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一般原則
《技術與設計1》(蘇教版)第三章第二節
單擊此處下載設計的一般原則ppt
一、教材內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有選擇性地介紹了設計的七個原則,是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創造的核心內容。它是本冊教材學習的重點,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設計創造熱情的關鍵內容。這一節內容的學習需要2課時,本課是第一課時。本節內容重點學習四個原則:創新原則 實用原則。 本節內容是讓學生“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及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的同時,在實踐中感受和欣賞設計的樂趣,激發學生對技術和設計產生濃厚興趣和學習欲望。通過學習,有利于展開后面各個設計環節的學習,而且可以更有效地把握設計過程,進行設計評價。
二、教學學習對象分析
1.教師與學習對象分析
本節內容知識點多,結構緊湊,而每一個知識點在知識范圍上深度廣度都可以擴大,學習活動可多樣化,但由于時間有限,學情所限,教師在闡述時要盡量深入淺出,把握好度,在最有限的時間內傳授給學生最準確和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技能,挖掘學生內在的創作熱情,激發學生自我探究的興趣和親身實踐的欲望。
學生在生活中已產生了一些零散的,非自覺的設計的觀念,但對知識化的設計的原則并不了解。而高一年級的學生在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同時學生的辨證思維也處在蓬勃發展期,為學生對設計的一般原則的理解打下了基礎。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學會了設計的一般過程,但對真正設計的思考和自我創作缺少經驗和遵循依據。難以理會設計原則的豐富內涵及相互之間的聯系和制約。因此,形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內涵及巧妙適用。
(2)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存在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關系。
(3)能遵守原則,進行簡單的設計與制作。
2.過程與方法
(1) 初步掌握發明創造技法中的簡單方法:組合法 結構改進法
(2) 培養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的能力。學會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發展辨證思維能力,用發展、聯系的觀點看待多元素之間的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辯證地看待設計原則間關系以及在人文和社會倫理道德大環境下正確使用設計的原則;(2)培養對設計的興趣和想象力,提高審美意識,增強面對技術世界的熱愛。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材重點
創新原則 創新技法中的組合法 結構改進法 功能拓展法 實用原則
2.教材難點: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的含義及原則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
五、教學策略
1. 根據“最臨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創設獨立探索,協作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沿著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2.采用直觀教學法,通過舉例、圖片和實物展示,促進對設計原則的理解。通過典型和常用的創新技法,激發創造動力,領會遵循設計原則的意義;
3.采用探究式教學法,以教材內容為基本探究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通過個人、小組、等多種討論解答和嘗試活動,立足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經歷,“做中學”和“學中做”,以學生的親歷情境、親手操作、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力求使學生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之間和諧合作的能力,體驗交流合作的樂趣,推進學生對結構知識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自我探索,自我解決問題的良好個性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