承載這一任務的有效文化載體。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英國當代科普作家巴里·齊然爾曼和戴維·齊然爾曼的優秀作品。

  二、整體感知

  1.閱讀“自讀提示”和書下注解①的內容。

  2.默讀全文,指出各個小標題所介紹的主要內容。

  三、課文分析

  1.請同學們結合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談一談你是如何理解時間與空間的。

  教師作適當引導與評價,在這個問題上盡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不必有一個既定的標準答案去約束,讓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向他人說明道理的能力。

  比如對宇宙空間的認識,太陽只不過是銀河系2000億顆恒星中的一顆,銀河系之中還有著數目驚人的河外星系,宇宙的遙遠和無限是難以想象的,因此關于她的奧秘要用“無窮”來形容。地球人類的眼光還沒有越出太陽系,可以認為,UFO實體來自宇宙的某一個地方。我們地球人不也有自己的宇宙飛船嗎?UFO在人的視覺中是個物質的東西。可是,它可以轉瞬湮沒,這是它的一大特點。有的時候,人的眼睛可以看見UFO,而雷達卻捕捉不到,攝像機也拍攝不到。有些案例表明,UFO能使人失去時間概念,或使人用意念的力量使湯匙彎曲。從大宇宙的角度來看,一切現象都有其解釋。類似這樣的認識,相信學生們會有很多可說的,一方面鍛煉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引發學習本文的積極性。

  2.那么我們就結合同學們所談的內容看看作者是怎樣向我們展示空間與時間旅行的。請同學們指出每個部分的大意。概括大意之后,就可以得到如下的文章的結構圖:

  3.加快速度的方法在于連續的時間段要能提供足夠的推力,請同學們結合練習二第1題考慮作者設想了哪些方法?

  教師明確:(1)化學燃料推進系統;(2)核裂變推進系統;(3)核聚變推進系統;(4)也許根本不需要燃料,可以從太陽風獲取能量;(5)夢想家們的設計:物質——反物質發動機。

  4.為什么說時間膨脹“為探索人類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教師明確:因為對隨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體和人員來說,時間慢了下來,人的化學反應和生物過程也減慢了。空間旅行者衰老的速度是沒有進行旅行的人的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人類在時間膨脹中生活,生命好像暫時停止了,實際上能夠到遙遠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

  四、總結

  文章作為一篇科普作品,本身在結構和語言上并不存在過多的疑難點,主要是一些關于自然科學的理論知識的理解,這樣在總結本課時就應該在著重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說明問題的方法和結構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興趣,并進一步形成能力。

  基于這一點,應啟發和鼓勵學生在課下結合書本知識適當閱讀有關人類對未知宇宙界探索的科學成果的書籍,一方面加深了對文章本身的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中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這對于學生能力的形成與素質的培養是有著極大意義的。

  五、布置作業 

  1.在適當涉獵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本文提到的科學知識加深理解。

  2.就自己了解的某方面科學知識加以歸納,試寫一篇科普性的小作文。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 篇5

  齊然爾曼

  自讀提示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以星際和星系之間的旅行為話題,闡釋了有關空間和時間旅行的知識。本文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又充滿了大膽的、甚至是神奇的想象,洋溢著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執著與熱情,閱讀時要認真體會。

  到其他行星上旅行

  讓我們在地球通向宇宙中的任何行星、恒星和星系的宇宙高速公路上開始我們的旅行。踩油門以6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駛,要用半年的時間才能到月球;在火星與地球間隔距離最近時(每26個月出現一次),要用 93年的時間才能達到火星;需要6800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太陽系最外處的冥王星。 半年的時間并不糟糕,然而又有誰會花93年的時間去宇宙的某個地方?即使我們能到達火星,那時也得讓重孫原來安葬我們。到達冥王星需要6800年,相當于最早的文明時代延續至今的年數。很顯然,以時速60英里的速度,不能進行星際旅行。好在我們有時速更快的飛行器。

  1947年,美國空軍飛行員查理斯·耶格爾首次突破聲音的障礙,以超過670英里每小時(1078公里)的速度飛行。 6年后,他創造了新的飛行紀錄,比以前的速度快2.5倍。在這之后,1969年“阿波羅 10號”指揮艙內宇航員的速度為時速24791英里(39896公里),這是人類旅行的最高速度。不載人的宇宙飛船的速度更快。其中,以115200英里每小時(185391公里)或32英里每秒(51公里)的巡航速度繞太陽飛行的美國宇航局的德國建造的太陽神探測器是速度最快的宇宙飛船(在離太陽最近時,速度可達到44英里每秒,但這個速度不是常量)。只有這個速度才能滿足我們到遙遠星球上去的需要。因此,我們停好車,登上太陽神探測器(其實我們無法登上這個無人駕駛的飛行器)。以32英里每秒的速度旅行,13分鐘可繞地球飛行一周,2小時到達月球,18天到達火星,3.5年到達冥王星。

  到其他恒星上去

  人類到其他恒星上去可不是一件大美差。半人馬座比鄰星是離我們最近的恒星(這里當然不包括我們自己的太陽)之一,與地球相距25萬億英里遠,即地球到冥王星距離的 7000倍。我們乘坐太陽神探測器到達半人馬座比鄰星,要用25000年。我們星系中的其他恒星都比半人馬座遠成百上千倍。其他星系就更遠了。我們的銀河系有數百顆以巨大的螺旋形排列的恒星。我們所看到的空中的恒星只是該螺旋形的一部分。其他星系更遙遠,若不用高倍望遠鏡,就辨不出其中的各顆恒星(在宇宙的萬億個星系中只有5個能夠用肉眼看到,它們在天空中分別只有一個小黑點)。

  由于恒星和星系之間相距遙遠,英里這一測量單位很快變得不實用。天文學家改用光年(ly)。光年是光在真空中傳播一年的距離,約為5.9萬億英里(9.5萬億公里)。半人馬座離地球約4.2光年,即從地球到半人馬座,光約需要4.2年。上面已談到,太陽神探測器的速度是光速的千分之六,飛完這段距離需要25000年。光穿過銀河系的螺旋形,需要10萬年;太陽神探測器需要6億年。這個距離實在讓人吃驚。我們能夠在有生之年到達銀河系中最近的恒星嗎?

  加快速度

  顯而易見,即便以32英里每秒的速度進行星際旅行還不夠快。光的速度最快,它在空間等真空的速度為每秒 186300英里(299800公里每秒)。問題在于在連續的時間段要能夠提供足夠的推力。推力產生加速度,進行星際旅行的飛船所需加速度為1個重力加速度(lg)或接近五個重力加速度,這是地球和物體之間的重力產生的自由落體加速度(不考慮空氣阻力)。這個速率為32英尺/秒(9.8米/秒2)。即巖石從高層建筑物上落下時,l秒鐘后速度達到五英尺/秒,2秒鐘后為64英尺/秒,3秒鐘后為96英尺/秒,依此類推每秒鐘增加 32英尺。如果飛船能做到以這個速率加速,一年后能達到光速!

