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課程中創業意識的培養初探
關鍵字:課程改革、技術課程、創業意識、高中學生摘要:社會,“創業”是一個熱點問題,創業需要創業意識的培養。創業意識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應該是高中階段或者說更早的教育階段中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培養。技術課程在創業意識的培養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給其它學科起到示范的作用。
當今社會,“創業“是一個熱點,是個熱門的話題。高中《技術課程標準》的前言中提出:“技術課程……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一定的人生規劃能力。”在這里,課標明確提出技術課程在教學中應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的培養。但在教學中發現,大部分的學生對于創業的概念基本為零,對于創業的意義還是不夠了解,可以說,學生幾乎沒有創業意識。
首先,創業意識是一種教育理念,新課程改革為我們引入了這樣一個新的教育理念。教育部xx年制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就提出:“特別強調使學生:‘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職業意識、創業精神和人生規劃能力’”。可是這樣一個極具有亮點的教育理念在幾年的教育實踐過程中被許多教師所忽視了。在網上搜索發現,“中學生創業”這樣的新聞報道極少,縱觀國內的研究發現,關于在高中教學過程中主動地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培養的課例極少。這說明一個事實:創業意識被我們教師忽視了。在高中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嗎?如何去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這是一個應該引起我們重視的課題。
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創業不分貴賤,創業存在于各個行業中,科學家、工程師、律師、醫生、工人、農民,其人生道路上總會有面臨創業的機遇和選擇。能不能在關鍵的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把握住創業的最佳機遇,重要的就在于是否具有創業意識。無論是什么樣的學生,不管是學習成績好還是成績不佳,都應該具有創業意識。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培養,可以幫助其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明確學習的目的性,從而及早對未來人生做出規劃,確定人生的發展方向。經常會看到,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其學習是為了什么?他們不知道,他們的心里面想的就是只有一個:“讀書、考試,上好的大學“。而當這些學生到了大學時,卻發現所學的專業不是自己喜歡的。不喜歡的專業為什么當時會去報考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對自己的未來和人生之路沒有做出規劃。
對于弱勢學生來說,創業意識還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在教學中,還會有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對未來的發展發向不明確,對人生之路沒有及早規劃,結果其學習的目的性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這些學生早早地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結果成績變得不理想,甚至不愛讀書。這樣的一些學生是不是就是沒用了,不能成為人材呢?事實相反,社會上可以看到有許多成功的人士其學習成績并不是很好,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學習成績不好照樣可以成為人才。那么,在教學中,我們對這些學生應該怎么辦?如果我們換種方式,加強對這些學生進行創業意識的培養,也許可以幫助其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明確學習的目的性,從而及早對未來人生做出規劃,確定人生的發展方向。即使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是不能得到提高,但是,通過創業意識的培養,也許他們可以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最終也可以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