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灶用可調高度的鍋支架的設計過程——設計的一般過程案例
燃氣灶用可調高度的鍋支架的設計過程
——設計的一般過程案例
江蘇省通州市石港中學 唐志浩
一、發現問題和明確問題
1、發現問題:數年前,我家買了一臺燃氣灶,發現鐵鍋(凹底鍋)底部容易熏黑。經過檢查,發現燃氣灶的燃燒器(灶頭)與鐵鍋底部靠得太近,只有5毫米左右。 燃氣燃燒不完全,有游離碳排放并附著在鍋底。熱效率低,還增加了廢氣的排放。
2、明確問題: 現有的燃氣灶鍋支架(圖1),一般高度固定不變,使鍋底與灶頭的距離不變,不能適應不同鍋型對火焰距離的需要。因此需要適應不同鍋型(平底和凹底、大鍋和小鍋)的支架。
二、方案構思
1、給每個鍋子特制合適高度的鍋支架。(不經濟、也不便推廣)
2、設計一種螺旋升降式鍋支架。(比較復雜)
3、設計一種通過不同高度的齒形凹槽來調節高度的升降式鍋支架。草圖見圖2。
三、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包括測試、評估和優化)
模型一:用硬紙板制作一個下支架,下支架上有五組下托片(設置高低不同的凹槽)。利用普通鍋支架作為上支架,從原理上實現了可調高度的鍋支架。(圖3)
模型二:把普通鍋支架的托片卸下,在原位置旋轉90º焊接,作為下支架(托片上有現成的高低不同的凹槽)。再制作一個大小合適的鐵質上支架,從原理和功能上真正實現了可調高度的鍋支架,初步具有實用性。(圖4)
模型三:精心設計下支架和上支架的外觀和尺寸大小,做到結構合理,美觀大方。這個可調高度的鍋支架達到展示模型的地步,完全具有實用性,效果非常理想。廣東中山某著名燃具公司充分肯定該支架模型的功能和效果。(圖5)
四、申請專利
1、專利申請書的部分內容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廚房用具,是一種支架。
現有的燃氣灶用鍋支架,一般高度固定不變,使鍋底與灶頭的距離不變,不能適應不同鍋型對火焰距離的需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調節鍋底與灶頭之間距離的燃氣灶用可調高度的鍋支架。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燃氣灶用可調高度的鍋支架,其與現有技術的不同之處是: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下支架上設置上支架的下托片,下托片上設置高低不同的凹槽,上支架上設置上托片,上支架的上托片放置在下支架的下托片上。
下支架上具有3—6個下托片,均勻間隔排列,上托片的數量與下托片相同。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新穎,可利用下托片上高低不等的凹槽,方便地調節鍋底與灶頭間的距離,能適應不同鍋型對火焰距離的要求,使熱利用效率高。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附圖(見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圖。
一種燃氣灶用可調高度的鍋支架,包括上支架1、下支架2,下支架2上設置放置上支架1的下托片3,下托片3上設置高低不同的凹槽4,上支架1上設置上托片5,上支架1的上托片5放置在下支架2的下托片3上。下支架2上具有3—6個下托片,均勻間隔排列,上托片的數量與下托片相同。
權利要求書:
1、一種燃氣灶用可調高度的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下支架上設置放置上支架的下托片,下托片上設置高低不同的凹槽,上支架上設置上托片,上支架的上托片放置在下支架的下托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