  但我們現在還做不到這一點。我們現在所用的化學推進火箭不能提供完成遠程飛行所需的推力。火箭發動機中的燃燒是非核燃燒,燃料的燃燒效率很差,不能提供足夠力量。火箭燃料箱不能攜帶足夠的燃料。 核推進系統就強多了,而這種系統正在研究中。裂變反應堆釋放能量的方式與原子彈和核電廠一樣,采用現代技術就可以實現。它們提供的加速度將遠遠高于光速的1%。在3-4星期中可到達地外行星,用400年的時間大批大半人馬座。

  核聚變是實現核推進的另一種更好的方法,這是太陽、其他恒星和氫彈釋放能量的方式。遺憾的是,在受控核聚變中,現有技術也不能釋放足夠的能量。未來的宇宙飛船可能根本不必攜帶燃料。例如,帆船或宇宙飛船配有直徑為數百英里的帆,在飛行過程中可以從太陽風(太陽發出的高能、高速帶電粒子流)獲取能量。從理論上說,這類宇宙飛船能達到飛往恒星所需的lg加速度。夢想家們也在設計其他的異想天開的技術,例如物質—反物質發動機(一種能將在空間中廣泛分布的氫原子聚集和集中起來用作核燃料的新發明)。

  即使我們能夠以光速或接近光速旅行,旅行范圍也限于我們在有生之年可進行探索的星體。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最遙遠的恒星離我們8萬光年。麥哲倫星云是離我們最近的星系,有約17萬光年之遙。宇宙中最遙遠的星系距地球約有150億光年。即使以光速旅行,也只能到達鄰近星系中的幾百個恒星。

  難道只能如此嗎?未必! 時間旅行

  運動物體接近光速會出現令人費解的現象。對隨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體和人員來說,時間慢了下來。這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的部分內容,利用原子鐘進行的實驗證明了這一點。并非只有時鐘減慢,化學反應和生物過程也減慢了。這一現象叫時間膨脹。

  運動速度和時間變化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光速降到一半或四分之一時,時間變化率并沒有分別降到一半或四分之一。只有速度十分接近光速時,時間膨脹才明顯。時間膨脹成為現實,令人驚嘆不已。速度十分接近光速時,空間旅行者袁老的速度是沒有進行旅行的人的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在地球上已過去了10萬年,而我們的空間冒險者也許只長了10歲。地球上已經歷數代滄桑,文明已經歷多次興衰,冰期出現又消失多次。這位空間冒險者在空間僅度過10年。人類在時間膨脹中生活,生命好像暫時停止了,實際上能夠到遙遠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最主要的障礙是我們無法達到光速。

  時間膨脹不僅為探索人類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它也是一種時間旅行(一種科學幻想活動,指人離開現在而置身于未來或過去——譯注)。如果空間旅行者能活萬歲,那么他們不就在未來旅行嗎,體驗未來嗎?畢竟,他們在“過去”的9920年前就去世了(假定人的壽命為80歲)。

  我們假定,時間膨脹的現象不是時間旅行——既不是未來時間的一部分,也不是過去時間的一部分。我們都知道即使用光速旅行也需要時間,旅行做不到即刻到達。例如,光從月球到地球需要1秒多鐘。陽光到達地球需要約8分鐘。半人馬座比鄰星約光到達地球需要4.2年,M104星系的光到達地球,需要4000萬年。我們抬頭看到的月亮是j秒多鐘之前的月亮,太陽光是在8分鐘前出現的,半人馬座比鄰星閃爍的光是4.2年前的。用功能很強的望遠鏡看到的 M104星系發出的光是4000萬年前的。我們所見到的一切都是過去的。我們生活在過去。如果太陽突然爆炸并消失,我們仍能看到它在空中又持續閃耀8分鐘。在這8分鐘內,我們仍受到其重力的影響。

  反之亦然。任何人從 M104星系來看地球,他所看到的是4000萬年前的情景。

  如果我們的光學望遠鏡的能力無窮大,對過去能看到多遠?宇宙的外緣約為150億光年之遙,即我們能看到這么遠的過去。這是宇宙開始出現的時間,也就是常說的創世大爆炸。也沒有比這更遙遠的距離和過去了。事實上,當時尚不存在時間。回顧過去,我們看到的一切是炫目的白光,這種白光來自宇宙首次產生的光能。從技術上說,白光出現時間是在創世大爆炸之后約30萬年,這一點是站得住的。我們確實無法超過白光的范圍去看清楚每件事物的開始(天文學家所說的注意到“宇宙的邊緣”時,并非指那么遠。他們指的是創世大爆炸后的10億一20億年間,首批恒星和星系的形成)。

  假定有一顆圍繞M104星系中的某顆恒星運行的行星。這是一顆反射能力很強的行星,其表面是特別光滑和閃光的巖石。我們稱之為鏡子X行星。假定地球上的天文學家已經發明了功能很強大的大型光學望遠鏡來收集鏡子X行星反射的光。就像您從鏡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一樣,地球上的天文學家把望遠鏡對準鏡子X時,能看到自己的反射的形象。但鏡子X必須是4000萬光年之遙。光從地球到達鏡子X需要4000萬年,然后從鏡子X到達X地球又需要的4000萬年。這就是8000萬年時間。

  天文學家無法看到自己的反射形象;他們只能看到地球上到處出現的恐龍。那不是侏羅紀公園。

  看到過去事物這種現象不是時間旅行。一些理論物理學家認為我們能夠在時間上回到過去,但極其復雜,要設計出旋轉黑洞、白洞、蟲孔和超級繩索,能量比整個宇宙的能量可能還大。這肯定不是很近的將來會出現的技術,但現在可以作出大量的設想。

  ①選自《火星,我的第二家園》(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李明譯。有刪節。本文由巴里·齊然爾曼和戴維·齊然爾曼合著,他們都是當代科普作家。

  練習

  一 根據課文內容概括:

  l.什么是空間旅行?

  2.什么是時間旅行?

  二 篩選文中有關語句,回答下列問題。

  1.作者設想了哪些為飛船提供足夠推動力的方法?

  2.什么叫“時間膨脹”?

