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一般過程
一、教學內容分析
《設計的一般過程》選自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技術與設計 1 》第三章《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教材內容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案例分析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旨在使學生從實際的問題情景中,獲得具體而直觀的認識,通過親歷設計過程,體驗并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包括發現和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還要使學生知道設計過程可能產生多個方案,理解設計方案需要不斷優化。本節是第三章三大內容(過程、原則、評價)中的一個重點,也是通用技術第一模塊的重點基礎內容,對以后的學習具有奠基作用。本節的教學重點是掌握設計應遵循的一般過程,宜側重于“制定設計方案”的認知和經歷設計的全過程。
教材列舉的“便攜式小凳”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對于學生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具有極佳的示范作用。但因案例中的設計剖析十分透徹,學生的再設計很難有新的突破,同時,考慮到我校的教學設備條件所限,擬將設計載體改為“簡易譜架”的設計。
二、教學對象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技術與設計及其關系的相關知識,對技術及設計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但是對如何進行設計,如何規劃設計還沒有清楚的認識和體驗,對設計過程充滿陌生感和好奇心。通過本節的學習,將使學生在總體上把握設計的一般過程,并初步運用于設計實踐中,為后續的系統學習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
。2)知道設計過程中可能產生多個方案。
。3)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
2、能力目標
能運用設計的一般過程進行設計活動。
3、情感目標
養成在設計活動中遵循科學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的嚴謹態度。
4、教學重點
掌握設計應遵循的一般過程。
5、教學難點
能自覺地將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運用在設計活動中。
四、教學策略
1、借助多媒體室展示課件及設計實物(折棍、工藝畫),以擴充課堂容量,獲得直觀效果和真實體驗。
2、按課本內容順序,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過程的案例分析為主線,展開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把知識點的學習置于具體的情景當中,通過具體的案例的分析,使學生對設計過程從模糊認識升華至理性分析。本課雖然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分析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但是,為了使學生有更多體驗,拉近學生與設計的親近感,使他們認識到設計人人可遇、人人可為,我提供了許多自己的設計作品作為輔助案例。尤其“折棍”的實物教學,具有典型性,通過展示、簡介、演練、評價、交流及圖解展示,獲得直觀生動的教學效果。
3、論述設計的一般過程后,進一步分析“工藝畫制作過程”案例,與前面所學的“一般過程”對比,加深理解。因展示精美的各種工藝畫,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設計熱情。
4、教學中注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交流、總結,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獲得不同的體驗和發展。注意引導學生認識設計的一般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知道設計過程可能產生多種方案,必須有優化方案的意識。
五、教學準備
1、準備各種不同種類的工藝畫(植絨畫、蛋殼畫、紙貼畫、紙漿畫、線貼畫等,選用初中學生“工藝畫制作”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