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一般過程(通用15篇)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1
設計的一般過程 2
一、 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1)本節講的不是某個項目具體的設計過程。而是設計的一般過程,內容上具有設計的共通性。
(2)本節體現了教材設計上“先總后分”的特色。正確地把握本節與后面幾章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3)本節的內容在于讓學生了解構成設計一般過程的主要環節。
(4)充分利用教材搭建的教學平臺,引領學生親歷設計的一般過程和不斷優先的過程,讓他們自主地建構一般過程的概念。
(5)初步感受設計本質是具有創新。
(6)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體驗設計的一般方法和方案的多樣性。
(7)充分體現技術的人文性。
2、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節需學生通過動手實踐體驗設計的一般方法和方案的多樣性。這是學生第一次自己動手設計和制作作品,學生一定會很有興趣。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可能會碰到不少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所以一定要讓學生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并鼓勵學生克服困難,應難而上。同時,為了防止在第一次動手操作就碰上過多的困難,所以這次制作內容不宜定得太難。
3、學習環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學習環境:通用技術專用教室
學習資源:課本、課件、制作工具、制作材料
4、學習目標與任務
(1)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2)知道設計過程中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3)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5、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一般設計過程中的基本環節。
難點:(1)知道成功的設計應該形成多個方案;
(2)產生一個好的方案需要經歷反復和優化。
6、教學設計思路:
以學生活動為主線,以教材內容為載體,在教師的引領下達成本節教學目標要求
二、 教學過程(主要過程)
1、組織教學:
學生入座,點名和準備播放課件。
2、新課導入:
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它有著科學合理的基本的工作程序和流程。當今很少有產品是偶然被開發出來的。
設計的過程需要使用各種各樣的策略,如問題解決、創造性思維、空間現象、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推理等等,它還需要動手能力,如測量、畫草圖、繪圖和使用各種工具。
學校在我們一進入學校就給我們每位同學發了一個小凳子,以便同學們在開會或其他室外活動之用。同學們對學校發的小凳子滿意嗎?如果去郊游你愿意帶上這個凳子嗎?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設計一個能放入我們書包的便攜式的凳子呢?本節我們將通過設計便攜式的小凳,來體會一下設計的一般過程。
3、出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2)明確發現問題的重要性。
(3)掌握發現問題的一般方法。
(4)知道設計過程中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5)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4、講授新課:(閱讀案例、提問和討論相結合)
我們可以大致把設計過程分成五個階段。但這是一個普通的一般過程,不是一個規定的程序,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這種過程可能發生變化,也可能產生反復。
(一)發現和明確問題:
從本質上講,設計是一個問題的求解過程。它從問題出發,并圍繞問題展開各項活動。
老師剛才通過調查和詢問同學們就發現同學們的小凳攜帶不方便,知道同學們希望有一個能放進書包的小凳子,發現了問題,產生了設計便攜式小凳子的需要。那小板凳到底應該設計成什么樣子,它的具體要求是什么呢?
學生通過討論制定出小板凳的設計要求:
1. 結構穩固,最大承重為600牛頓。
2. 質量不大于1千克,并能方便地 放入中學生書包。
3. 材料成本不高于3元。
。ǘ┲贫ㄔO計方案:
在制定設計方案的過程中,應該確定:
首先,運用不同的材料,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設計方案;
其次,任何設計方案都有改進的可能性,好方案決不會僅有一個。
制定設計方案的步驟:
。1)收集信息:
要盡可能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盡可能多的有關信息。
(2)設計分析:
找出設計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并分析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3)方案構思(發展想法):
最具挑戰性,需要創新思維,大膽構思,發揮個人潛力。
。4)方案呈現(繪畫方案草圖):
將自己的構思和創意具體化,形象化和視覺化。
(5)方案篩選:
選擇方案:分析比較,權衡和選擇
。ㄈ┲谱髂P突蛟
繪制樣圖、制作模型、制作原型
(四)測試、評估及優化
。1)測試:
技術試驗
(2)評估:
。3)優化:
。ㄎ澹┊a品的使用和維護
5、課堂小結與課后練習
三、 教學反思
新的課程改革改變了原來的講授式、注入式等傳統教學,教師角色由原來的講述者變為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探究、質疑,在實踐中學習。下面我對在實踐本節課中出現的不足及今后的改進方法進行總結:
。ㄒ唬┏晒Φ牡胤
1. 本節課讓老師和學生積極互動起來,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接受率比較高,從而反映這節課還是比較成功的。
2. 體現了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3. 時間分配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ǘ┎蛔愕牡胤剑
1. 學生在質疑問題上未做到全員參與,討論比較集中。
2. 問題考察具有局限性。
3. 在有些問題引導上缺乏力度。
。ㄈ┬枰倪M的方面:
1. 課堂中問題討論應再多一些,力爭達到全員參與。
2. 發散思維要更深、更透。
3. 盡量給學生空白點,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總之,要在教學方法上改進提高,達到導與學的和諧統一。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2
一、教學內容分析
《設計的一般過程》選自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技術與設計 1 》第三章《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教材內容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案例分析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旨在使學生從實際的問題情景中,獲得具體而直觀的認識,通過親歷設計過程,體驗并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包括發現和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還要使學生知道設計過程可能產生多個方案,理解設計方案需要不斷優化。本節是第三章三大內容(過程、原則、評價)中的一個重點,也是通用技術第一模塊的重點基礎內容,對以后的學習具有奠基作用。本節的教學重點是掌握設計應遵循的一般過程,宜側重于“制定設計方案”的認知和經歷設計的全過程。
教材列舉的“便攜式小凳”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對于學生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具有極佳的示范作用。但因案例中的設計剖析十分透徹,學生的再設計很難有新的突破,同時,考慮到我校的教學設備條件所限,擬將設計載體改為“簡易譜架”的設計。
二、教學對象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技術與設計及其關系的相關知識,對技術及設計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但是對如何進行設計,如何規劃設計還沒有清楚的認識和體驗,對設計過程充滿陌生感和好奇心。通過本節的學習,將使學生在總體上把握設計的一般過程,并初步運用于設計實踐中,為后續的系統學習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2)知道設計過程中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3)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2、能力目標
能運用設計的一般過程進行設計活動。
3、情感目標
養成在設計活動中遵循科學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的嚴謹態度。
4、教學重點
掌握設計應遵循的一般過程。
5、教學難點
能自覺地將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運用在設計活動中。
四、教學策略
1、借助多媒體室展示課件及設計實物(折棍、工藝畫),以擴充課堂容量,獲得直觀效果和真實體驗。
2、按課本內容順序,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過程的案例分析為主線,展開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把知識點的學習置于具體的情景當中,通過具體的案例的分析,使學生對設計過程從模糊認識升華至理性分析。本課雖然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分析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但是,為了使學生有更多體驗,拉近學生與設計的親近感,使他們認識到設計人人可遇、人人可為,我提供了許多自己的設計作品作為輔助案例。尤其“折棍”的實物教學,具有典型性,通過展示、簡介、演練、評價、交流及圖解展示,獲得直觀生動的教學效果。
3、論述設計的一般過程后,進一步分析“工藝畫制作過程”案例,與前面所學的“一般過程”對比,加深理解。因展示精美的各種工藝畫,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設計熱情。
4、教學中注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交流、總結,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獲得不同的體驗和發展。注意引導學生認識設計的一般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知道設計過程可能產生多種方案,必須有優化方案的意識。
五、教學準備
1、準備各種不同種類的工藝畫(植絨畫、蛋殼畫、紙貼畫、紙漿畫、線貼畫等,選用初中學生“工藝畫制作”課的作品)
2、折棍兩根(老師自創的武術器具)。
3、制作課件
六、教學過程
第三章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ɑ脽粞菔荆3.1設計的一般過程
(一)新課內容
請同學們瀏覽本課內容,看看設計的過程一般包括哪幾個階段?為什么要加上“一般”二字?
設計過程大致可以分成五個階段。但這是一般過程,不是絕對程序,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這種過程可能發生變化,也可能產生反復。(以下采取幻燈片輔助教學)
1、發現和明確問題
從本質上講,設計是一個問題的求解過程。它從問題出發,并圍繞問題展開各項活動。
【快速閱讀】p46“1發現與明確問題”
【課堂討論】
陳晨怎樣發現問題?發現了什么問題?明確了什么問題?為了明確問題都做了哪些工作?
【教師歸納】
【馬上行動】p47填表
2、制定設計方案
在制定設計方案的過程中,應該明確:
(1)運用不同的材料、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設計方案;
以制作工藝畫為例,不同的材料可產生不同的設計方案,獲得不同的設計效果(實物展示)。
以上兩幅工藝畫的用材相同,但制作手法不同,產生的就效果不同。
制定設計方案的步驟:
。1)收集信息:
要盡可能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盡可能多的有關信息。
【課堂討論】
設計攜式小凳應該收集哪方面的信息?怎么收集?如何整理信息?
。2)設計分析:
針對設計要求,找出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分析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能方法。
【閱讀案例】p48下圖
【課堂討論】案例中的“設計要求”、“主要問題”、“可能方法”是什么?在解決主要問題時常存在矛盾現象,請舉出相關例子。
p49填表
(3)方案構思:
這是最具挑戰性的環節,需要創新思維,發揮個人潛力,大膽構思,提出解決問題的多個設想。
方案構思初期,往往是局部構思,因此常常是模糊的,綜合各部分的構思進行優化,才使設計方案漸趨明朗。構思中常產生多個設計方案。
【問題探討】課本案例中的方案構思是局部構思還是總體構思?抓住哪些關鍵問題進行構思?
。4)方案呈現
【幻燈演示】《江雪詩意圖》(樹石盆景)效果圖、平面布局圖 、照片。
將自己的構思和創意具體化、形象化、視覺化。根據自己的構思畫成草圖,再根據草圖繪制詳細的設計樣圖。
【馬上行動】p51,在課本呈現的各組方案中選一組,討論各方案的利弊,并作交流。
(5)方案篩選:
通過分析、比較、選擇最佳方案
【問題思考】
①比較課本列舉的三個篩選方案的優劣。除了課本列舉的篩選方案外,你認為還有哪個方案較好?為什么?