  3.為什么說時間膨脹“為探索人類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 篇6

  教學目標 

  1.根據課文理解“空間旅行”“時間旅行”“時間膨脹”等概念,積累有關科學知識;

  2.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抓住關鍵句,準確、迅速地篩選、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思維訓練;

  3.引發學生想象與聯想,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興趣與熱情。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概念多,信息量大,適于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在本單元前三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基本掌握了篩選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本課可設計成一節訓練驗收課、提高課,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篩選信息的能力,提高閱讀水平。

  本課是自讀課,課文內容涉及科學的尖端課題,其中的名詞術語不宜要求全部理解,如旋轉黑洞、白洞、蟲孔、超級繩索等。把握什么是空間旅行、什么是時間旅行是學習本文的關鍵。空間旅行概念容易理解,難點在于對時間旅行的把握。教師可利用文中大膽而奇特的想象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并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思考和探討的空間,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994年初,一架意大利客機在非洲海岸上空飛行,突然,客機從控制室的雷達屏幕上消失了。正當地面上的機場工作人員焦急萬分之際,客機又在原來的空域出現,雷達又追蹤到了客機的訊號。最后,這架客機安全降落在意大利境內的機場。然而,客機上的機組人員和315名乘客,并不知道他們曾經“失蹤”過。機長巴達里疑惑不解地說:“我們的班機由馬尼拉起飛后,一直都很平穩,沒有任何意外發生,但控制室竟說失去班機的蹤影,實在有點不尋常。”不過,事實卻不容爭辯:到達機場時,每個乘客的手表都慢了20分鐘。無獨有偶,據資料記載,1970年也發生過類似的奇聞。當時一架727噴氣客機在飛往美國邁阿密國際機場的旅途中,也無故“失蹤”了10分鐘。10分鐘以后,客機也在原來的地方出現;接著,安全飛抵目的地。客機上的所有人也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而最終使他們相信的理由也是因為所有的手表都慢了10分鐘。對此現象,專家們認為惟一的解釋是:在“失蹤”的一剎那,時間“靜止”不動了,或者說出現了時光倒流。

  宇宙對于人類來說,充滿了神秘色彩與超乎尋常的吸引力,盡管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在探索宇宙奧秘的問題上進行著不解的努力,但至今我們仍對宇宙知之甚少。人類是否真的能在不久的將來移居其它星球?是否真能讓時光倒流?今天我們就和英國科普作家齊然爾曼先生一起探討關于空間和時間旅行的問題。

  二、明確本課訓練重點、訓練要求及訓練方式。

  1.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篩選信息,我們在前三篇課文的學習中已掌握了篩選信息的有關方法,這節課就以這篇課文為例來檢測同學們篩選信息的能力水平。再次強調篩選信息的要求是迅速、準確。

  2. 學生分組討論,比較哪組同學能夠迅速而準確地篩選信息。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要求學生讀一遍課文,迅速篩選出文章的中心話題,依據各部分小標題理清文章的總體思路。

  2.學生討論、回答。

  明確:全文圍繞首句“讓我們在地球通向宇宙中的任何行星、恒星和星系的宇宙高速公路上開始我們的旅行”展開話題。

  全文共四個部分,每部分的小標題可作為理清思路的切入點。進行空間旅行無論是到其他行星旅行,還是到其他恒星旅行,最大的障礙是速度問題,于是引出第三部分的如何提高速度的話題,但即使是以最快的光速旅行,也不能使個體的人在有生之年達到宇宙中任意遠的星體,由此又引出第四部分“時間旅行”的話題。可啟發學生畫出簡潔的思路圖。

  四、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礎上分部分閱讀課文、篩選主要信息及相關表層信息。

  1.找學生閱讀前兩部分內容,討論并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空間旅行?

  明確:本文指星際和星系之間的旅行。

  (2)要進行空間旅行,為什么速度問題成為主要障礙?

  明確:利用目前人類所創造的速度最快的太陽神探測器,能在較短時間內進行星際旅行,但這只是想象和推斷,因為“其實我們無法登上這個無人駕駛的飛行器”。即使假設太陽神探測器能載人,也無法在人的有生之年到達距離無限遙遠的其它恒星和星系。因此,提高速度是關鍵問題。

  2.閱讀“加快速度”部分,在文中篩選出下列信息:

  (1)理論上怎樣將速度提高到光速?

  明確:在連續時間段要能夠(為飛船)提供足夠的推力。

  (2)作者設想了哪些為飛船提供足夠推力的方法?

  明確:使用燃料的方式包括:使用校推進系統(包括核裂變反應及更為先進的核聚變反應)、運用物質——反物質發動機;不使用燃料的方式:利用太陽風的能量作為推力。

  3.閱讀最后一部分“時間旅行”。討論并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時間旅行?

  明確:指人離開現在而置身于未來或過去。

  (2)什么是時間膨脹?時間膨脹現象發生的主要條件是什么?

  明確:運動物體接近光速時,對隨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體和人員來說,時間慢了下來,化學反應和生物過程也減慢T,這種現象叫時間膨脹。時間膨脹現象發生的主要條件是運動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

  (3)時間膨脹對于空間旅行的意義是什么?

  明確:為探索人類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即使星系間旅行成為可能。

  (4)為什么說時間膨脹為探索人類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明確:人類在時間膨脹中生活,生命好像暫時停止了,實際上能夠到遙遠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即時間膨脹極大地延長了人的生命,因此使到遙遠恒星和其他星系旅行成為可能。

  五、重點閱讀“時間旅行”部分,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語句,篩選隱含信息。教師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作適當點撥。

  1.第四部分第三段寫到時間膨脹“是一種時間旅行”,而第四段又假定“時間膨脹的現象不是時間旅行”,二種判斷是否矛盾,為什么?

  明確:不矛盾,兩個判斷都成立,因為判斷角度不同。“時間膨脹是一種時間旅行”是從科學幻想的角度進行的判斷,因為此時空間旅行者相對自身來講是在未來旅行,在體驗自然條件下自身所不能達到的未來。“時間膨脹的現象不是時間旅行”是從科學角度進行的判斷,因為此時的時間就宇宙時間來講既不是過去的時間,更不是未來的時間,因為即使用光速旅行也需要時間,旅行做不到即刻到達,這決定了人類不能到達未來的宇宙時間。

  2.能“看到過去事物”這一推斷依據是什么?能看到地球的過去的原理是什么?

  明確:這一推斷的依據是,光速也需要時間,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過去的(用電視動畫演示這一事實)。看到地球過去的原理:根據鏡子反射原理,設想有一顆距地球無限遙遠的星體,其表面特別光滑,反射能力極強,天文學家可利用功能極強的光學望遠鏡收集該星體反射的光,看到地球過去的情況(用電視動畫演示這一原理)。

  3.為什么看到過去事物這種現象不是時間旅行?

  明確:看到過去并不是離開現在回到過去,所以不是時間旅行。

  六、小結全文。

  1.請學生總結從本文獲得的主要信息有哪些,次要信息及相關信息有哪些,并談談在篩選信息時所運用的主要方法。

  提示:主要信息包括空間旅行和時間旅行的概念,以及時間膨脹概念等。次要信息及相關信息進行空間旅行的方式、方法,對于提高速度的多種設想,時間膨脹的意義,看到過去事物的設想等。運用的方法包括:抓關鍵語句,聯系上下文捕捉主要信息和相關信息,透過表層信息挖掘隱含信息等。

  2.教師小結:肯定學生在本課學習中所表現出的積極主動性,對表現突出的小組進行表揚。

  結語:宇宙的奧秘無窮無盡,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能激發同學們關于宇宙未知數的聯想、想象以及探索宇宙的興趣和熱情,因為我們今天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暢想往往會成為明天的現實。

  七、布置作業 。

  1.寫一篇科學幻想作文。要求:信息含量大;想象與聯想大膽新奇,同時還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800字以內。

