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技術的未來》教學設計
課題:1.3技術的未來
一、課程標準對本章的要求
1.知道技術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
2.知道技術的發展需要發明和革新,并能通過案例進行說明。
3.理解技術對個人生活、經濟、社會、環境、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影響,能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4.知道知識產權在技術領域中的重要性,了解專利的作用、有關規定及申請辦法。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的態度。
2、了解技術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使學生養成主動深入地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看待技術。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通過學習,培養小組合作、交流表達及科學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加強關心和愛護人類環境的意識和行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難點:培養學生理性看待技術的未來。
四、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技術的價值和性質,對技術形成初步的認識,也對通用技術的認識更深刻,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也越來越高,上課時我發現應該盡量多讓學生參與或讓學生主動的思考問題非常關鍵,所以《技術的未來》這一節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材分析
本章作為《技術與設計1》的第一章,既是全書的邏輯起點,也是全套教材的邏輯起點,因此不僅對全書具有引領作用,對全套教材也具有引領作用,他為學生理解技術及其性質、走入技術世界搭建了平臺,也為學生開展技術設計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本章通過引領學生走進技術世界,理解技術的基本知識,感悟技術產生與發展的歷程,掌握看待和分析技術問題的方法,形成對技術的敏感性和對待技術的積極情感,從而為學生進行其他模塊的技術學習奠定了良好的認知和情感基礎,較好地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本節主要讓學生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對于技術的未來這節課,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等資源來展示,我想應該可以起到最好的效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圖片展,科技館。
七、教學用具
多媒體
八、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講述技術的未來,未來屬于未知性的東西,技術將如何發展,會對我們生活帶來什么,又如何理性地看待技術的未來,這些都得在老師引導下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
九、教學構思與流程
講技術的未來應該讓學生先了解一下20世紀的技術。對于技術的未來需要創新思維,但是不能脫離實際,比如永動機。技術的發明對技術發明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更多的技術創新表現為技術革新,往往是需要在上一個原有的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變革而產生的。
第一部分:回顧20世紀影響人類的一些重大發明。
第二部分:展望技術的未來。
第三部分:本章小結。
十、教學過程
序號
教學內容
教師引領
學生活動
1
回顧20世紀影響人類的發明
先讓學生想想哪些發明比較有影響力。
集體回答
2
發明
1)蒸汽機
2)電話 觀看未來通訊視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