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藝術性
三、優秀建筑藝術欣賞:
(作品欣賞:由學生去體會,找出作品中的美,并講出理由,學生每欣賞一幅作品后,教師作必要總結)
1、著名的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
2、飛云樓在萬榮縣解店鎮東岳廟內,相傳始建于唐,現存者建于明正德元年(15xx年)重建。樓面闊5間,進深5間,外觀三層,內部實為五層,總高約23米。底層木柱林立,支撐樓體,構成棋盤式。樓體中央,四根分立的粗壯天柱直通頂層。這四根支柱,是飛云樓的主體支柱。通天柱周圍,有32根木柱支擎,彼此牽制,結為整體。平面正方,中層平面變為折角十字,外繞一圈廊道,屋頂輪廓多變;第三層平面又恢復為方形,但屋頂形象與中層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頂。飛云樓體量不大,但有四層屋檐,12個三角形屋頂側面,32個屋角,給人以十分高大的感覺。各層屋頂也構成了飛云樓非常豐富的立面構圖。屋角宛若萬云簇擁,飛逸輕盈。此樓樓頂,以紅、黃、綠五彩琉璃瓦鋪蓋,木面不髹漆,通體顯現木材本色,醇黃若琥珀,樓身上懸有風鈴,風蕩鈴響,清脆悅耳。飛云樓樓體精巧奇特,像這樣造型繁麗的建筑在宋元繪畫中出現很多,但實物保存極少,所以它具有重要的價值。
3、羅馬小體育宮,采用了一種新穎的建筑結構,并且有意識地將結構的某些部分,如在周圍的一圈丫形支架完全暴露在外,混凝土表面也不加裝飾,這些支架好似許多體育健兒伸展著粗實的手臂承托著體育宮的大圓頂,表現出體育所特有的技巧和力量。正是這種結構的美,使這一建筑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4、北京五塔寺:這是一種金剛寶座式塔是一種群體塔,俗稱"五塔"。藏傳佛教大量采用此種五塔形式,因寺內建有五塔,故俗稱五塔寺。
金剛寶座塔由寶座和石塔兩部分組成。寶座為7.7米的高臺,系磚和漢白玉砌成,分6層,逐層由下而上收進0.5米,外觀莊重。最下一層為須彌座,其上5層,每層是一排佛龕,每個佛龕內刻佛坐像一尊。寶座頂上平臺,分列方形密檐式石塔5座:中央大塔13層,高約8米,象征毗盧遮那佛;四角小塔各11層,高約7米許,東塔象征阿輇佛;南塔象征寶生佛;西塔象征阿彌陀佛;北塔象征不空成就佛。5塔所象征的佛稱五方佛。各塔均由上千塊預先鑿刻好的石塊拼裝而成。寶座南北正中辟券門,塔內有石階44級,盤旋而上,通向寶座上層平臺。臺上還蓋有下方上圓琉璃罩。塔座和塔身遍刻佛像、梵文和宗教裝飾。中央大塔刻一雙佛足跡,意為"佛跡遍天下"。五塔寺金剛寶座塔各部分比例勻稱,給人以堅實而不可動搖的印象。
四、課堂總結
建筑對于一個城市,可以說是象征和標志,一個城市是否興旺和發達,建筑起著門面的作用,這幾年,我們瑞安發展相當快,萬丈高樓平地起,陽光假日大酒店、瑞安大廈、國際大酒店等等,氣派非凡,足以體現出我們瑞安在騰飛。
今天我們了解了建筑藝術,對于建筑藝術,已經不再陌生,我們可以以專業的方式去欣賞這些建筑藝術。看看這些建筑是否優秀。
板書設計
1、建筑的性格美
2、建筑的造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