  2.推薦科普讀物(如“劍橋文叢”科普叢書)、霍金的《時間簡史》等,鼓勵學生在互聯網上查閱有關信息。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 篇7

  教學目標 

  1.根據課文理解“空間旅行”“時間旅行”“時間膨脹”等概念,積累有關科學知識;

  2.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抓住關鍵句,準確、迅速地篩選、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思維訓練;

  3.引發學生想象與聯想,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興趣與熱情。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概念多,信息量大,適于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在本單元前三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基本掌握了篩選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本課可設計成一節訓練驗收課、提高課,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篩選信息的能力,提高閱讀水平。

  本課是自讀課,課文內容涉及科學的尖端課題,其中的名詞術語不宜要求全部理解,如旋轉黑洞、白洞、蟲孔、超級繩索等。把握什么是空間旅行、什么是時間旅行是學習本文的關鍵。空間旅行概念容易理解,難點在于對時間旅行的把握。教師可利用文中大膽而奇特的想象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并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思考和探討的空間,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994年初,一架意大利客機在非洲海岸上空飛行,突然,客機從控制室的雷達屏幕上消失了。正當地面上的機場工作人員焦急萬分之際,客機又在原來的空域出現,雷達又追蹤到了客機的訊號。最后,這架客機安全降落在意大利境內的機場。然而,客機上的機組人員和315名乘客,并不知道他們曾經“失蹤”過。機長巴達里疑惑不解地說:“我們的班機由馬尼拉起飛后,一直都很平穩,沒有任何意外發生,但控制室竟說失去班機的蹤影,實在有點不尋常。”不過,事實卻不容爭辯:到達機場時,每個乘客的手表都慢了20分鐘。無獨有偶,據資料記載,1970年也發生過類似的奇聞。當時一架727噴氣客機在飛往美國邁阿密國際機場的旅途中,也無故“失蹤”了10分鐘。10分鐘以后,客機也在原來的地方出現;接著,安全飛抵目的地。客機上的所有人也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而最終使他們相信的理由也是因為所有的手表都慢了10分鐘。對此現象,專家們認為惟一的解釋是:在“失蹤”的一剎那,時間“靜止”不動了,或者說出現了時光倒流。

  宇宙對于人類來說,充滿了神秘色彩與超乎尋常的吸引力,盡管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在探索宇宙奧秘的問題上進行著不解的努力,但至今我們仍對宇宙知之甚少。人類是否真的能在不久的將來移居其它星球?是否真能讓時光倒流?今天我們就和英國科普作家齊然爾曼先生一起探討關于空間和時間旅行的問題。

  二、明確本課訓練重點、訓練要求及訓練方式。

  1.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篩選信息,我們在前三篇課文的學習中已掌握了篩選信息的有關方法,這節課就以這篇課文為例來檢測同學們篩選信息的能力水平。再次強調篩選信息的要求是迅速、準確。

  2. 學生分組討論,比較哪組同學能夠迅速而準確地篩選信息。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要求學生讀一遍課文,迅速篩選出文章的中心話題,依據各部分小標題理清文章的總體思路。

  2.學生討論、回答。

  明確:全文圍繞首句“讓我們在地球通向宇宙中的任何行星、恒星和星系的宇宙高速公路上開始我們的旅行”展開話題。

  全文共四個部分,每部分的小標題可作為理清思路的切入點。進行空間旅行無論是到其他行星旅行,還是到其他恒星旅行,最大的障礙是速度問題,于是引出第三部分的如何提高速度的話題,但即使是以最快的光速旅行,也不能使個體的人在有生之年達到宇宙中任意遠的星體,由此又引出第四部分“時間旅行”的話題。可啟發學生畫出簡潔的思路圖。

  四、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礎上分部分閱讀課文、篩選主要信息及相關表層信息。

  1.找學生閱讀前兩部分內容,討論并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空間旅行?

  明確:本文指星際和星系之間的旅行。

  (2)要進行空間旅行,為什么速度問題成為主要障礙?

  明確:利用目前人類所創造的速度最快的太陽神探測器,能在較短時間內進行星際旅行,但這只是想象和推斷,因為“其實我們無法登上這個無人駕駛的飛行器”。即使假設太陽神探測器能載人,也無法在人的有生之年到達距離無限遙遠的其它恒星和星系。因此,提高速度是關鍵問題。

  2.閱讀“加快速度”部分,在文中篩選出下列信息:

  (1)理論上怎樣將速度提高到光速?

  明確:在連續時間段要能夠(為飛船)提供足夠的推力。

  (2)作者設想了哪些為飛船提供足夠推力的方法?

  明確:使用燃料的方式包括:使用校推進系統(包括核裂變反應及更為先進的核聚變反應)、運用物質——反物質發動機;不使用燃料的方式:利用太陽風的能量作為推力。

  3.閱讀最后一部分“時間旅行”。討論并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時間旅行?

  明確:指人離開現在而置身于未來或過去。

  (2)什么是時間膨脹?時間膨脹現象發生的主要條件是什么?

  明確:運動物體接近光速時,對隨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體和人員來說,時間慢了下來,化學反應和生物過程也減慢T,這種現象叫時間膨脹。時間膨脹現象發生的主要條件是運動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

  (3)時間膨脹對于空間旅行的意義是什么?

  明確:為探索人類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即使星系間旅行成為可能。

  (4)為什么說時間膨脹為探索人類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明確:人類在時間膨脹中生活,生命好像暫時停止了,實際上能夠到遙遠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即時間膨脹極大地延長了人的生命,因此使到遙遠恒星和其他星系旅行成為可能。

  五、重點閱讀“時間旅行”部分,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語句,篩選隱含信息。教師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作適當點撥。

  1.第四部分第三段寫到時間膨脹“是一種時間旅行”,而第四段又假定“時間膨脹的現象不是時間旅行”,二種判斷是否矛盾,為什么?

  明確:不矛盾,兩個判斷都成立,因為判斷角度不同。“時間膨脹是一種時間旅行”是從科學幻想的角度進行的判斷,因為此時空間旅行者相對自身來講是在未來旅行,在體驗自然條件下自身所不能達到的未來。“時間膨脹的現象不是時間旅行”是從科學角度進行的判斷,因為此時的時間就宇宙時間來講既不是過去的時間,更不是未來的時間,因為即使用光速旅行也需要時間,旅行做不到即刻到達,這決定了人類不能到達未來的宇宙時間。

  2.能“看到過去事物”這一推斷依據是什么?能看到地球的過去的原理是什么?

  明確:這一推斷的依據是,光速也需要時間,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過去的(用電視動畫演示這一事實)。看到地球過去的原理:根據鏡子反射原理,設想有一顆距地球無限遙遠的星體,其表面特別光滑,反射能力極強,天文學家可利用功能極強的光學望遠鏡收集該星體反射的光,看到地球過去的情況(用電視動畫演示這一原理)。

  3.為什么看到過去事物這種現象不是時間旅行?