、谀阌袥]有不同于課本列舉的設計方案?請交流。
3、制作模型或原型
根據繪制的樣圖制作設計產品的模型或原型。
【幻燈演示】武術新器具“折棍”
說明:雙節棍是武術愛好者喜愛的武術器具,具有易攻難守的特點,但須經過一定的訓練才能掌握,否則棍會回打到自己身上。能否設計一種近似雙節棍的功能,又比雙節棍易于掌握,并且不會回打到自己的武術器具呢?基于這種想法,老師設計出左圖的“折棍”,并經試用證明效果良好。
設計人人可遇、人人可為。
【幻燈演示】老師的其它設計作品:可升降譜架、坐便凳、飾物架、木雕噴漆壁掛、梯形柜、根藝、盆景。
4、測試、評估及優化
。1)測試:
技術試驗,測試所設計產品的性能、穩定性、強度、載重量等等。
【問題思考】p53如何實施小凳承重、穩定性的測試?
老師演示折棍的使用,并請同學試用。
。2)評估:
對設計方案和產品進行全面的評估
【問題探討】陳晨的評估報告有何特點和優點?
。3)優化:
在評估的基礎上對設計方案和產品進行優化和改進。
【快速閱讀】p54對小板凳改進結構強度和外形美觀的優化。
【馬上行動】請同學們評估“折棍”,提出改進的意見。
5、產品的使用和維護
向使用者介紹產品特點、使用方法和維護方法等。例如編寫折棍的使用方法和特點。
【幻燈演示】《折棍的使用圖解》、《折棍技法說明》(略)
。ǘ┌咐治觯ㄒ韵聝热萑炕脽粞菔荆瑘D略)
案例分析:工藝畫的制作過程
說明:以老師指導的我校初一學生探究性學習《工藝畫制作》中某一小組的設計過程為例作分析。本活動不規定工藝畫的種類,活動前老師先介紹常見工藝畫的制作方法和特點。
1、明確設計目標:制作一幅工藝畫(師定)
2、明確設計要求:
活動小組經過商討,確定了如下的設計要求:材料易得、制作簡易、效果理想、花錢較少、完成較快。
3、制定設計方案:
。1) 搜集資料(圖案與工藝畫種類資料)
為了完成好工藝畫的制作,必先熟知常見工藝畫的種類、制作方法及特點,以便對比選擇適合設計要求的工藝形式。于是小組參觀了老師提供的各種工藝畫學生作品范例,認真聽取制作方法和藝術特色的介紹,通過比對確定本組制作的工藝畫形式,并搜集適合這種工藝畫的圖案(可加以改造)。
了解常見工藝畫的種類和特點
幻燈展示各種類型工藝畫及其特點的幻燈圖片。
幻燈展示工藝畫的各種裝潢形式。
。2)設計分析
①工藝畫種——選擇紙貼畫(對比多種形式工藝畫,制作紙貼畫最簡易)
、诩垙堖x擇——各色卡紙(比較卡紙、蠟光紙、掛歷紙等的優缺點)
③黏合劑選擇——雙面膠(比較白乳膠、糨糊、膠水、固體膠、雙面膠等的優缺點)
、艿装暹x擇——kt板(比較kt板、泡沫板、膠合板、厚紙板等的優缺點)
、莓嬓镜装濉邓芗垼ň哂懈鞣N淺淡的顏色可供選擇,質感好)
。3)方案構思
①圖案的選擇與設計
、谘b潢形制設計——畫芯突起
、壑谱鞣椒ㄅc步驟
a、先在紙上畫出草圖(為什么不畫在底板上?)
b、用各色卡紙剪出各部分構件。
c、在底板上排好各部分構件(為什么不邊剪邊貼?)
d、按圖中景先遠后近的順序粘貼(為什么要先遠后近?)
4、制作作品
5、評估與改進
。1)原畫沒有鳥、狗、船和石蹬,顯得單調,經小組評議和老師的指點,作了添補。
。2)用作畫芯底色的吹塑紙邊沒裁直,用深藍色廣告紙貼邊,既彌補了缺陷,又襯托了畫芯。
(3)添加上墻、立桌方法的設計。
分析以上案例,可將工藝畫的制作過程歸納如下:
1、明確設計目標
2、明確設計要求
3、制定設計方案
(1)搜集資料;(2)設計分析;(3)方案構思 。
4、制作作品
5、評估與改進
以上案例說明:
1、設計遵循一定的方法與步驟(工藝畫制作雖是藝術設計,但包含技術設計的成分,與技術設計過程具有共性)。
2、設計一般遵循五個階段,但設計沒有絕對固定的過程。
(三)課堂總結
設計的一般過程
1、發現和明確問題
2、制定設計方案(收集信息、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方案呈現、方案篩選)
3、制作模型或原型
4、測試、評估及優化
5、產品的使用和維護
上述的設計過程只是“一般”過程,并非絕對過程。例如“產品的使用和維護”一般針對工廠批量生產的產品而言,自制用品無需此項。又如在“工藝畫制作”中”設計分析”中已融合了“方案篩選”。
。ㄋ模┰O計作業
老師在二胡教學中需使用“簡易譜架”。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設計制作一個可放在桌上或幾上的“簡易譜架” 原型或模型。設計要求如下:
1、曲譜(書)寬22.5cm,高30.5cm。譜架承載面與桌面角度為45-70度。
2、原型耐用、實用、美觀,用后方便收藏。
3、模型按1∶1或0.5∶1制作。
4、交流準備:a4白紙繪制示意圖。并寫出設計說明及自我評價的意見。
注:幻燈展示市售譜架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3
ppt
課題
設計的一般過程
課時
1
授課
研討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2.知道設計過程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3.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過程與方法:經歷技術方案設計的一般過程,初步學會如何設計方案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設計過程的完整性,熟悉從事設計工作所要經過的一般過程,提高技術素養。
教學重點
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教學難點
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播放設計作品(希拉里和布什馬桶刷、可以掛在墻上的嬰兒背帶、天花板書架),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新課教學
一、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挑戰自我:
• 問題:刷完杯子后,通常都會殘留有一定的水分,為了控干水分,保持干燥,避免滋生細菌,我們一般都會將杯子倒扣過來。但是這樣雖然可以控干水分卻不宜揮發。尤其是在辦公室里面,又很少會有專用的烘干設備或杯架。怎么辦呢?
• 學生獨立或者分組設計。
• 對學生的設計作品進行評價并與設計師的作品進行比較,加深學生對設計一般過程的理解。
三、設計一般過程的講授
學生在上一環節親歷設計的一般過程,對設計的一般過程有了自己的理解,結合學生的理解,有針對性的做必要的講解與補充。
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做到心中有數,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親歷設計的一般過程,初步感知設計的一般過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重在引導。通過補充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小結與
作業
小結
設計的一般過程
一、發現和明確問題
二、制定設計方案
三、制作模型或原型
四、測試、評估及優化
五、產品的使用和維護
優秀設計作品欣賞
課外作業
回顧與掌握
拓展視野
學以至用
課后反 思
本課設計理念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出發點,采用逆向思維教學模式,即先學生自行實踐,然后通過學生的總結和教師的補充來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這樣做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提高,學生整體技術素養的提高是有好處的。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4
第二章:
一、課程標準:
1、發現與明確問題
(1)通過對人們的需求和愿望的調查,發現與明確值得解決的技術問題,并能判斷是否具備解決這個問題的技術能力與條件。
(2)能根據設計對象和現有的工作條件列出具體的設計要求,包括應達到的標準和所受到的限制。
2、制定設計方案
。1)能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與所設計產品有關的各種信息,并進行處理。
。2)能根據設計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或標準件。
。3)能制定符合一般設計原則和相關設計規范的完整設計方案。
。4)通過比較和權衡,能在多個方案中選定滿足設計要求的最佳方案或集中各種方案的優點來改進原有方案。
3、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1)知道工藝的含義和常用工藝的種類。
。2)了解1-2類常用的工具和設備,學會一種材料的1-2種加工方法,能根據設計方案和已有條件選擇加工工藝,并能正確、安全地操作。
(3)能根據設計方案制作一個簡單產品的模型或原型。
4、方案優化
。1)了解1-2類產品的常用測試方法,能根據設計要求使用簡單的方法對產品進行測試。
。2)能要分析測試結果的基礎上,提出改進措施或更改方案。
。3)制作成功后,能對產品的外觀加以潤色。
5、產品的使用說明
。1)了解產品說明書或用戶手冊的作用與一般結構,能編寫簡單的產品說明書或用戶手冊。
。2)了解產品常用的維護方法和服務途徑。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2、難點:方案優化
三、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
在教學中,通過學生分組討論并制作小產品,讓學生獲得設計的一般過程的知識,掌握1-2種工具的使用和一種材料的加工技能。讓學生經歷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設計的方案構思方法。讓學生通過共同制作一件產品,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
四、教學過程
1、發現與明確問題
設計是技術發展的關鍵,從本質上說,設計是一個問題求解的過程。問題存在于世界的每個角落,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不僅應有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而且應掌握一些發現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發現問題,發現有價值的問題。
(1)觀察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是我們存在的背景和基礎,它往往蘊藏著豐富的問題資源,同時也離我們最近。曾經有人發現:當人生病需要躺著用直吸管吸取杯中的飲料時,如果管子彎折了,就喝不到飲料,引發了可彎吸管的發明。魯班上山手被野草劃破,發明了鋸。
(2)收集和分析信息
我們通過對文獻信息、網絡信息、媒體信息的收集、檢索和分析,往往可以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通過問卷調查、詢問訪談等方式進行信息的收集,有時也會有驚人的發現。
(3)技術研究與技術試驗
我們有可能從對已有技術問題的研究中發現與之相聯系的問題,從已有的研究結論中發現新的問題,也有可能在技術研究、技術試驗的過程中獲得靈感、體悟,進而發現新的問題。
。4)明確問題的內容與價值,明確解決問題受到的限制及具體的設計任務。
。5)分組討論:全班分成10組,討論找到一個有意義的、且可操作的小產品制作,要求著眼于日常生活,構思出方案,各組派出一個代表,陳述本組的方案構思。
二、方案的構思及其方法
1、設計分析
合理的設計分析是成功地進行技術設計的關鍵一步,分析得當可以指引以后的技術設計少走或不走彎路。以學生的產品設計為例,說明設計分析的基本思路。綜合考慮功能、結構、安全、成本等因素是設計分析的基本內容,一個好的設計分析離不開對任何一個影響產品設計的主要因素的分析。
