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科技熱點,點燃學習激情——《“嫦娥工程”專題講座》教學實錄
師:下面還有讓我們開心的事:“嫦娥”在飛離祖國大陸前專程趕來廈門和我們“道別”來了。讓我們看一看當時的情景。
[屏幕顯示廈門天文愛好者拍攝的照片]
師:當天傍晚,許多天文愛好者齊聚狐尾山氣象臺,早早地就架起了他們的“長槍短炮”恭候“嫦娥”的“駕臨”。而他們也確實不虛此行、滿載而歸:左邊這幅是專程從蘇州趕來的天文愛好者拍攝的,火箭的飛行軌跡在天空中留下了一條優美的弧線;右邊這幅則是咱們廈門的天文愛好者拍的,當時錄制的電視報道被中央一套轉播。可見:是我們廈門的天文愛好者用自己的鏡頭向全國發出了喜訊;與此同時,是我們廈門人民代表全國人民和“嫦娥”依依惜別——這是所有廈門人和準廈門人的榮幸與驕傲!
僅僅是愛好者和普通群眾熱情就如此高漲,業內人士的心情就不言而喻了。而專業人員不僅在西昌有、在北京有,在我們廈門也有!他們是誰呢?(眾生疑惑)他們就是默默無聞、鮮為人知但卻在這次發射任務中立下大功的:廈門航天測控中心。
[屏幕顯示廈門航天測控中心此次任務的相關資料和現場圖片]
師:在此次對火箭的整個測控過程中,廈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可以說“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廈門測控中心功不可沒。那么他們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呢?我已經在屏幕上給出了一些資料,下面請一位同學來為大家熱情洋溢的播報一下。(眾生都低下了頭,出現冷場)你就把自己想象成是中央電視臺的記者,正在測控中心里報道這里的工作情況,你想一想應該怎樣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觀眾。有志從事新聞工作的同學:這是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啊。
[在眾生的推舉之下一名男生終于上臺,盡管不夠流利但情緒飽滿,還是贏得了一片掌聲]
師:好,感謝前方記者的精彩報道!雖然整個測控過程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是測控中心卻要用幾年的時間來精心準備,這期間的緊張忙碌、枯燥乏味和困難與挫折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科研人員必須要耐得住寂寞、頂得住壓力,最終才能厚積薄發;而一旦苦盡甘來,為祖國和人民贏得的榮譽會讓他們覺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便油然而生——科研的魅力正在于此。
除了天文愛好者和科研人員,還有一群人也密切的關注著“嫦娥”,他們就在我們身邊,看看他們是誰?
[屏幕顯示我校天文協會當天觀測活動的照片。一看到自己的校友,學生們頓時興奮了起來,爭相指出自己的熟人,無不感到驚異與新奇]
師:也許是你的熟人、也許每天在校園里與你擦身而過——他們都是我們雙十中學天文協會的同學們。當晚他們在人民會堂旁的草坪上開展觀測活動,受到了眾多媒體的采訪。看到這張照片左上角的臺標了嗎?(眾生看到中央一套的臺標后發出了感慨)沒錯,據說這段電視采訪也在新聞聯播中播出了。這些同學們面對鏡頭侃侃而談、非常激動,但即使是在那么興奮的狀態下,他們依然很鎮定:說話有條不紊,思維清晰敏捷,很好的展現了我們雙十學子的風采。總之,這次天文協會的表現是我們所有雙十人的驕傲!
好了,對于當時現場的回顧就告一段落,下面進行后續的跟蹤報道。
三、火箭殘骸的善后處理介紹、講解整流罩作用及各設計原則間的關系
[屏幕依次顯示長三甲火箭殘骸與整流罩殘骸圖片,并介紹墜落地點與善后處理情況(一級火箭殘骸墜落在貴州省;整流罩殘骸掉落在廣東省,已被護送到韶關軍分區,日后將運回北京。兩地均未造成任何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