  明確:看到過去并不是離開現在回到過去,所以不是時間旅行。

  六、小結全文。

  1.請學生總結從本文獲得的主要信息有哪些,次要信息及相關信息有哪些,并談談在篩選信息時所運用的主要方法。

  提示:主要信息包括空間旅行和時間旅行的概念,以及時間膨脹概念等。次要信息及相關信息進行空間旅行的方式、方法,對于提高速度的多種設想,時間膨脹的意義,看到過去事物的設想等。運用的方法包括:抓關鍵語句,聯系上下文捕捉主要信息和相關信息,透過表層信息挖掘隱含信息等。

  2.教師小結:肯定學生在本課學習中所表現出的積極主動性,對表現突出的小組進行表揚。

  結語:宇宙的奧秘無窮無盡,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能激發同學們關于宇宙未知數的聯想、想象以及探索宇宙的興趣和熱情,因為我們今天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暢想往往會成為明天的現實。

  七、布置作業 。

  1.寫一篇科學幻想作文。要求:信息含量大;想象與聯想大膽新奇,同時還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800字以內。

  2.推薦科普讀物(如“劍橋文叢”科普叢書)、霍金的《時間簡史》等,鼓勵學生在互聯網上查閱有關信息。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 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文章基本內容,了解有關空間和時間旅行的知識。

  (2)理解本文大膽、神奇的想像。

  (3)大致了解本文出現的一些科學術語,如:光年、白洞、旋轉黑洞、超級繩索等。

  2、能力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抓住關鍵語句,準確、迅速地篩選、提取有價值信息。

  (2)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本文,培養熱愛科學、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時代精神。

  二、重點難點

  重點:快速、準確地篩選空間旅行、時間旅行、時間膨脹等概念信息。

  難點:天文物理的奇異現象和前沿概念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導語 

  宇宙對于人類來說,充滿了神秘色彩與超乎尋常的吸引力,盡管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在探索宇宙奧秘的問題上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但至今我們仍對宇宙知之甚少。于是科幻作家們憑借豐富而奇特的想像,構建出了一個個新穎離奇的虛幻世界,對宇宙奧秘作出了別出心裁、絢爛多姿的推斷和設想。如大家熟知的《星球大戰隊》《株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等等。那么人類是否真的能在不久的將來移居其他星球?是否真的能讓時光倒流,重返白堊紀探尋恐龍滅絕的原因?今天我們就和英國科普作家齊然爾曼先生一起探討關于空間和時間旅行的問題。

  (二)整體感知

  1、通讀全文,迅速篩選出文章的中心話題。

  [明確]文章的中心話題是介紹星際和星系之間旅行的有關知識。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知識的?

  [要點]全文以小標題的形式分成了四大塊,內容概括醒目。前后按內在的邏輯先后順序貫穿排列。文章第一句話"讓我們在地球通向宇宙中的任何行星、恒星和星系的宇宙高速公路上開始我們的旅行"領起全篇,以下按距離地球遠近依次介紹。由"到其他行星上旅行"寫到"到其他恒星上旅行",又由于距離的遙遠,就涉及到一個速度問題,所以作者接著介紹了"加快速度"方面的知識,而還因為有人的壽命問題,作者"緊接著又介紹了"時間膨脹"。這樣按內在嚴密的邏輯性逐步寫來,內容多而有序,層次條理分明。文章讀起來,如剝竹筍,層層續接,逐層深人;又如連環,環環相扣,設疑,解疑,娓娓道來,趣味盎然。

  3、積累詞語。

  螺旋:像螺螄殼紋理的曲線形。

  遺憾:不稱心,大可惋惜。

  令人費解:讓人難以理解。

  膨脹:由于溫度增高或其他因素,物體的長度或體積增加。

  (三)知識要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過程

  l、什么是空間旅行7

  [明確]本文指星際和星系之間的旅行。

  2、[思考]要進行空間旅行,為什么速度問題成為主要障礙?

  [點撥]利用目前人類所創造的速度最快的太陽神探測器,能在較短時間內進行星際旅行,但這只是想像和推斷,因為"其實我們無法登上這個無人駕駛的飛行器"。即使假設太陽神探測器能載人,也無法在人的有生之年到達距離無限遙遠的其他恒星和星系。因此,提高速度是關鍵問題。

  3、理論上怎樣將速度提高到光速?

  [明確]在連續時間段要能夠 (為飛機)提供足夠的推力。

  4·本文作者設想的為飛船提供足夠推力的方法

  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1)"裂變反應堆";(2)"核聚變";(3)"帆船或宇宙飛船配有直徑為數百里的帆,在飛行過程中可以從太陽風獲取能量";(4)"物質——反物質發動機"。

  5、什么是時間旅行?

  [明確]指人離開現在而置身于未來或過去。

  6、什么是時間膨脹?時間膨脹現象發生的主要條件是什么?

  [明確]運動物體接近光速時,對隨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體和人員來說,時間慢了下來,化學反應和生物過程也減慢了,這種現象叫時間膨脹。時間膨脹現象發生的主要條件是運動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

  7、[思考]時間膨脹對于空間旅行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說時間膨脹為探索人類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點撥]時間膨脹為人類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即使星系間旅行成為可能。

  人類在時間膨脹中生活,生命好像暫時停止了,實際上能夠到遙遠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即時間膨脹極大地延長了人的生命,因此使到遙遠恒星和其他星系旅行成為可能。

  8、重點閱讀"時間旅行"部分,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語句,篩選隱含信息。

  (1)[討論]第四部分第三段寫到"時間膨脹是一種時間旅行",而第四段又假定"時間膨脹的現象不是時間旅行",兩種判斷是否矛盾,為什么?

  [明確]不矛盾,兩個判斷都成立,因為判斷角度不同。"時間膨脹是一種時間旅行"是從科學幻想的角度進行的判斷,因為此時空間旅行者相對自身來講是在未來旅行,在體驗自然條件下自身所不能達到的未來。"時間膨脹的現象不是時間旅行"是從科學角度進行的判斷,因為此時的時間就宇宙時間來講既不是過去的時間,更不是未來的時間,因為即使用光速旅行也需要時間,旅行做不到即刻到達,這決定了人類不能到達未來的宇宙時間。

  (2)[思考]能"看到過去事物"這一推斷依據是什么?能看到地球的過去的原理是什么?

  [點撥]這一推斷的依據是,光速也需要時間,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過去的。看到地球過去的原理:根據鏡子反射原理,設想有一顆距地球無限遙遠的星體,其表面特別光滑,反射能力極強,天文學家可利用功能極強的光學望遠鏡收集該星體反射的光,看到地球過去的情況。

  (3)為什么看到過去事物這種現象不是時間旅行?