2、方案的構思方法
。1)草圖法
設計時,我們可以運用草圖法進行構思。草圖不僅能將一些想法較明確地表達出來,而且可以任意修改。在運用草圖法進行構思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捕捉靈感、自由發揮、不受約束。
。2)模仿法
用模仿法進行方案的構思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如古代的許多工匠學藝。模仿法的方案構思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有很多豐富的內容,如仿生學、微型照相機、攝像機自動調焦的針孔攝像頭就是通過研究鷹眼的成像原理后仿制出來的產品。
(3)聯想法
要用聯想的方法進行方案構思,人們就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較廣的見識、較好的知識基礎及較豐富的想像力。運用聯想法構思后,我們不能盲目地實踐,而應該首先對方案進行科學論證,而后再進行制作和實施。
(4)奇特性構思法
3、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安排時間讓學生分組修改所設計的方案,分工動手制作出小產品。讓學生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和材料的加工方法。
4、方案優化
制作成功后,能對產品的外觀加以潤色。
五、展示作品
讓各組派出一個代表展示完成的作品,并陳述設計及制作過程,產品的優點和還能改進的地方。評選出三件產品參加年級的作品展覽(或比賽)。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5
第三章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3、1 設計的一般過程——制定設計方案(第一課時)
上虞市城南中學 陶偉軍
內容分析:“設計的一般過程”是江蘇教育出版社《技術與設計1》中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為案例,對設計的一般過程進行闡述,主要包括:發現和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幾部分。是第三章的三大內容(過程、原則、評價)中的一個重點,也是通用技術第一模塊的重點基礎內容,本節內容與第四章至第八章內容形成總分關系,對以后的學習具有奠基作用。第一課時主要通過發現問題和對問題的深入分析,把生活中的問題通過設計提出解決問題的多個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情分析: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技術與設計及其關系的相關知識,對技術及設計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但是對如何進行設計,如何規劃設計還沒有清楚的認識和體驗,對設計過程充滿陌生感和好奇心。通過本節的學習,將使學生在總體上把握設計的一般過程,并初步運用于設計實踐中,為后續的系統學習打下基礎。本節課由于要讓學生來初步繪制自己的作品,需要學生有簡單繪畫的能力,尚不容樂觀,同時課堂中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體驗到親自設計的成就感,從而促進他們想進一步學習的沖動。
教學目標:
1.認知性學習目標:
。1)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設計方案的制作
(2)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2.技能性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在設計活動中遵循科學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及認真選擇不斷優化的嚴謹態度
。2)培養設計策略,如問題解決、創造性思維、空間現象、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推理等等
3.體驗性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2)讓學生懂得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有著科學合理的基本的工作程序和流程創新活動
教學重點: 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讓學生獨立或相互合作,完成方案設計
教學難點: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如何能讓所有學生都充分參與,并能體驗到設計的樂趣
教學手段:
1、利用幻燈片來展示設計方案的一般過程和優秀的設計作品
2、用合作手段,通過探究完成任務
3、利用實物展示臺來展示學生作品,完成設計方案篩選任務
教學設想:
1、創設情景,以問題引導進入新本課時
2、簡單講述設計的一般過程,由“總”到“分”
3、發放設計方案表格,與學生共同學習并完成便攜式小凳設計方案表格
4、學生展示并選出比較優秀設計方案
5、總結方案設計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將這個過程推廣到所有技術方案的設計過程中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和
所用時間
教師活動
投影儀展示
學生活動
教學方法
說明
課前
做好準備工作,并與學生交流
發放設計方案表格
部分學生交流
交流溝通
引入新課
4分鐘
以“計”為引線,
欣賞幾個優秀的設計作品,用問題引入新課
展示一些優秀的設計作品
展示問題
學生回憶并回答學過的設計的關系
觀看幻燈片的內容
回答問題
情景再現問題導入:設計作品要少而精,
提出問題要與下面學習有關聯
總述
2分鐘
簡單描述設計的一般過程
展示設計的一般過程
看
聽
講授法:講述條理要分明
學習(1)
10分鐘
講述發現問題、明確問題,引導學生開始完成表格內容
展示學習內容
閱讀案例
馬上行動1
馬上行動2
馬上行動3
完成表格相關內容
體驗法、講授法、討論法:
層層引導
環環相扣
學習(2)
18分鐘
講述如何制定設計方案:
收集信息→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方案呈現→方案篩選,引導學生開始完成表格內容。
在制定設計方案的過程中,要始終明確:
1.運用不同的材料、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設計方案。
2.任何設計方案都有改進的可能性,好方案決不會僅有一個
提示:設計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一定要發揮自己最好的想象能力。
根據達成的目的不同,好的設計方案可能有很多,不要受別人的干擾。
展示學習內容
提出問題
參與學習活動
完成相關表格
馬上行動5
馬上行動6
馬上行動7
馬上行動8
體驗法、講授法、討論法:
層層引導
環環相扣
展示學生的不同作品
6分鐘
將學生的作品展示,請提供小組解釋,再請其他同學評價,老師簡短點評
。ㄓ捎跁r間原因,不少同學還有很多其他意見沒有表達,大家可以把你對這幾種方案的不同看法回去整理一下,下節課交給我)
用實物展示臺
展示學生作品
學生積極思考,進行評價
馬上行動9
體驗法、講授法、討論法:多發現閃光點,讓學生自己選擇出較好的設計方案
總結提升
2分鐘
任何優秀的設計都需要一個好的設計方案,一個好的設計方案的制定大致上都可以用此步驟來實施。
展示相關內容
學生積極思考
講授法
布置任務
2分鐘
1、 課后反思
2、 作業布置
3、 作品欣賞
展示相關內容
學生積極思考
講授法
設計方案
制作小組
成員
初稿()修改稿()最終稿()
問題的
來源
設計要求
方案設計
收
集
信
息
設
計
分
析
方
案
構
思
方
案
呈
現
在背面繪出設計方案,標明每部分的功 能,無法繪出的功能,可用文字說明
方
案
篩
選
自我評價
(科學性、實用性、新穎性等)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6
教材內容分析
本文主要闡述了一件技術產品誕生的過程,制作要符合“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安全、舒適、高效、高效、健康,也要體現“設計的一般原則”。這一課的地位在本教材中占特殊位置。產品的設計源頭來源于生活,“技術的價值”一課告訴人們:產品要“具有時代氣息、適應社會發展、體現未來科技走向”的內容,“技術的性質”反映了技術的發展需要圍繞性質展開,它不能單一出現在生活中。設計出來的產品對人類社會有重大影響,“技術是設計的平臺,沒有技術作基礎,設計將難以表現和實現”。四-八章是對本課的詳細分析,前后呈“總-分”關系,在處理這一課時,不能詳細分析每一個環節,應讓學生體驗一件技術產品設計的一般過程,有助于開展一定的技術活動,養成良好的設計習慣和素養。
教學對象分析
在技術學習中,高中生通過觀察獲得技術感知,觀察為其獲得了豐富的原材料,使其觀察的精細度更高、目的性更強、選擇性更強。在技術學習心理中,思維活動是最高級的心理過程,也是智力的主要表現形式。在進行一項技術活動中,學生運用概念、推理邏輯法則的能力有所發展,能通過分析、綜合在已有判斷的基礎上得出新的判斷。同時,學生的有意想象發展迅速,能圍繞預定的目的進行想象,根據現實生活的需要,進行一些技術小制作。
教學目標
1、通過“認識福娃”激情游戲活動,進一步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的環節。
2、知道一件技術產品在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3、能運用“設計的一般過程”知識進行一些簡單的設計活動。
4、在技術活動中,使學生保持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探究態度,從而展示創造力、享受創造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應用技術思想和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在活動中發揮出創造性的遷移能力。
教學難點:
能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通過設計、制作,形成一定的技術作品,從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維力。
教學策略與方法
本節課采用問題教學法。老師為學生創設實際情境,激勵學生合作學習來探索,能在學習過程中提出高質量問題,啟發和培養學生多向思維的意識及習慣,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不是單一的,而是開放式的。問題教學法的實施分為四個階段:選擇問題→明確問題→尋找線索→解決問題。此方法需要學生具有相當的知識經驗和一定的思維發展水平,并非對所有學生都適用,但可以分成小組合作完成任務。
教學載體:多媒體計算機、投影儀
學具準備:瓶子、舊衣服、剪刀、包裝紙、小刀、若根針、線
課時安排:1課時
激情游戲(多媒體設備展示):認識第29屆北京奧運會五個福娃
⑴你能說出圖中的福娃名稱嗎?說說你判斷的依據。
、聘M薜脑O計組創作報酬是多少元?
⑶福娃的設計者有多少人?其中吳冠英教授還設計哪款作品?
⑷每個娃娃都有一個瑯瑯上口的名字: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在中國疊音名字是對孩子表達喜愛的一種傳統方式。當把五個娃娃的名字連在一起,你會讀出北京對世界的盛情邀請“北京歡迎您”。以上哪幅圖的頭飾代表“海洋”?
