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與設計”教學建議
若教師選擇其他試驗載體,則應準備相應器材、材料和工具。
四、課時安排
本單元建議使用10學時,具體安排可參考下表。
節次 內容 建議學時數
第一節 控制的手段與應用 2
第二節 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與方式 2
第三節 閉環控制系統的干擾與反饋 3
第四節 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施 3
合計 10
五、教學建議
1、教師需查閱有關自動控制方面的書籍,重點對開環控制系統和閉環控制系統其及它們之間的異同進行研究和分析。
2、教師除了選擇教科書中的試驗和設計案例外,還可根據學生對控制系統的理解水平,有針對性地選擇其他小試驗和設計載體,并指導學生收集資料和實物。
3、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恰當安排課內時間,對于學生方案設計的討論和點評,可放在課內進行,而方案設計的思考過程以及設計作品的制作形成過程,則可以“家庭作業”的形式放在課外,以解決課時不夠的問題。
六、教學評價
1、對學生技術試驗的評價,應注意緊扣試驗目標和試驗要求進行,例如制作小猴動作控制的小試驗,教師評價學生試驗是否成功的首要標準應該是小猴的動作是否與線的拉動有對應關系,也就是這一控制系統的輸入與輸出之間的對應關系,而非小猴做得是否逼真可,進而還可進一步評價當給以較小的輸入量時,是否有輸出動作對應。
2、對學生設計制作的作品評價也應如此。通過觀察學生在完成實際的設計制作任務時的表現,來評價其知識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運用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表現性評價強調的是做,而不是知道,一般較少有單一正確的答案,多種行為表現和問題解決的方案都可以認為優秀。
3、本單元結束后,將面臨著學生的學分認定。學分認定當然是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
過程性評價可以根據學生在本模塊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記錄進行衡量。終結評價不排除書面測試這種方式,關鍵是教師應事先規劃測試的內容、目標、不同內容所要求的能力層次和恰當的題量,并設計有效的測試題目。教師在終結評價時還應設計1——2道操作試題,試題的設計一定是使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可做完,并能客觀地反映學生操作水平的題目。
七、參考資料
1、《控制論》,羅伯特•維納,科學出版社
2、《自動控制與系統工程》,宋健,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3、《控制控制基礎》,王積偉,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