  [明確]看到過去并不是離開現在回到過去,所以不是時間旅行。

  9、本文不是單調枯燥的知識介紹,而是充滿了作者瑰麗神奇的想像,到處洋溢著作者的激情,試舉例加以說明。

  [要點]如文章開頭作者就寫道"讓我們……開始我們的旅行"、"即使我們能到達火星,那時也得讓重孫子來安葬我們。"語句之中飽含了作者對科學的熱愛與期望,所以在寫到星系遠距離旅行時,作者激動地寫道"我們能夠在有生之年到達銀河系中最近的恒星嗎?即使以光速旅行,也只能到達鄰近星系中的幾百個恒星,難道只能如此嗎?未必!"這是探索宇宙,探索未來的勇氣和膽量,顯示了作者對科學真理的熱愛與執著,正因為有這種精神,作者在寫到加快速度時才熱情地想像各種產生推動力的方法,寫到時間旅行時,才大膽地想像回歸過去。

  10、知識性和趣味性是這篇文章的特點,本文是如何體現的?

  [要點]準確地知識介紹和豐富大膽地想像是本文的一大特點。作者在介紹時間和空間旅行的知識時,列出了一些確切的數字,使讀者在獲取大量的知識中,體會到了作者的嚴謹。同時尊重科學,又不拘于科學,作者以其豐富的常識和大膽的想像,拓開思維的空間,探索宇宙,預測未來,為讀者展開一幅深遙無邊的宇宙畫面,使他們既汲取科學知識,又神游科學殿堂,受到一種精神上的浸染。

  (四)小結

  空間和時間旅行是人類探索物質存在、運動和發展的兩種根本方式,實現空間旅行和時間旅行的最大限度來自于速度即人類以現有的技術不可能達到光速或接近于光速以及由此產生的燃料問題等等,但是人類的探索精神和進取精神必將對科技發展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

  [1]

  [1]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 篇9

  教學目標 

  學習這篇科普作品所介紹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發揮大膽想象,在

  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學習如何用科學合理的語言介紹自己所知道的東西或自己所想象出的宇宙的奧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對身邊事物規律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也在持續地深入中,由最初對宇宙和自然的懵懂的好奇與猜測、幻想到今天的載人飛船的太空遨游這一系列認知上的量的飛躍。但是直到今天,還有很多的問題是懸而未決的謎團,對此,人類繼續進行著研究與探索,而很多研究成果更需要從被少數人得知到為多數人了解,從文學領域上來講,科普作品無疑是承載這一任務的有效文化載體。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旅行》,就是英國當代科普作家巴里·齊然爾曼和戴維·齊然爾曼的優秀作品。

  二、整體感知

  1.閱讀“自讀提示”和書下注解①的內容。

  2.默讀全文,指出各個小標題所介紹的主要內容。

  三、課文分析

  1.請同學們結合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談一談你是如何理解時間與空間的。

  教師作適當引導與評價,在這個問題上盡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不必有一個既定的標準答案去約束,讓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向他人說明道理的能力。

  比如對宇宙空間的認識,太陽只不過是銀河系2000億顆恒星中的一顆,銀河系之中還有著數目驚人的河外星系,宇宙的遙遠和無限是難以想象的,因此關于她的奧秘要用“無窮”來形容。地球人類的眼光還沒有越出太陽系,可以認為,UFO實體來自宇宙的某一個地方。我們地球人不也有自己的宇宙飛船嗎?UFO在人的視覺中是個物質的東西。可是,它可以轉瞬湮沒,這是它的一大特點。有的時候,人的眼睛可以看見UFO,而雷達卻捕捉不到,攝像機也拍攝不到。有些案例表明,UFO能使人失去時間概念,或使人用意念的力量使湯匙彎曲。從大宇宙的角度來看,一切現象都有其解釋。類似這樣的認識,相信學生們會有很多可說的,一方面鍛煉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引發學習本文的積極性。

  2.那么我們就結合同學們所談的內容看看作者是怎樣向我們展示空間與時間旅行的。請同學們指出每個部分的大意。概括大意之后,就可以得到如下的文章的結構圖:

  3.加快速度的方法在于連續的時間段要能提供足夠的推力,請同學們結合練習二第1題考慮作者設想了哪些方法?

  教師明確:(1)化學燃料推進系統;(2)核裂變推進系統;(3)核聚變推進系統;(4)也許根本不需要燃料,可以從太陽風獲取能量;(5)夢想家們的設計:物質——反物質發動機。

  4.為什么說時間膨脹“為探索人類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教師明確:因為對隨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體和人員來說,時間慢了下來,人的化學反應和生物過程也減慢了。空間旅行者衰老的速度是沒有進行旅行的人的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人類在時間膨脹中生活,生命好像暫時停止了,實際上能夠到遙遠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

  四、總結

  文章作為一篇科普作品,本身在結構和語言上并不存在過多的疑難點,主要是一些關于自然科學的理論知識的理解,這樣在總結本課時就應該在著重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說明問題的方法和結構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興趣,并進一步形成能力。

  基于這一點,應啟發和鼓勵學生在課下結合書本知識適當閱讀有關人類對未知宇宙界探索的科學成果的書籍,一方面加深了對文章本身的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中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這對于學生能力的形成與素質的培養是有著極大意義的。

  五、布置作業 

  1.在適當涉獵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本文提到的科學知識加深理解。

  2.就自己了解的某方面科學知識加以歸納,試寫一篇科普性的小作文。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 篇10

  自讀要求

  1.根據課文理解“空間旅行”“時間旅行”,積累有關科學知識;

  2.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抓住關鍵句,準確、迅速地篩選、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思維訓練;

  3.培養熱愛科學、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時代精神。

  自讀程序:

  1.導入  新課:

  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時間是有始有終的嗎?這個人類最古老最基本的問題,始終受到人類的關注。本世紀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學者和宇宙學家霍金為此發表了震驚世界的名著——《時間簡史》,而當代科普作家齊然爾曼運用科學推知法探索宇宙,試圖引領我們去做“空間和時間的旅行”。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家做一次探秘旅行吧!

  2.快速默讀全文,把握課文內容,初步理解所介紹的科學知識。

  a.標題與課文是如何對應的?有何特點?

  b.什么是“空間旅行”?請同學們集中速讀課文有關內容,找出課文關鍵語句予以概括。

  3.組織四人學習小組研究性精讀“空間旅行”的三個章節,各組指定發言人講解。

  a、與“空間旅行”相關的知識有哪些?

  b、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來介紹恒星旅行不易?

  c、作者設想了哪些為飛船提供足夠推動力的方法?

