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建筑結構設計》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是江蘇版《建筑及其設計》中的第二單元 建筑結構及其簡單設計 中的第三節。在第一節建筑結構類型中,主要講述了建筑物承受的荷載、重點介紹了由受力構件組成的建筑結構及其類型,按照受力構件的材料可分為:木結構、磚石結構、鋼筋混泥土結構以及鋼架結構等;按照建筑結構受力情況分為:柱、梁板結構,拱券結構,桁架結構、鋼架結構,懸索結構等等。在第二節探索建筑結構的受力中,就第一節中的各種結構類型進行了受力分析,并進行了簡單的技術試驗。在此兩節的基礎上,本節課對各種建筑結構類型進行簡單的設計制作模型,并能進行簡單的技術試驗。
二、教學對象分析
在以上兩節的基礎之上,同學們對建筑的結構有了初步的理解,對各種結構類型產生了很大興趣,表現出較強的創作設計制造欲望,希望能制作出各種建筑結構的模型并能進行簡單的技術測試,深入了解各種建筑結構,因此,這節課主要讓他們分組做出各種建筑結構類型。
三、教學目標及分析
1.了解各種建筑機構,運用系統的方法確定建筑機構的各受力構件。
2.制定模型制作的流程,完成模型的制作,能夠對模型的進行正確的評價。
3.讓同學們感受小組合作的樂趣和重要性,體驗設計與制作的成就。
4.教學重點:各種建筑結構,如拱券結構,桁架結構,懸索結構等及其各種結構的受力分析并能了解不同的建筑結構對建筑物穩定性和強度的影響。
5.教學難點:具體建筑結構受力構件的分析與設計及其各構件之間的連接設計。
四、教學策略及媒體運用
在第二單元建筑結構及其簡單設計中,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建筑結構的含義以及各種結構類型,并能對其進行受力情況的分析,從而得出影響建筑物穩定性和強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同學們了解建筑結構的基礎上,讓他們分組研究某一個結構類型,繪出設計圖紙,并根據圖紙統籌取料,設計制作出建筑模型,進而進行簡單的技術試驗,最后分析總結各種建筑結構的特點。
五、教學準備
設備:組合鋸床、鉆床、磨床、車床;電腦等
材料:桐木板(16×10cm)、直尺、膠水、什錦銼、砂紙等
六、教學過程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預期目標
設計思路
知識回顧
講述各種建筑結構如:拱券結構,桁架結構、鋼架結構,懸索結構等
根據各種建筑結構類型,繪制簡單的結構圖形,并進行簡單的穩定和強度等方面的分析。
鞏固知識,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各種建筑結構
搜集資料
提供建筑網站和建筑方面的書籍
上網查找資料以及翻閱圖書,查找各種建筑結構圖,詳細了解它們的結構。
鍛煉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法,多渠道搜集信息。
設計繪圖
根據材料和設備,提出設計要求。
繪制建筑結構設計圖
注明尺寸以及構件之間的連接方式。
體驗設計全過程,培養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
模型制作
準備好設備和各種材料
根據設計圖紙取料,自己制作建筑模型
使學生掌握一定 的制作技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