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二節 工藝
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1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節 工藝
一、 教材內容分析
前三章已經學習了設計的基本知識和設計過程的第一階段(方案設計階段)。這節課講述模型或原型制作中的“工藝”部分是學習模型或原型制作的基礎;在學習模型或原型制之前,必須先引導學生了解認識——工藝,讓學生從中體驗和領悟到技術操作的要領和方法,從而學會選擇合適的工藝和使用合適的工具、設備進行產品加工。這一節課要上得好壞非常重要,上得好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以后學習模型或原型制作的興趣,也有利于后面的評價環節作測試準備。
教材的重點:怎樣正確使用金屬材料加工的工具與方法。
教材的難點:對模型制作把握的準確性
二、 教學對象分析:
工藝對于學生來說并不太熟悉,但工藝對于技術產品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產品質量的保證,對提高生產效率起著重要作用。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同,本節內容旨在讓學生認識工藝,了解一些常用金工工具和設備,學會金屬材料的幾種常見加工方法即可。
三、 教學目標:
1.能夠結合生活中所熟知的簡單工藝,知道工藝的含義和常用工藝的種類;
2.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設備,學會金屬材料的鋸削、銼削和鉆削等加工方法;
3.懂得工藝的重要性:工藝是產品制作的基礎;
4.能根據設計方案和已有條件選擇加工工藝、工具和設備,并能正確、安全地操作完成;
5.在講述常用工藝和工具、設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技術素養。
四、 教學策略及方法:
運用引導探究法教學和模仿法教學。首先從生產、生活中的工藝講起,列舉常見產品的工藝,如裝備工藝、制茶工藝、手工工藝、金屬加工工藝等,再引入到新課題的教學活動中。接著讓學生做一做安裝電話機底板或電子計算器的后蓋等試驗,然后請學生歸納操作工藝;這樣,學生就有了親身的體驗。
在實現教學的過程中,圍繞著教學的目標展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對技術課程學習的興趣而進行自主學習,老師指導和引導學生自行分析、討論,加深對工藝在產品制作的重要性的理解。演示過程中,留給學生一些疑問,讓學生在操作中注意,引起重視。
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分組合作,讓學生自由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的交流、討論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師要邊走邊觀察學生操作,及時幫助解決疑惑的問題。
五、 教學準備:
1.教學器材
教學器材以38人為一個班級,可采用以下配置:
(1)劃線工具:劃針、鋼直尺、角尺、劃規、樣沖 各39件
(2)轉盤式臺虎鉗(鉗口寬度可選擇100mm) 39臺
(3)調節式手鋸架(qb-1108-91)39件
(4)鉗工銼:齊頭扁銼(長度250mm,中銼紋) 39把
半圓銼(長度250mm,細銼紋) 39把
(5)斬口錘(0.25kg)39把
(6)臺鉆 2-4臺
(7)常用的手用圓板牙(又名螺絲板牙)及配套的圓板牙架(又稱圓板牙絞手)
(8)手用絲錐(又名螺絲攻)及絲錐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