  4.導讀、討論“時間旅行”部分。

  a、什么是時間旅行?

  b、什么叫“時間膨脹”?

  c、為什么說時間膨脹“為人類探索能力所不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5.重難點分析

  a.根據課文內容整體把握,提取、概括所需信息,積累有關宇宙學的科技知識是學習本文的重點。

  b、閱讀“加快速度”與“時間旅行”兩文段,抓住關鍵語句篩選信息是重點也是難點;對本文科學推斷思維的梳理變為難點。

  6.表現手法解說:

  a、科學與想象的結合。作者在科學探索中其推斷既是建立在準確的理論數據上的,又處處包含神奇的想象和推測,使本文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

  b、論證與假定的結合。作者談及“加快速度”幾種方法時采用假定可以實現的方式,而又運用科學依據推恒星旅行的難度。“時間旅行”章節第4、7自然分別假定,并論證其結果。其中第4段用了引申法(反證法),第7段采用了假定推斷。

  c、運用小標題分章節講述,層次清晰,條理井然,思維嚴密,推斷合理。

  d、全文滲透著勇于探索,大膽創造的思想,并且洋溢著強烈的追求真理的熱情。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 篇11

  《空間和時間旅行》

  學習目標:

  1. 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了解有關空間和時間旅行的知識。

  2. 把握空間旅行、時間旅行、時間膨脹等概念,快速、準確的篩選相關信息。

  3. 引發學生想象與聯想,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興趣和熱情。

  學習重點:

  弄清楚什么是空間旅行,什么是時間旅行。

  學習難點:

  抓住關鍵句,準確迅速篩選有效信息,完成對時間旅行的概括。

  學習時數:1課時

  學習步驟:

  一.導入  新課

  二.給加點字注音

  膨脹( )( ) 侏羅紀( ) 炫目( )

  三.整體感知課文

  內容全文共四個部分,每部分的小標題可以作為理清思路的切入點。進行空間旅行無論是到其他行星旅行,還是到其他恒星旅行,最大的障礙是速度問題,于是引出第三部分如何提高速度的話題,但即使是以最快的光速旅行,也不能使個體的人在有生之年達到宇宙中任意遠的星體,由此又引出了第四部分“時間旅行”的話題。

  四.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礎上部分閱讀課文,篩選主要的信息及相關的表層信息。

  1.閱讀前兩個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⑴什么是空間旅行?

  ⑵要進行空間旅行,為什么速度成為主要的障礙?

  2.閱讀“加速度”部分,在文中篩選下列信息:

  ⑴理論上怎樣將速度提高到光速?

  ⑵作者設想了哪些為飛船提供足夠推動力的方法?

  3.閱讀最后一部分“時間旅行”。討論以下問題:

  ⑴什么是時間旅行?

  ⑵什么是時間膨脹?時間膨脹現象發生的主要條件是什么? (課課練P22-13)

  ⑶時間膨脹對于空間旅行的意義是什么?

  五、重點閱讀時間旅行部分,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語句。

  1.能“看到過去事物”這一推斷依據是什么?

  2.為什么看到過去事物這一現象不是時間旅行?

  六.表現手法概括

  1.科學與想象相結合

  2.討論與假定推斷相結合。

  3.全文滲透著勇于探索,大膽創造的思想,并且洋溢著強烈的追求真理的熱情。

  七布置作業 

  ⑴課課練

  ⑵預習《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

  ⑶讀本第七課《基因革命與倫理選擇》

  八同步訓練閱讀“到其他行星上旅行”部分,完成下列題目。

  1.第2自然段“到達冥王星需要6800年,相當于最早的文明時代延續至今的年數”一句中,判斷“最早的文明時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是繼蒙昧時代、野蠻時代之后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三個階段。

  B. 人類跨入文明時代,大體上也就進入了階級社會。

  C. 最早文明時代的主要成就與標志是:出現了電氣、機械、學校、科學以及立憲君主制 等。

  D. 文明時代開始于文字的產生,又分為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兩個階段。

  2.第3自然段中說,“1947年,美國空軍飛行員查理斯·耶格爾首次突破聲音的障礙,以超過每小時679英里(1078公里)的速度飛行。”由此可以推知,下列有關聲音的速度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聲音的速度為每小時670英里(1078公里)。

  B. 音素是指聲波在媒質中傳播的速度。

  C. 音速的快慢同媒質的性質和狀態(如溫度)等有關。

  D. 根據物理學知識,0℃時空氣中聲速為331.36米/秒,可知此時的音速為每小時1192.89公里。

  4.本節開頭和結尾分別列出一組人類進行太空旅行所需時間的數字,即到達月球分別為半年和2小時,到達火星為93年和18天,到達冥王星為6800年和3.5年。作者用這幾組數字作對比,是要說明一個什么意思?

  答:

  5.下列不符合第一段原意的一項是( )

  A. 時速60英里的速度,無法進行除月球等少量星球外的星際旅行。

  B. 只有每秒32英里的速度,才能滿足我們到遙遠星球上的需要。

  C. 載人宇宙飛船的最高時速為將近4萬公里。

  D.人們登上太陽神吧探測器,13分鐘就可繞地球飛行一圈。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 篇12

  自讀要求

  1.根據課文理解“空間旅行”“時間旅行”,積累有關科學知識;

  2.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抓住關鍵句,準確、迅速地篩選、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思維訓練;

  3.培養熱愛科學、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時代精神。

  自讀程序:

  1.導入  新課:

  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時間是有始有終的嗎?這個人類最古老最基本的問題,始終受到人類的關注。本世紀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學者和宇宙學家霍金為此發表了震驚世界的名著——《時間簡史》,而當代科普作家齊然爾曼運用科學推知法探索宇宙,試圖引領我們去做“空間和時間的旅行”。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家做一次探秘旅行吧!

  2.快速默讀全文,把握課文內容,初步理解所介紹的科學知識。

  a.標題與課文是如何對應的?有何特點?

  b.什么是“空間旅行”?請同學們集中速讀課文有關內容,找出課文關鍵語句予以概括。

  3.組織四人學習小組研究性精讀“空間旅行”的三個章節,各組指定發言人講解。

  a、與“空間旅行”相關的知識有哪些?

  b、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來介紹恒星旅行不易?

  c、作者設想了哪些為飛船提供足夠推動力的方法?

  4.導讀、討論“時間旅行”部分。

  a、什么是時間旅行?

  b、什么叫“時間膨脹”?

  c、為什么說時間膨脹“為人類探索能力所不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5.重難點分析

  a.根據課文內容整體把握,提取、概括所需信息,積累有關宇宙學的科技知識是學習本文的重點。

  b、閱讀“加快速度”與“時間旅行”兩文段,抓住關鍵語句篩選信息是重點也是難點;對本文科學推斷思維的梳理變為難點。

  6.表現手法解說:

  a、科學與想象的結合。作者在科學探索中其推斷既是建立在準確的理論數據上的,又處處包含神奇的想象和推測,使本文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

  b、論證與假定的結合。作者談及“加快速度”幾種方法時采用假定可以實現的方式,而又運用科學依據推恒星旅行的難度。“時間旅行”章節第4、7自然分別假定,并論證其結果。其中第4段用了引申法(反證法),第7段采用了假定推斷。

  c、運用小標題分章節講述,層次清晰,條理井然,思維嚴密,推斷合理。

  d、全文滲透著勇于探索,大膽創造的思想,并且洋溢著強烈的追求真理的熱情。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 篇13

  自讀要求

  1.根據課文理解“空間旅行”“時間旅行”,積累有關科學知識;

  2.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抓住關鍵句,準確、迅速地篩選、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思維訓練;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時代精神。

  自讀時數:一課時

  自讀過程:

  1.導入  新課:

  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時間是有始有終的嗎?這個人類最古老最基本的問題,始終受到人類的關注。本世紀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學者和宇宙學家霍金為此發表了震驚世界的名著—《時間簡史》,而當代科普作家齊然爾曼運用科學推知法探索宇宙,試圖引引領我們去做“空間和時間的旅行”。今天就讓我閃跟隨作家做一次探秘旅行吧!