對以上五幅圖按照“北京歡迎您”意思進行排序,
這幅圖的美好祝福是 。
(繁榮、激情、好運、歡樂、健康)從中挑選一個。
(5)
新課講授
回憶上節課所講授的知識:“設計的一般過程”的環節。
老師講授福娃設計的過程
第一個環節:發現與明確問題
環節
調查需求
北京奧組委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北京一所小學和一所幼兒園進行測試。調查顯示,6件作品在兒童中具有很強的認知度,即老虎、熊貓、撥浪鼓、惠山泥人、猴子(孫悟空)。
分析信息
以熊貓、猴子、龍、老虎、撥浪鼓以及組合形象為基本創作方向;探索將中華文化與奧運精神結合的新思路。
發現問題
“中國娃”(圣火、熊貓、魚、藏羚羊、龍)的理念具有中國特色
明確問題
北京吉祥物的定位:圣火、熊貓、魚、藏羚羊、京燕
確定設計項目
吉祥物以“北京歡迎您”的諧音命名,將北京的祝福帶給世界。
明確設計要求
要涵蓋中國文化,要意蘊56個民族,13億人口,數千年文化傳統,更要體現21世紀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特色,總之要體現一個字:愛。
第二個環節:制定設計方案
此環節由五個小步驟構成:收集信息→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方案呈現→方案篩選
收集信息 調用國家級文物和檔案,調用資料是14卡車,用掉5萬多張a4紙,用掉二千根畫筆
設計分析 體現五行“金木水火土”,包含中國元素。
有中國古老的文化(六千年前的彩陶文化、二千多年前的青銅文化、半坡出土的人面魚紋盆、56個民族的文化),世界元素(融合綠色、和諧)
動物名稱
含義
元素
動物名稱
含義
元素
魚
水上運動
水
藏羚羊
來自青藏高原
土
大熊貓
來自森林
木
燕京
金
奧運圣火
為是人類文明的起源
火
中國“五行”所代表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理念
現代奧運會五環的標志、五大洲共同盛會等主題
多種設計方案
一個創意:五彩娃 中國人認為“五”是一個吉利數字,五谷豐登,五福臨門,五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意外落選→重獲新生
器皿圖案 不吉利 參考大量的少數民族的頭飾
鶴 孩子認為鶴嘴尖銳,絕對不能用作玩具,嘴巴會扎孩子的嘴巴。
燕子 北京是燕京,奧運會剛好在北京開,絕!
老虎帽 帽子上附加的東西太多
少數民族的服飾 苗族的帽子上五顏六色、琳瑯滿目,戴上后非常漂亮
魚娃→水娃 熊貓→木娃 土娃 猴子 金娃→龍
龍 在西方國家人的思維里,龍是個較為邪惡的形象,后來將龍換成藏羚羊。
練習:人們在觀看體育節目時,經常會聽到主持人提到“三大球:——排球、足球、籃球,同學們對這三種球非常熟悉,請說出各自的差異,并畫出圖形。
方案構思
福娃名稱
頭部紋飾
奧運五環顏色
貝貝
繁榮
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圖案
藍色
晶晶
歡樂
宋瓷上的蓮花瓣造型
黑色
歡歡
激情
敦煌壁畫中火焰的紋樣
紅色
迎迎
健康
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區的裝飾風格
黃色
妮妮
好運
北京傳統的沙燕風箏
綠色
方案呈現
人們對福娃的評價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評價道:“我喜歡福娃中的每一個形象,我非常高興他們將把傳統的中國祝福帶往世界。中國是幸運的,他擁有那么多美麗的動物來呈現奧林匹克精神。”
第一個福娃表示改革以來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年年有魚!/第二個福娃表示我們的運動訓練水平-連懶洋洋的熊貓都運動了!/第三個福娃表示高舉無產階級革命火炬!/第四個福娃表示我們運動了-拉開腿歪曲了頭了!/第四個福娃還表示我們的生物學水平-雌性娃長了雄性角了!/第五個福娃表示我們的傳統運動-放風箏仍然為群眾所喜聞樂見!
活動:為礦泉水瓶子變一個新花樣
發現問題:每天,你去商店買礦泉水,水喝完后,隨手把瓶子丟掉,這樣多不衛生。你認為瓶子(包括瓶蓋)能做什么?
確定設計項目:
明確設計要求:
設計分析
結構方面:
攜帶方面:
你的方案構思:
方案呈現(至少三種)
方案篩選
你的評價:
實物展示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7
學 科
通用技術
課 題
設計的一般過程
課 型
新課
執 教 者
虞力人
授課班級
高一(3)
授課地點
高一(3)
授課時間
11月18日 上午第三節
教學目標
(1)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
(2)熟悉設計方案的制定過程與多個方案產生;
(3)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與評估。
教學重點
掌握一般設計過程中的基本環節。
教學難點
成功的設計應該形成多個方案的設計構思。
教學方法
案例研究式與探究式學習方法
教學手段
1、利用幻燈片來展示設計方案的一般過程和優秀的設計作品
2、利用實物展示臺來展示學生建議,完成設計方案篩選任務
環節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導言:
正課
討論
分析
技術世界因設計而愈加精彩,設計是技術發展的關鍵
人類市場生存活動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谝欢ǖ哪康挠稍O計者主動發現的問題。
設計的一般過程
【案例情景引入】
板凳、生活案例;疖嚿稀..
【課堂討論】案例中的問題如何而來?設計者應該針對它如何明確解決問題所需的條件和要求?
一、發現和明確問題:市場上有否同類產品?
。ū銛y式小板凳的設計與制作)
二、制定設計方案
制定設計方案的步驟:
。1)收集信息:
【提出問題】
我們平時收集信息的途徑有哪些?
陳晨等同學是通過什么途徑收集信息的?
。2)設計分析:
找出設計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并分析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課堂討論】
我們應該設計的便攜式小板凳是怎樣的?
。3)方案構思:
(讓學生從各個角度和方面構思小板凳的各種設計方案,如材料、結構、連接形式、外形、色彩等等。)
。4)方案呈現:
將自己的構思和創意具體化,形象化和視覺化。
(5)方案:
選擇方案:分析比較,權衡和選擇
如選出五夾板方案
c2 c2-2 c3
。ㄈ┲谱髂P汀⒃
繪制樣圖、制作模型、制作原型
。ㄋ模y試、評估及優化
(1)測試:技術試驗
。2)評估:
方案
重量
體積
成本
結構
加工
c2
315
1080
3.2
受力不均
容易
c2-2
380
1180
3.9
穩定
容易
c3
350
1080
3.2
較好穩定
一般
(3)優化:
。ㄎ澹┊a品注冊、定型制作
。┊a品的使用和維護
回答,
學生觀看課件,思考后回答
讓學生討論評價
讓學生討論
通過多媒體課件使學生了解
讓學生討論
分組
討論,(畫自己的方案草圖)
各組拿處篩選的好方案
讓學生分組討論
每組篩選出一個最佳的設計
學生分析理想的方案
觀察小凳模型
學生選擇
評估
通過多媒體課件使學生了解
小結
總攬設計的一般過程的導圖 (分步展示)
思考設計過程的示意關系
動態發展,不斷反復,相互制約。權衡利弊。
學生回答
思考:
回答
練習
根據書上的方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哪些廢舊材料來設計便攜小凳。
p56 -1、2
展示,啟發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8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是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的重點之一。它既是前兩章知識的運用,又是后幾章的總指導。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要給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設計過程。制作模型或原型的實踐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教學中要把各個步驟講清楚,每個步驟不必講得太細。
教學目標分析:
通過分組討論和親自制作模型及課堂測試、評價等活動使學生達到如下目標:
1. 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2. 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3. 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4. 掌握設計的方案構思方法,初步培養制定方案、制作模型的能力。
5. 體驗模型制作的過程,感受測試成果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設計方案的制定和模型制作,(難點)方案的構思和呈現。
教學器材:多媒體課件、設計制作的小凳模型和原型。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言:
大千世界,萬千事物,一切自有其生長的過程,一切自有其生長的機理。人類的設計也是如此。動態而有章可循的過程、開放而有規可矩的原則,是人類設計生生息息、不絕江河的重要保證。
二、展示預習作業(展示學生和老師制作的模型或原型)
分組討論、交流:
你在制作小凳的模型時都經歷了哪些過程?
各小組代表在全班交流
總結:選擇材料。根據三視圖的尺寸確定比例,在紙殼上畫出各部件圖。
加工各部件。粘合各部件并組裝。
三、設計的一般過程
1、發現與明確問題
從本質上說,設計是一個問題求解的過程。他從問題出發,并圍繞問題,
開展各項活動。因此,設計必須從調查需求、分析信息、發現與明確需要解決
和值得解決的問題開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設計項目,明確設計要求。
馬上行動:閱讀陳晨等同學在設計的發現與明確問題階段所進行的工作并討
論、回答下列問題
主要環節
具體工作內容
調查需求
組成小組,設計訪談提綱和調查問卷,并進行實際調查。
分析信息
對調查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并將各統計結果繪制成相應的圖表。
確定項目
進行討論,確定便攜式小凳作為設計項目。
設計要求
1、結構簡單、穩固,易于制作;2、自重輕,體積小,攜帶方便;3、成本不高于5元。
同學思考并回答:
在學完“技術的專利性”后自己所設計的作品是怎樣發現與明確問題的?
2、制定設計方案
收集信息:通過用戶調查、專家咨詢、查閱圖書資料、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瀏覽互聯網等。(閱讀陳晨等同學收集信息的情況)
設計分析:面對收集到的信息,要根據設計要求,找出設計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并分析其可能的解決辦法。(閱讀關于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分析問題)
方案構思:方案構思是設計過程中最富有挑戰性的環節,它要求我們根據設計要求,大膽構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創造潛力,提出解決問題的多個設想。(閱讀關于:材料、結構、連接方式的資料)
方案呈現:構思過程中產生的設計想法常常是模糊的,零散的,要用草圖將其視覺化和綜合化。(用不同材料的多種方案草圖a~d)
方案篩選:當多個設計方案產生后,就要依據一定的原則,對這些方案進行篩選。(如:方案c1、2、3)
同學思考并回答:
在學完“技術的專利性”后自己所設計的作品是怎樣制定方案的?
