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藝術的特點》
課時:一課時 課型:欣賞課教材分析
教學對象:高一學生
教學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建筑藝術的特點,有所了解,有所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欣賞建筑藝術的能力,提高藝術欣賞水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重難點:能讓學生比較全面的了解建筑藝術的特點,以及學會從哪些方面去欣賞優秀的建筑。
教學工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建筑對于我們每個人,都因該是非常熟悉的,現在還有人不住房子而住山洞,那就是野人了。我們逛的超市,讀書的教室,還有體育館,這些都是建筑。但作為美術的建筑我們又顯得陌生,建筑就是房子嗎?(提問)除了房子,橋梁,陵墓,紀念碑等都屬于建筑。所以,比較準確地講,建筑是利用物質材料創造一種供人們從事各種活動的人為的空間。某些紀念碑、橋梁等建筑雖然沒有供人使用的內部空間,但卻為人們創造了一個新的外部空間。但是,建筑作為一種藝術,它與一般主要供觀賞的繪畫和雕塑藝術具有明顯的區別,它與工藝美術一樣是有實用價值,不象一張油畫、或一座雕塑只供人們欣賞。(舉例子:見漫畫,說明作品中存在什么問題)總結得出結論:建筑不僅要考慮美觀,還要注意其實用性和牢固程度。我們去買房子不是都十分注重房子的套形、所處地點、朝向,還有房子的外形是否氣派。外灘的房子價格高,正是因為他具有這些優點。所以,"實用、堅固、美觀"被稱為構成建筑的三要素。評價建筑的藝術性,不僅僅是看它的造型和裝飾是否美觀,還要看它是否做到了實用、堅固、美觀的統一。這也是欣賞建筑藝術的基本出發點。
二、講授新課
1、建筑的藝術特征:
意大利現代著名建筑師奈維認為:"建筑是一個技術與藝術的綜合體。"美國現代著名建筑師賴特認為,建筑是用結構來表達思想的科學性的藝術。總之,優秀的建筑不僅要設計師去設計,還要由能工巧匠將他造出來,所以建筑具有技術和藝術的雙重性。具有藝術的特征。(作品欣賞)
(1)建筑形象和表現的多樣性
任何一種建筑都具有自己的建筑形象。這就是通過各種結構、造型體現的建筑的外觀。古往今來,許多優秀的建筑匠師巧妙地運用了空間、形、線、色彩、質感、光影等表現手段,創造了許多優美的建筑形象,給人以精神上的感受。(天壇與江南民居對比)
(2)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歷史性和時代性
建筑具有許多社會文化的屬性。一是它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建筑形式。不同的地區,由于氣候、地理、文化等條件的不同,從而形成建筑形式的地域差別。同一民族,由于地域條件的不同,建筑形式也不一樣。(帕特農神廟與---------雅典衛城)
二是建筑的歷史性和時代性。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形態,具有較大的差別。現代建筑與古代建筑的差別就更明顯。象上邊欣賞過的天壇與現代的江南民居就具有相當大的差別。所以,歐洲人把他們以石料為主要建筑材料的古代建筑稱作是"石頭的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