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板凳的評價
小板凳的評價【教學分析】
內容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對學生制作完成的小板凳進行評價,學生通過評價,可以進一步鞏固以前學過的知識,在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以科學探究的思想,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知識,掌握評價方法。
對象分析
本節課重在打破常規,給學生創造一個積極、活潑的探究情境,通過學生的自主思維開發智力、挖掘潛能,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活動時間約兩課時,教學對象為高一學生。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學會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個產品
2、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最終產品進行多方面的評價。
能力方法目標
1.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學習,培養小組合作、交流表達及科學探究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評,互評能力和提高的自學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2.學會自主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最終產品進行多方面的評價。
【教學難點】
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最終產品進行多方面的評價
【學習方法】
在老師引導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所需時間】2課時
【設計思路】
(一)創設情景:教學一開始,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景。
在前幾節課中,我們學習了評價的相關知識,在本節課中,我們將運用這些知識對我們設計制作完成的小板凳進行評價,那么如何對小板凳進行一個合理的評價呢?
(二)確定問題:
(1)對小板凳進行評價有哪些指標?
(2)在對小板凳評價的過程中,需要哪些知識。
(3)你認為你的小板凳有何創新
(4)在設計制作過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
(5)你對自己制作的小板凳最滿意的是哪方面
(三)自主學習:
當確定了要探究的問題以后,我不是告訴學生如何去解答這些問題,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課本和回顧以前所學知識,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自己去探索如何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通過探究活動和討論使學生直接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獲得直接的體驗。從而獲取和鞏固知識。
(四)協作學習:
將班上的學生進行分組,解決原先確定的探究問題以后,互相討論、交流,在此基礎上選派一位代表發言,共享討論、交流后的結論。
(五)教師總結:教師對此作點評、點撥,以保證交流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教學實錄】
教學反思:
由于本節課采取討論式和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課堂組織尤為重要。所以在課前我對班中的學生進行分組,8人為一小組,以便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和討論。通過探究活動,變接受、掌握為探究、發現,使學習過程最大限度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學習者的主動學習、生成學習和教師的嵌入式教學以及學習小組成員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者親身體驗到從識別目標到提出和達到目標的全過程。在課堂上,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和啟發”,即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當學生的思考和探索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啟發、提示、點撥,以幫助學生順利地開展探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