3、制作模型或原型
一般地,模型或原型制作包括兩個階段,即繪制圖樣和制作模型或原型。
三視圖第六章再學習。
凳腳板的兩個尺寸180和140通過畫圖測量長度應為230。各部件加工、組裝。
4、測試、評估及優化
測試:測試的目的是檢驗產品在操作、使用過程中,在結構和技能否達到
預定的設計要求。(技術試驗)
評估:在測試的基礎上,還要對設計方案和產品進行較為全面的評估。這種評估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反復進行。(陳晨等同學的評估)
優化:為了優化設計方案,既要分析測試和評估的具體的記錄,也要重視對公眾意見的調查,以明確改進的方向。(公眾:專家、用戶、潛在用戶。)增加結構強度、美化外觀。
馬上行動:
同學們現在可以對自己的小凳模型作一個簡單的測試并進行評估、找出優
方案。
5、產品的使用和維護
要設計產品使用說明書
1、產品簡介
2、產品構成
3、技術指標
4、使用方法
5、注意事項
6、使用范圍(便攜式小凳使用說明書)
總結:
設計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一項具體設計中,有些階段或步驟可能會發生變化,有些步驟之間則可能出現一定的循環。我們不能將設計的過程簡單化、模式化,應根據設計的需要進行靈活安排。
四、練習與作業
1、教材56頁的討論題,請大家認真討論。
2、練習第2題留為作業。
五、教學反饋與反思
通過預習制作模型的過程和課堂上的測試、評估及對原型試坐的體驗,使學
生很好地完成了學習目標。初步培養了各方面的能力,也對學習通用技術有了很
高的積極性。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9
課 題:3-1 設計的一般過程(技術與設計1)
開課人:寧海中學黃敏 地 點:河西金陵中學 年 級:高一(8 )
一、 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1)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2)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3)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自己參與設計,逐步培養在設計活動中應遵循科學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的積極態度,明確一個好的方案需要經歷反復測試和優化
3、教學重點
設計過程中的環節之一 “制定設計方案的步驟”
4、教學難點
制定設計方案過程的設計分析與方案構思;
四、教學方法
教師采用“主導---主體”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利用輔助教學網站進行自主探究,拓展思維,利用網站中的信息提交功能,實時反饋、評價學生的設計方案。教學流程為:“情境導入-----合作探究----交流評價-----總結提升”。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新課
引入
n 展示一組學生設計作品的圖片,提出問題:這組圖片中的共同點?
n 播放錄像,教師說明反映的設計作品測試不是一次性成功,表明是設計一個不斷檢測優化的過程。
u 觀看圖片,回答問題,了解設計產品需要用到的材料和設計的創新
u 觀看錄像,了解設計是一個不斷檢測優化的過程。
提出問題
明確本節內容:設計的一般過程
提出要求:分組學習,教師說明
n 輔助學習網站的地址,
n 電子課本的下載方法
提出問題:設計的一般過程有哪些步驟?
展示學生提交的設計的一般過程,并加以點評
小組學習,了解設計。。
u 通過學習,結合自己生活經驗寫出設計的一般過程,并提交
u 對照參考答案,
自主探究
1、以制作便攜小凳為例展開(展示已經做好的小凳模型),
2、展示瓦楞紙與硬紙板,插接方法等
小組自學
交流
評價
1、在學習網站上將便攜小凳方案構思
呈現,請小組代表說明思路和理由
2、在網站上進行方案評估、篩選
1、以小組為單位,提交設計方案,并說明想法
2、在一系列方案中由評估的效果初步選取比較好的方案
明確設計過程中制定設計方案環節的步驟是:(1)收集信息(2)設計分析(3)方案構思
(4)方案呈現(5)方案篩選
理解記憶,分清制定設計方案與設計的一般過程的關系,并且結合信息素養的表現理解更好
小結
設計的一般過程及制定設計方案的基本步驟
自己總結,并參與電子檔案袋中的討論。
來源:南京市教學教研室網站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10
第三章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第一節 設計的一般過程
一、教材內容分析
《設計的一般過程》主要闡述了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應遵循科學合理的基本程序,即發現和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本節內容與后繼各章節(第四至第八章)形成總分關系,為深入學習后面各章節作鋪墊。學生通過本章節的學習,體驗到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有助于設計活動的順利開展,理解遵循設計的一般過程的重要作用,從而養成良好的設計習慣和技術素養。
二、教學對象分析
針對普通高中學生以前很少有設計認識的基礎這一情況,如何讓學生能較完整的掌握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呢?這涉及到學生能否對本教材有一個完整認識的關鍵。因此,讓學生嘗試先實踐后理論的方式,從模仿制作的便攜式小凳子的實踐中獲得對設計的一般過程的感性認識,從實踐中總結理論知識。這有助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達到新課標的理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2)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3)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2、能力目標:能運用設計的一般過程指導設計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合作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設計應遵循的一般過程。
2、難點:能自覺地將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應用在設計活動中。
五、教學策略與方法
1、本節的教學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問題情景—解決方案-解決過程—總結提升”的模式展開,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為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
2、教學方法: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多媒體教學
3、課時安排:2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品展示
通過上一節的學習,同學們對設計的一般過程有了深刻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老師布置了作業要求你們按照自己的設計方案制作出便攜式小板凳,現在,我們有請每個小組,來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設計方案,展示一下自己的產品。
學生匯報,匯報要求:設計目標明確、問題來源、信息收集、材料調查、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方案呈現、方案篩選、制作模型、初步優化。
作品展示:組裝好放在展示臺上。
聽了同學們的匯報,讓我非常感動,看了同學們的作品,讓我十分激動,首先要肯定同學們認真、塌實的工作作風,看看這些作品,件件都是如此精美,傾注了同學們的心血。不過,我們設計的產品,要想最終能夠被人們使用,就要對所設計的產品進行一定的測試、評估及優化等工作。這就是今天我們要上的設計的一般過程的第四個階段——測試、評估及優化。只有對產品進行測試、評估及優化,才能知道我們設計出來的產品是否達到用戶的要求。
二、講授新課
4、測試、評估及優化
。1)測試
測試的目的是檢驗產品在操作、使用過程中,在結構和技術性能等方面能否達到預定的設計要求。測試是檢驗產品能否正常工作、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的重要措施。測試的內容有對產品的性能、穩定性、強度、載重等方面的測試。
。2)評估
在測試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對設計方案和產品進行較為全面的評估。通過評估我們可以得到較理想的設計方案和產品。這種評估,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反復進行。
案例分析:對便攜式小凳的評估
。3)優化
設計方案的優化是在對設計方案進行測試與評估的基礎上,對設計方案的改進和完善的重要環節。我們都知道小凳子最大的功能就是坐,但是要把小凳子作為一個產品拿去銷售,那么除了坐的功能之外,還要坐的舒適、攜帶方便、美觀大方等等功能,就是要對產品進行優化。
案例分析:對便攜式小凳的優化
5、產品的使用和維護
如果別人要使用我們的小板凳,我們就要向使用者介紹我們設計的產品的使用方法和特點。同時在產品使用過程中,正確的使用和維護既可以使產品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又能延長其使用壽命。為此,我們通常要設計一份產品使用說明書。就產品說明書是指導用戶選擇產品、使用產品的“路標”和“向導”,可以幫助用戶了解產品特性,使用戶正確、安全地使用產品,像我們在家使用電視、在學校使用多媒體電腦一樣。
案例分析:便攜式小凳使用說明書
6、課外案例分析:家用餐廳裝修的設計過程和生態垃圾桶的設計過程。
三、課后總結
這兩節課我們主要通過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和制作來闡述設計的一般過程,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大致把設計過程分成五個階段,即發現與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設計的一般過程是按照一定的、科學的、合理的程序過程,但設計同時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一項具體設計中,有些階段或步驟可能會發生變化,有些步驟之間則可能出現一定的循環,因此,設計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設計的需要進行靈活安排。
四、課后作業:
為小組制作的便攜式小凳附上使用說明書。
來源:陳金德的博客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11
第三章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第一節 設計的一般過程
一、教材內容分析
《設計的一般過程》主要闡述了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應遵循科學合理的基本程序,即發現和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本節內容與后繼各章節(第四至第八章)形成總分關系,為深入學習后面各章節作鋪墊。學生通過本章節的學習,體驗到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有助于設計活動的順利開展,理解遵循設計的一般過程的重要作用,從而養成良好的設計習慣和技術素養。
二、教學對象分析
針對普通高中學生以前很少有設計認識的基礎這一情況,如何讓學生能較完整的掌握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呢?這涉及到學生能否對本教材有一個完整認識的關鍵。因此,讓學生嘗試先實踐后理論的方式,從模仿制作的便攜式小凳子的實踐中獲得對設計的一般過程的感性認識,從實踐中總結理論知識。這有助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達到新課標的理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2)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3)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2、能力目標:能運用設計的一般過程指導設計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合作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設計應遵循的一般過程。
2、難點:能自覺地將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應用在設計活動中。
五、教學策略與方法
1、本節的教學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問題情景—解決方案-解決過程—總結提升”的模式展開,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為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
2、教學方法: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多媒體教學
3、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技術世界因設計而愈加精彩,設計是技術發展的關鍵。我們設計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就是為了解決人們的實際需要。那么同學們有沒有想過世界上這些實用的產品是怎樣設計出來的嗎?是憑空想象的還是遵循一定的規律呢?是的,任何一種產品的設計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見影的,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它有著科學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這節課我們將通過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和制作,大家一起來學習和體驗設計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技術實踐的基本方法。學完這節課之后同學們要學會制作出自己滿意的便攜式小凳。我們先將便攜式小凳制作的要求告訴大家。任務:設計出一張便攜式小凳子,用厚卡紙制作小凳的模型。
要求:(1)材料:16開卡紙兩張,透明膠,棉線
。2)工具:筆、尺、刀、剪、針
。3)要求:凳高8-9cm,凳面大于40cm2;
卡紙的剪裁、折疊方式不限;
不得使用上述材料之外的其他材料 ;
組裝拆裝方便,自重輕,承重大;
拆卸后體積小
。4)評價:自評、互評相結合
二、講授新課
那么這張便攜式小凳子有什么功能,是怎樣制作呢?要經過哪幾個設計的過程呢?大家翻到課本第46頁,我們共同來學習本節課的內容。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大致把設計過程分成五個階段。但這是一個普通的一般過程,不是一個規定的程序,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這種過程可能發生變化,也可能產生反復,F在我們來看第一個階段是要做什么呢?