  2.快速默讀全文,把握課文內容,初步理解所介紹的科學知識.

  a.標題與課文是如何對應的?有何特點?

  b.什么是“空間旅行”?請同學們集中速讀課文有關內容,找出課文關鍵語句予以概括。

  3.組織四人學習小組研究性精讀“空間旅行”的三個章節,各組指定發言人講解。

  a、與“空間旅行”相關的知識有哪些?

  b、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來介紹恒星旅行不易?

  c、作者設想了哪些為飛船提供足夠推動力的方法?

  4.導讀、討論“時間旅行”部分。

  a、什么是時間旅行?

  b、什么叫“時間膨脹”?

  c、為什么說時間膨脹“為人類探索能力所不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5.重難點分析

  a.根據課文內容整體把握,提取、概括所需信息,積累有關宇宙學的科技知識是學習本文的重點。

  b、閱讀“加快速度”與“時間旅行”兩文段,抓住關鍵語句篩選信息是重點也是難點;對本文科學推斷思維的梳理變為難點。

  6.表現手法解說:

  a、科學與想像的結合。作者在科學探索中其推斷既是建立在準確的理論數據上的,又處處包含神奇的想像和推測,使本文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

  b、論證與假定的結合。作者談及“加快速度”幾種方法時采用假定可以實現的方式,而又運用科學依據推恒星旅行的難度。“時間旅行”章節第4、7自然分別假定,并論證其結果。其中第4段用了引申法(反證法),第7段采用了假定推斷。

  c、運用小標題分章節講述,層次清晰,條理井然,思維嚴密,推斷合理。

  d、全文滲透著勇于探索,大膽創造的思想,并且洋溢著強烈的追求真理的熱情。

  附:板書設計 :

  到行星上旅行(用太陽神探測器)

  到恒星上旅行(用核推進系統)

  空間旅行 裂變反應堆

  空間和時

  間旅行 加快速度 核聚變

  太陽風

  時間旅行 時間膨脹

  [1]

  [1]

空間和時間旅行①(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空間和時間旅行

    教學目標 學習這篇科普作品所介紹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發揮大膽想象,在 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學習如何用科學合理的語言介紹自己所知道的東西或自己所想象出的宇宙的奧秘。...

  • 《空間和時間旅行》

    教學目的: 一、基礎知識目標:理解文章基本內容,了解有關空間和時間旅行的知識。 二、能力培養目標:把握空間旅行、時間旅行、時間膨脹等概念,快速、準確地篩選相關信息。...

  • 空間和時間旅行

    教學目標 學習這篇科普作品所介紹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發揮大膽想象,在 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學習如何用科學合理的語言介紹自己所知道的東西或自己所想象出的宇宙的奧秘。...

  • 空間和時間旅行

    教學目標 學習這篇科普作品所介紹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發揮大膽想象,在 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學習如何用科學合理的語言介紹自己所知道的東西或自己所想象出的宇宙的奧秘。...

  • 少年旅行隊(通用12篇)

    課題:《少年旅行隊》主備人:張文英 侯娟麗 楊娟萍 董冠麗 學習小主人: 學習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散文詩語言的優美,并背誦最后一部分。2、掌握生字詞、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體會小標題背后的象征意義。...

  • 小瓢蟲去旅行(精選2篇)

    目標:啟發幼兒借助已有的繪畫經驗,大膽添畫背景準備:自制教具 畫出瓢蟲的一家,爸爸 媽媽 姐姐 小瓢蟲寶寶畫出兩副背景圖等過程:猜幼兒自偏的謎語,回憶瓢蟲特征是什么樣?出示教具:引起幼兒對繪畫的興趣,豐富幼兒表象。...

  • 空間和時間的旅行(通用2篇)

    [訓練重點]篩選出空間旅行、時間旅行、時間膨脹等信息[訓練要求]迅速、準確[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1、瀏覽全文,迅速篩選出文章的中心話題,依據各部分小標題理清文章的總體思路。...

  • 空間和時間旅行 教學設計示例(通用3篇)

    教學目標1.根據課文理解“空間旅行”“時間旅行”“時間膨脹”等概念,積累有關科學知識;2.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抓住關鍵句,準確、迅速地篩選、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思維訓練;3.引發學生想象與聯想,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

  • 種子旅行記(通用3篇)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曹王鎮中心幼兒園 韋海霞設計意圖種子對于孩子們來說并不陌生,但是幼兒所見到的大部分都是農作物的種子,是靠人類來種植的。...

  • 空間和時間旅行教案(精選3篇)

    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理解文章基本內容,了解有關空間和時間旅行的知識。(2)理解本文大膽、神奇的想像。(3)大致了解本文出現的一些科學術語,如:光年、白洞、旋轉黑洞、超級繩索等。...

  • 《少年旅行隊》說課材料(精選17篇)

    說教材《少年旅行隊》是一組散文詩,它由《出發》、《老師》、《小紙船》、《聽廣播》、《標本》、《旅行者之歌》六首詩組成。這六首散文詩既相對獨立,又有內在的聯系。...

  • 《少年旅行隊》基礎練習(精選16篇)

    一、 查字典。1、簿子:簿字部首是( )查音序( )全字共( )畫。抄出這個字在字典中的解釋:( )2、撞字應查部首( ),再查( )畫;按音序查字法應查音序( ),再查音節( )。二、讀拼音,寫詞語。...

  • 少年旅行隊教案(通用5篇)

    五年級課文《少年旅行隊》是一組散文詩,它由《出發》、《老師》、《小紙船》、《聽廣播》、《標本》、《旅行者之歌》六首詩組成。這六首散文詩既相對獨立,又有內在的聯系。...

  • 《月球旅行》教學案例(通用2篇)

    一、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教材70、71頁內容。二、教學目標1、知識技能目標:(1)通過創設“月球旅行”這一情境,使學生難綜合應用前幾個單元所學的知識。...

  • 《少年旅行隊》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了解旅行隊隊員在旅途中的愉快、興奮而又滿懷向往的心情,以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鍛煉成長的美好感情。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散文詩的節奏美、韻律美以及濃郁的抒情色彩。...

  • 高一語文電子教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定县| 汽车| 兴国县| 神池县| 巴林右旗| 普兰店市| 交口县| 广丰县| 漳浦县| 乌兰浩特市| 汝城县| 灯塔市| 秦安县| 黄冈市| 昔阳县| 双柏县| 华亭县| 兴国县| 鹿泉市| 绥江县| 太湖县| 湟源县| 郧西县| 怀柔区| 阳信县| 康马县| 伊春市| 盈江县| 三门县| 宜宾县| 哈尔滨市| 筠连县| 沙雅县| 黑山县| 通辽市| 张家界市| 丹巴县| 平陆县| 鄂尔多斯市| 普兰店市| 大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