1、發現與明確問題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發現身邊使用的東西有沒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問題?有沒有想過要自己去改進?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陳晨同學在平常的生活中是怎樣發現便攜式小凳的設計要求呢。同時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陳晨,在這個便攜式小凳的設計項目在確定之前需要做哪些事情呢?填寫書上第47頁的馬上行動。
經過環節
具體工作
調查需求
問卷調查、訪談、查找文獻
分析信息
整理歸類、制成圖表
明確問題
小組討論、全班討論
確定項目
設計便攜式小凳
最后他們得出了便攜式小凳的設計要求:結構簡單、穩固,易于制作;自重輕,體積小,攜帶方便;成本不高于5元。
從上面可以看出,設計來自于生活,來自于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設計必須從調查需求、分析信息、發現與明確需要解決和值得解決的問題開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設計項目,明確設計要求。
2、制定設計方案
問題明確了,設計便攜式小凳這個項目確定了,現在我們應該著手制定具體的設計方案了。那么在制定設計方案這個過程中我們又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1)收集信息
我們平時收集信息的途徑有哪些?其實途徑是有很多種,比如可以通過用戶調查、專家咨詢、查閱圖書資料、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瀏覽互聯網等渠道收集有關的信息等等。我們來看看陳晨等同學是通過什么途徑收集信息的?收集到了哪些資料?
(2)設計分析
通過對設計要求和所收集到的各種信息的分析,大家發現,要設計好一個便攜式小凳,必須解決好小凳子的材料選擇、結構設計、攜帶方式等主要問題。
面對設計要求和約束條件之間的相互矛盾,為了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提出盡可能多的設想,以便于權衡利弊,做出選擇。
(3)方案構思
方案構思是設計過程中最富有挑戰性的環節,它要求學生根據設計要求,大膽構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創造潛力,提出解決問題的多個設想。
思考:為解決設計分析階段提出的三個關鍵問題,請同學積極思考,根據書中列舉的材料、結構、連接方式的資料提出符合設計要求的多種材料、結構和連接方式。
(4)方案呈現
構思過程中產生的設計想法常常是模糊的,為了使其具體化,我們通常會用草圖把它們轉化為視覺形象。同時,這些想法又是零散的,從中我們并不能看到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所以我們還要對這些想法進行綜合。
閱讀:同學們閱讀書中提供的四種方案草圖并以小組為單位,在紙上繪出你們認為最合適的便攜式小凳設計草圖。
(5)方案篩選
當多個設計方案產生以后,我們就要依據一定的原則,對這些方案進行篩選,確定最終的方案并加于實現。
制定設計方案包括:收集信息→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方案呈現→方案篩選
在制定設計方案的過程中,始終明確:
1、運用不同的材料,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設計方案
2、任何設計方案都有改進的可能性,好方案決不會僅有一個。
3、制作模型或原型
設計的方案已經確定下來,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動手制作模型或原型了。一般來說,模型制作包括兩個階段,即繪制圖樣和制作模型或原型。今天的作業就是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設計的一般過程制作出便攜式小凳模型,為下一節課做準備。
三、課后總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通過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和制作來闡述設計的一般過程,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大致把設計過程分成五個階段,即發現與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今天我們講到了前面三個階段,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設計的一般過程的后面兩個階段。
來源:陳金德的博客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12
第三章《設計的一般過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深圳市益田中學劉學英
一、教學設計思想: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性學習目標:
。1)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2)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2.技能性學習目標:
。1)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它有著科學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2)需要使用各種各樣的策略,如問題解決、創造性思維、空間現象、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推理等等。
3.體驗性學習目標:
。1)設計來源于生活,當今很少有產品是偶然被開發出來的,培養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2)讓學生懂得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它有著科學合理的基本的工作程序和流程。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
1.知識上重點和難點:通過發現問題和對問題的深入分析,把生活中的問題通過設計加以解決。
2.方法上重點和難點:在方案的構思中,提出解決問題的多個方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過程的安排:
采用探究方式學習方式:
發現與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收集信息→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方案呈現→方案篩選)→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
(四)、教學器材:便攜式小凳子
(五)、教學方法的選擇:探究式學習
(六)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實物展示
(七)授課地點:教室
(八)課程安排:1課時
二、教學的實施:
(一)提出問題:
[投影]
〔以“技術與設計的關系”作為本課的開始]
技術世界因設計而愈加精彩,設計是技術發展的關鍵。
[復習提問]
回憶我們前面學過內容,回答問題:
。1) 什么是設計?
。2) 技術設計側重于哪些方面?
[學生回答]
(1) 設計是基于一定設想的、有目的的規劃及創造活動。
(2) 技術設計側重功能、結構、材料、程序、工藝等方面的設計。
一、設計的一般過程(第一課時)
(二)新課教學:
本節教學先從整體上給學生一個設計的一般過程的概況,從而形成對設計過程的一個基本認識,讓學生能站在整體的角度,以“總——分”的方法系統地學習后續內容。
一、發現與明確問題
[講解]
從本質上說,設計是一個問題求解的過程。它從問題出發,并圍繞問題展開各項活動。 因此,設計必須從調查需求、分析信息、發現與明確需要解決和值得解決的問題開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設計項目,明確設計要求。
[案例閱讀]
讓學生閱讀書46頁的案例,通過案例情境引入,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案例的活動中去,了解設計活動是從產生需求和明確要求開始的。
[設問]
。1) 問題的來源
。2) 發現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3) 問題的內容和價值
[學生討論]
便攜式小凳子的設計要求是怎樣形成的?
[馬上行動]
分析案例中的陳晨等同學在設計的發現與明確階段進行了哪些具體工作?并將內容填入書47頁表中。
二、制定設計方案
1.收集信息
[提出問題]
(1) 我們平時收集信息的途徑有哪些?
(2) 陳晨等同學是通過什么途徑收集信息的?
(3) 歸納他們收集到了哪些資料?
[思考]
請同學們思考除上述資料外,還需要收集小凳子的什么資料?
2.設計分析
[信息分析]
讓學生歸納通過對所收集到的各種信息分析,要設計好一個便攜式小凳子,必須解決好小凳子的材料選擇、結構設計、攜帶方式等主要問題。
[馬上行動]
面對設計要求和約束條件之間的相互矛盾,為了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提出盡可能多的設想,以便于權衡利弊,做出選擇。
根據設計要求,同學們把自己認為設計便攜式小凳還需解決哪些問題及解決辦法并填入書55頁表中。
3.方案構思
[閱讀]
學生閱讀書49頁提供的多種材料、結構和連接方式,分析利弊。
[討論與思考]
方案構思是設計過程中最富有挑戰性的環節,它要求學生根據設計要求,大膽構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創造潛力,提出解決問題的多個設想。
[思考]
為解決設計分析階段提出的三個關鍵問題,請同學積極思考,根據書中列舉的材料、結構、連接方式的資料提出符合設計要求的多種材料、結構和連接方式。
4.方案呈現
[閱讀]
同學們閱讀書中提供的四種方案草圖。
[討論與交流]
根據書中給出的四種方案草圖,將全班同學分成四組,每組同學選擇上述設計方案草圖中的一組進行討論,先在小組內對所選組中的各個方案的利弊進行討論形成自己的方案,并再在全班進行交流。(注意啟發學生在參考原在方案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組的設計方案)
第一組學生: 討論a方案; 第二組學生:討論b方案
第三組學生: 討論c方案; 第四組學生:討論d方案
。ㄒ孕〗M為單位進行交流,學生回答不全面的,老師再進行補充。)
5.方案篩選
[討論與交流]
組織學生對眾多方案進行初步篩選,淘汰明顯不符合設計要求或有明顯缺陷的方案。允許保留自己的設計方案。
[學生互評]
全班同學對篩選出來的方案進行互評,使同學們對選定的設計方案有更明確的認識。
。ㄔ诤Y選和互評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引導保持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對被淘汰的方案也要發掘其閃光點)
[教師小結]
在發現問題與明確要求的基礎上,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各種渠道,盡可能廣泛地收集設計所需的信息,通過對各種信息的歸納與分析,挖掘影響設計的主要因素,大膽提出各種設計想法,并依據一定條件對各種想法進行篩選,確定最終的設計方案,這就是我們上面要學習的主要內容。
(三)反思與評價:
[反思]
1. 你在平時觀察身邊的事物,有沒有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
2. 你對發現的問題,是否想到了解決它的辦法?
3. 你解決問題的方案是怎樣形成的?
[交流與討論]
學生交流各自所的設計方案的成功做法和不足之處。
[遷移應用]
經調查,同學們對我們現在使用的桌椅不盡滿意,根據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和對使用桌椅的想象和要求,為我們設計一款適合高中學生使用的桌椅。
[歸納小結]
1.設計來源于生活,當今很少有產品是偶然被開發出來的,希望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2.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它有著科學合理的基本的工作程序和流程。
[評價]
1.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自評。
2.老師對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與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四)表達與交流
[布置作業]
根據這節課所學的內容,結合學校的桌椅情況和你自己對所使用桌椅的想象和要求,嘗試設計一款適合高中學生使用的桌子或椅子。
要求包括:1.設計的目的;2.收集信息;3.設計方案;4.方案構思;5.方案篩選;6.方案呈現等幾方面的內容。
[結束語]
最后還是以這段話結束我們今天的這節課:大千世界,萬千事物,一切自有其生長的過程,一切自有其生成的機理。人類的設計也是如此。動態而有章可循的過程、開放而有規可矩的原則,是人類設計生生息息、不絕江河的重要保證。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感覺因`課時較緊,學生自己的設計方案沒有形成,還沒有完全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13
通用技術課程《技術與設計1》教案
大連市第四十八中學趙吉勝
課題:第三章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設計的一般過程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是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的重點之一。它既是前兩章知識的運用,又是后幾章的總指導。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要給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設計過程。制作模型或原型的實踐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教學中要把各個步驟講清楚,每個步驟不必講得太細。
教學目標分析:
通過分組討論和親自制作模型及課堂測試、評價等活動使學生達到如下目標:
1. 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2. 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3. 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4. 掌握設計的方案構思方法,初步培養制定方案、制作模型的能力。
5. 體驗模型制作的過程,感受測試成果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設計方案的制定和模型制作,(難點)方案的構思和呈現。
教學器材:多媒體課件、設計制作的小凳模型和原型。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言:
大千世界,萬千事物,一切自有其生長的過程,一切自有其生長的機理。人類的設計也是如此。動態而有章可循的過程、開放而有規可矩的原則,是人類設計生生息息、不絕江河的重要保證。
二、展示預習作業(展示學生和老師制作的模型或原型)
分組討論、交流:
你在制作小凳的模型時都經歷了哪些過程?
各小組代表在全班交流
總結:選擇材料。根據三視圖的尺寸確定比例,在紙殼上畫出各部件圖。
加工各部件。粘合各部件并組裝。
三、設計的一般過程
1、發現與明確問題
從本質上說,設計是一個問題求解的過程。他從問題出發,并圍繞問題,
開展各項活動。因此,設計必須從調查需求、分析信息、發現與明確需要解決
和值得解決的問題開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設計項目,明確設計要求。
馬上行動:閱讀陳晨等同學在設計的發現與明確問題階段所進行的工作并討
論、回答下列問題
主要環節
具體工作內容
調查需求
組成小組,設計訪談提綱和調查問卷,并進行實際調查。
分析信息
對調查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并將各統計結果繪制成相應的圖表。
確定項目
進行討論,確定便攜式小凳作為設計項目。
設計要求
1、結構簡單、穩固,易于制作;2、自重 輕,體積小,攜帶方便;3、成 本不高于5元。
同學思考并回答:
在學完“技術的專利性”后自己所設計的作品是怎樣發現與明確問題的?
2、制定設計方案
收集信息:通過用戶調查、專家咨詢、查閱圖書資料、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瀏覽互聯網等。(閱讀陳晨等同學收集信息的情況)
設計分析:面對收集到的信息,要根據設計要求,找出設計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并分析其可能的解決辦法。(閱讀關于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分析問題)
方案構思:方案構思是設計過程中最富有挑戰性的環節,它要求我們根據設計要求,大膽構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創造潛力,提出解決問題的多個設想。(閱讀關于:材料、結構、連接方式的資料)
方案呈現:構思過程中產生的設計想法常常是模糊的,零散的,要用草圖將其視覺化和綜合化。(用不同材料的多種方案草圖a~d)
方案篩選:當多個設計方案產生后,就要依據一定的原則,對這些方案進行篩選。(如:方案c1、2、3)
同學思考并回答:
在學完“技術的專利性”后自己所設計的作品是怎樣制定方案的?
3、制作模型或原型
一般地,模型或原型制作包括兩個階段,即繪制圖樣和制作模型或原型。
三視圖第六章再學習。
凳腳板的兩個尺寸180和140通過畫圖測量長度應為230。各部件加工、組裝。
4、測試、評估及優化
測試:測試的目的是檢驗產品在操作、使用過程中,在結構和技能否達到
預定的設計要求。(技術試驗)
評估:在測試的基礎上,還要對設計方案和產品進行較為全面的評估。這種評估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反復進行。(陳晨等同學的評估)
優化:為了優化設計方案,既要分析測試和評估的具體的記錄,也要重視對公眾意見的調查,以明確改進的方向。(公眾:專家、用戶、潛在用戶。)增加結構強度、美化外觀。
馬上行動:
同學們現在可以對自己的小凳模型作一個簡單的測試并進行評估、找出優
方案。
5、產品的使用和維護
要設計產品使用說明書
1、產品簡介
2、產品構成
3、技術指標
4、使用方法
5、注意事項
6、使用范圍(便攜式小凳使用說明書)
總結:
設計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一項具體設計中,有些階段或步驟可能會發生變化,有些步驟之間則可能出現一定的循環。我們不能將設計的過程簡單化、模式化,應根據設計的需要進行靈活安排。
四、練習與作業
1、教材56頁的討論題,請大家認真討論。
2、練習第2題留為作業。
五、教學反饋與反思
通過預習制作模型的過程和課堂上的測試、評估及對原型試坐的體驗,使學
生很好地完成了學習目標。初步培養了各方面的能力,也對學習通用技術有了很
高的積極性。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14
技術與設計i第三章中講到“設計的一般過程”,針對這個問題,很多學生沒有實質性地進行設計過,所以單純地講述顯得蒼白無力,搜集了幾個案例,和學生一道分析得出結論,效果還算不錯。記錄如此,以共享:
案例一:色障者交通信號燈
xx年4月20日,丹麥。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學生潘立群帶著他的發明,與其他的國內選手一同參加國際中學生創新成果展評。
潘立群的項目令人眼前一亮,被授予最高獎“最佳國際優秀項目獎”,成為本屆創新展評中獲此殊榮的唯一的中國選手。
這是一個可以解決色覺障礙者駕駛車輛時分辨交通信號燈的發明。xx年4月,馬上就要升入高三的潘立群,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了解到全國色障患者有近6500萬人,因為色障,他們不能考取駕駛執照,有的甚至連過馬路也成問題。
能不能發明一種交通道路信號燈解決色障者的識別問題?就是這個偶然的發現,點燃了潘立群創造的火花。在得到學校指導老師的認可后,潘立群正式開始攻關。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他到馬路上研究各種信號燈的閃爍規律,上網搜尋國外相關的研究報告,后來,又三天兩頭往 醫院跑去了解色障者和正常人的異同。半年后,潘立群終于拿出了設計產品:他通過改變電路,在紅燈中加入“x”圖形,在黃燈中加入“-”圖形,綠燈保持不變。這樣,紅燈亮時“x”同時閃爍表示禁行,黃燈亮時“-”同時閃爍表示等待,綠燈不變表示通行。這使得色障者也可以通過燈的閃爍和圖形識別來看到“紅綠燈”。
潘立群的發明得到專家們的高度贊賞:這個看似簡單的發明,不是難在電路設計上,而是難在設計思路的創新上。首先,它符合各國信號燈的使用慣例和有關的國家標準,而且不需要增加成本;其次,它既不影響大多數人的使用,同時又能滿足色障者的識別需要。項目有廣泛的實用性并具備推廣價值。
案例二:注水肉檢測儀器
南京第42中高三學生周浩經過一年多努力,成功發明一種測定儀器,只要往肉里一插,馬上就讓“注水肉”現形。
周浩同學制作這個儀器是因媽媽的煩惱引起的。今年春節期間,他的媽媽在廚房里燒肉時,發現肉是注過水的,感嘆自己無法辨別注水肉。周浩想:“能不能制出一個辨別儀呢?”他把這個想法跟指導老師劉海林一說,劉老師認為是個好主意。周浩說,肉和水都是導電體,但導電率不同,如果肉里加注一定量的水,肉的導電率就會相應改變。于是,他就運用一個電流表進行實驗。當初的辦法是,先從超市里買來正常的豬肉,測量后再注水,發現水進去后不滲透,電流量變化也不明顯。后來才明白,注水必須在動物活體時進行,水才會均勻滲透。于是,周浩同學就帶著電流表去肉攤子上實驗,結果發現,正常豬肉的導電率為260毫安左右,牛肉為320毫安左右,而注水豬肉最大導電率可達600毫安左右,注水牛肉可達500毫安左右,其中的變化隨注水量的增加而遞增。
經過多次實驗,周浩制作出這臺測試儀。該發明在日前舉行的第五屆中國發明展覽會上榮獲銀獎。
據劉海林老師介紹,這種測試儀體積還可以縮小,如果批量生產,每個市場價僅在30元左右,普通市民都可以配備。
來源:;id=5018
設計的一般過程 篇15
第三章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第一節 設計的一般過程
一、學習目標:
1.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2.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3.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啟發學生的設計、創新意識。
二、技能目標:
1.能夠對設計的過程使用多種策略,如問題解決、創造性思維、批判和改進、邏輯推理思維等等。
2.能運用設計的一般過程指導設計活動。
三、情感、態度目標:
。1)讓學生認識到設計來源于生活,是需求推動了設計的發展,需求是設計的原動力,很多優秀的產品設計方案就是在一些偶然的機會中被開發出來,因此要培養學生注意學生觀察生活,多發現問題,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2)培養學生在設計活動中遵循科學合理的工作程序的積極性。
(3)體驗設計過程的完整性,熟悉從事設計工作所要經過的一般過程,提高技術素養。
四、教學策略與方法:
1、本節的教學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問題情景—解決方案-解決過程—總結提升”的模式展開,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為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
2、教學方法: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多媒體教學
五、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設計應遵循的一般過程。
2、難點:能自覺地將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應用在設計活動中。
六、教學對象、內容分析:
高一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于設計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而且通過前面章節技術與設計的關系的學習,對于技術及設計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驗,但是學生以前很少會有設計的意識和設計的理念。學生對于設計的過程還充滿陌生感,同時也充滿好奇感。因此如何通過本節的學習能從整體上給學生一個有關于設計的一般過程的認識是值得我們思考探究的。爭取讓學生能從整體的角度上系統的進行后續章節的學習。
本節教學內容《設計的一般過程》是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1》的第三章《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江蘇教育出版社)。本節內容與后繼各章節(第四至第八章)形成總分關系,這一部分是一個整體論述,為深入學習后續章節作鋪墊。通讀教材,我覺得教材的編寫非常嚴謹,尤其是順序安排上,前后知識的銜接很科學。學生通過本章學習,體驗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有助于設計活動的順利開展,能理解遵循科學的設計一般過程的重要作用,從而形成良好的設計習慣,增強自身的技術素養。本節教學內容課本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為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學時2課時。
七、教學策略和媒體選擇
本節的教學內容采用“問題情境----提出方案----解決過程----總結提升”的模式展開。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資助觀察、思考、分析、總結的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與他人交流中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獲得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設計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知道設計的過程會產生很多不同的方案,要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間進行多維思考,同時在設計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優化。我們可以大致把設計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但這只是一個普通的一般過程,并非一成不變,我們在教給學生一種通常的方法的時候也要告訴學生過程的可變性,不要束縛住學生的創新思維。
八、教學方式:
采用分組探究的學習方式
九、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技術世界因設計而愈加精彩,設計是技術發展的關鍵。那么同學們有沒有想過世界上這些實用的產品是怎樣設計出來的嗎?是憑空想象的嗎?
是的,任何一種產品的設計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見影的,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它有著科學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這節課我們將通過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和制作,大家一起來學習和體驗設計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技術實踐的基本方法。
[案例]我們每天都用的筆比如u盤的功能、課桌、尺子的最新功能。
[講解]從本質上說,設計是一個問題求解的過程。它從問題出發,并圍繞問題展開各項活動。 因此,設計必須從調查需求、分析信息、發現與明確需要解決和值得解決的問題開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設計項目,明確設計要求。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陳晨同學在平常的生活中是怎樣發現便攜式小凳的設計要求呢。同時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陳晨,在這個便攜式小凳的設計項目在確定之前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案例閱讀]
讓學生閱讀書46頁的案例,通過案例情境引入,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案例的活動中去,了解設計活動是從產生需求和明確要求開始的。
。蹖W生討論]
1.便攜式小凳的設計要求是什么?
2.是怎樣確定設計要求是什么的?
[學生回答]
便攜式小凳的設計要求:
1、結構簡單、穩固,易于制作;
2、自重輕,體積小,攜帶方便;
3、成本不高于5元。
[馬上行動]
填寫書上第47頁的馬上行動。
主要環節
具體工作內容
調查需求
設計訪談提綱和調查問卷
統計分析
統計分析,匯制圖表
討論
確定便攜式小凳作為設計項目
列出設計要求
結構簡單、穩固,易制作;自重輕、體積小,攜帶方便;成本不高于5元。
二、制定設計方案
強調:
1.運用不同的材料、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設計方案。
2.任何設計方案都有改進的可能性,好方案決不會僅有一個。
方案:
1、收集信息
2、設計分析(材料、結構、攜帶- - -)
3、方案構思(材料、結構、連接方式- - -)
4、方案呈現(畫出草圖)
5、方案篩選
收集信息:
可以通過用戶調查、專家咨詢、查閱圖書資料、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瀏覽互聯網等收集信息。
[提出問題]
(1) 我們平時收集信息的途徑有哪些?
可以通過用戶調查、專家咨詢、查閱圖書資料、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瀏覽互聯網等收集信息。
(2) 陳晨等同學是通過什么途徑收集信息的?
(3)歸納他們收集到了哪些資料?
[思考]
請同學們思考除上述資料外,還需要收集小凳子的什么資料?還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收
集?
小凳的折疊方式、色彩、造型等。設計調查問卷等。
設計分析:
面對收集到的各種信息,要根據設計要求,找出設計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并分析其可能的解決方法。
讓學生歸納通過對所收集到的各種信息分析,要設計好一個便攜式小凳子,必須解決好小凳子的材料選擇、結構設計、攜帶方式等主要問題。
[馬上行動]
面對設計要求和約束條件之間的相互矛盾,為了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提出盡可能多的設想,以便于權衡利弊,做出選擇。根據設計要求,同學們把自己認為設計便攜式小凳還需解決哪些問題及解決辦法并填入書49頁表中。
方案構思:
。坶喿x]
學生閱讀書49頁提供的多種材料、結構和連接方式,分析利弊。
。塾懻撆c思考]
方案構思是設計過程中最富有挑戰性的環節,它要求學生根據設計要求,大膽構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創造潛力,提出解決問題的多個設想。
。鬯伎迹
為解決設計分析階段提出的三個關鍵問題,請同學積極思考,根據書中列舉的材料、結構、連接方式的資料提出符合設計要求的多種材料、結構和連接方式。(你還能提出符合設計要求的其他材料、結構和連接方式?)
如:塑料、橡膠、大理石、版材等。實驗室圓凳。粘連、密度板連接等。
方案呈現
。坶喿x]
同學們閱讀書中提供的四種方案草圖。
。塾懻撆c交流]
根據書中給出的四種方案草圖,將全班同學分成四組,每組同學選擇上述設計方案草圖中的一組進行討論,先在小組內對所選組中的各個方案的利弊進行討論形成自己的方案,并再在全班進行交流。(注意啟發學生在參考原在方案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組的設計方案)
第一組學生: 討論a方案; 第二組學生:討論b方案
第三組學生: 討論c方案; 第四組學生:討論d方案
。ㄒ孕〗M為單位進行交流,學生回答不全面的,老師再進行補充。)
方案篩選
。塾懻撆c交流]
組織學生對眾多方案進行初步篩選,淘汰明顯不符合設計要求或有明顯缺陷的方案。允許保留自己的設計方案。
[學生互評]
全班同學對篩選出來的方案進行互評,使同學們對選定的設計方案有更明確的認識。
。ㄔ诤Y選和互評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引導保持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對被淘汰的方案也要發掘其閃光點)
[教師小結]
在發現問題與明確要求的基礎上,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各種渠道,盡可能廣泛地收集設計所需的信息,通過對各種信息的歸納與分析,挖掘影響設計的主要因素,大膽提出各種設計想法,并依據一定條件對各種想法進行篩選,確定最終的設計方案,這就是我們上面要學習的主要內容。
3.制作模型或原型
完成方案篩選以后 ,就要開始制作模型或原型了。一般地,模型制作包括兩個階段,即繪制圖樣和制作模型或原型。
對于圖樣,我們既可以手工繪制,也可以用計算機輔助繪制。
陳晨等同學手工繪制出了三個設計方案的三視圖。左圖是方案c3的三視圖。關于如何繪制三視圖 , 請參閱本書第 120 頁。對于小型、簡單的產品可以直接制作產品原型,而對于大型、復雜的產品先制作縮小、 簡化的模型。
陳晨等同學根據繪制的加工圖樣進行了產品原型的制作。在經過鋸、削、刨、磨和裝配等幾道工序之后,他們制作出三個方案的產品原型。
4.測試、評估及優化
要明確設計方案是否可行,我們還必須進行各種測試、評估,以優化設計方案、完善產品原型。
測試:在模型或原型制作完成后,一般需要對其進行測試。測試的目的是檢驗產品在操作、使用過程中,在結構和技術性能等方面能否達到預定的設計要求。
陳晨等同學為了比較三個方案的優劣,對所制作的原型進行了承重力測試和穩定性測試,并對測試結果進行了匯總。
思考:你認為應如何具體實施承重力測試和穩定性測試? 還可以通過哪些測試來檢驗設計方案的可行性?
評估:在測試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對設計方案和產品進行較為全面的評估。這種評估,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反復進行。
陳晨等同學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對三個方案進行了評估。
根據測試和評估結果,對照設計要求,陳晨等同學認為,五夾板方案 c3是較理想的設計方案。
優化:為了優化設計方案,我們既要分析測試和評估的具體記錄,也要重視對公眾意見的調查,以明確改進的方向。一般說來,我們可以對三種典型人群,即專家 (銷售者、制造者)、潛在客戶(可能會用的人) 和用戶 (正在使用的人)進行調查,征集優化的具體意見。
陳晨等同學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對凳腳板和小凳外觀作了改進和優化。
增加結構強度
五夾板方案c3的凳面是中空的盒式結構,為了使凳面受壓后不發生大的形變,他們在凳腳板上部“造” 出一個“肩”,這樣在凳面受到壓力的時候,它的上板和下板都能得到“肩”形結構的支撐。
美化外觀
1)在凳腳板的左右兩側及下方,各挖去一個弧形板。這樣,既美化了外觀,減輕了凳子的自重,又不影響它的結構強度。
2)將小凳的凳面用紙進行包裝,紙面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而設計。經美化的小凳拆卸后,將凳腳板放回中空的盒式凳面內,再將它放在書架上,真使人難以分辨書和小凳哩。
5.產品的使用和維護
在產品使用過程中,正確的使用和維護既可以使產品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又能延長其使用壽命。因此,掌握正確的使用和維護方法對于產品使用者來說尤為重要。為此,我們通常要設計一份產品使用說明書。
為了使小凳使用者學會正確使用和維護小凳的方法,陳晨等同學又就五夾板方案c3編寫了一份產品使用說明書。
便攜式小板凳使用說明書:
產品簡介:本產品是一款專門為小朋友外出活動設計的便攜式小凳。它自重輕,體積小,攜帶方便,拆卸、組裝的方法簡單。
產品構成:中空式凳面,凳腳板 ( 兩塊 ) 。
技術指標:凳子高度:16.5cm。
凳子質量:350g。
凳面面積:432cm2。
使用方法:先將兩塊凳腳板從凳面中取出,然后對準插縫 , 將它們插接起來,再將插接好的凳腳板插入凳面的槽縫中,并用手或其他物體使凳腳板與凳面完全貼緊。
注意事項:
(1) 使用完畢后 , 要及時拆卸,將凳腳板放回中空的盒式凳面內。
(2) 勿將過重的物體 (大于42kg) 放置在小凳上,以免凳面彎曲變形。
(3) 避免小凳長時間日曬雨淋 , 以防材料爆裂或受潮。
適用范圍:5~9 歲的兒童。
為了反思設計過程、總結設計經驗,陳晨等同學在王老師的指導下組織了一次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便攜式小凳設計過程展”,向全班同學展示了他們的“成果”——調查問卷、訪談記錄、資料分析圖、設計草圖、模型、測試和評估結果以及優化方案,并作了口頭匯報。通過這次活動,陳晨等同學對設計過程有了切身的體會,全班同學在分享他們的成功和喜悅的同時,也加深了對設計過程的認識。
馬上行動:
根據課文中的案例,請采用圖示方式展示陳晨等同學設計便攜式小凳的過程。設計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一項具體設計中,有些階段或步驟可能會發生變化,有些步驟之間則可能出現一定的循環。因此,我們不能將設計的過程簡單化、模式化,而應根據設計的需要進行靈活安排。
討論:
下圖是一幅描述產品設計過程的示意圖,請就此圖談談你的看法,并與同學交流。
[交流與討論]
學生交流各自所的設計方案的成功做法和不足之處。
。圻w移應用]
經調查,同學們對我們現在使用的桌椅不盡滿意,根據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和對使用桌椅的想象和要求,為我們設計一款適合高中學生使用的桌椅。
。蹥w納小結]
1.設計來源于生活,當今很少有產品是偶然被開發出來的,希望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2.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它有著科學合理的基本的工作程序和流程。
[評價]
1.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自評。
2.老師對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與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表達與交流
。鄄贾米鳂I]
最后還是以這段話結束我們今天的這節課:大千世界,萬千事物,一切自有其生長的過程,一切自有其生成的機理。人類的設計也是如此。動態而有章可循的過程、開放而有規可矩的原則,是人類設計生生息息、不絕江河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