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高中歷史教案 > 高一歷史教案 >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精選3篇)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

發布時間:2023-10-08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精選3篇)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 篇1

  專題二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一節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

  〖課程內容標準〗:簡述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教與學目標具體化〗

  1.知識和能力方面:理解分析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以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掌握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基本史實,民族工業興起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運用資料和圖片,教師引導學生主導,共同探究問題。學生學會比較法、閱讀法等。

  3.態度、情感、價值觀方面:理解民族工業興起的艱難,使自身的發展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培養民族感情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重點難點〗

  1.重點:民族工業興起的歷史背景;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發展第一個高潮概況。

  2.難點:理解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教學過程和知識結構

  一、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自然經濟加速解體

  1、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的主要特點:

  2、找一找:自然經濟解體過程(1) —— (4)

  3、想一想:自然經濟解體原因:

  (1)內部原因:

  (2)外部原因:外國資本主義有入侵——主要原因

  4、理解:自然經濟解體,經濟結構變動

  表現:①鴉戰后…… ②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 ③甲午戰爭以后……  

  ①外國商品在中國市場大量增加,經營對華貿易的洋行大量增加。

  ②中國手工業方面土貨滯銷,使中國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發展,日益商品化。

  ③外國商人從中國大量收購農副土特產品,中國商品出口大量增加,并受外商操縱、依賴世界資本主義市場需要。       

  ④中國商業和金融業也發生了變化,買辦和買辦化的商人開始出現,貿易中心由廣州轉移到上海。

  5、想一想:自然經濟解體,中國經濟結構變化影響:

  二、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閱讀課文,自習:近代民族興起的時間、地點、產生有兩條途徑、表現。

  分析和思考:興起和促進發展的原因:

  ①

  ②

  ③

  三、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第一個高潮)

  1、時間:

  2、原因:

  3、表現:

  4、特點:

  5、初步發展的重要意義:

  【探究學習】有人說: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是“歐風美雨”的產物,你認為這一說法正確嗎?

  【課堂檢測】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中國近代資本主義企業之“近代”的實質是(  )

  a.由私人投資舉辦b.存在雇傭關系

  c.使用大機器生產 d.產生和發展于中國近代

  2.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未能充分發展的根本原因是(  )

  a.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b.民族資產階級沒有政治地位

  c.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弱d.近代中國社會形態的制約

  3.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標志是(  )

  a.  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     b. 英國對華商品輸出

  c.  西方列強控制中國海關 d.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出現

  4.鴉片戰爭前,中國商人將經營所得利潤用于買田置地,對近代經濟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是( )

  a.  資金短缺        b.  勞動力缺乏c. 購買力低下       d.  喪失國外市場

  5.鴉片戰爭前,導致中國商人將經營所得利潤用于買田置地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經濟   b.商品經濟c.社會動蕩d.商人本性

  6.中國近代民族工業首先出現于(  )

  a.  沿海地區   b.  內陸地區c.  東北地區d.  沿江地區

  7.中國近代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  )

  a.重工業b.輕工業c.化工工業d.基礎工業

  8.鴉片戰爭后,導致中國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加強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 b.棉花、花生和茶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

  c.自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d.買辦和買辦化商人的出現

  9.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的的條件是(   )

  ①勞動力市場        ②商品市場          ③國際市場          ④技術條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洋務派創辦的近代民用企業的形式不包括(   )

  a.官辦    b.官督商辦    c.官商合辦    d.商辦

  11.民族企業家張謇創辦的企業是(  )

  a.發昌機器廠    b.繼昌隆繅絲廠 c.大生紗廠      d.新洋灰公司

  12.19世紀70年代前后,中國社會經濟方面的新變化主要表現在(  )

  a.社會經濟開始陷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b.產生了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c.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d.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1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能夠在19世紀70年代前后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鴉片戰爭前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b.西方列強入侵的影響

  c.洋務運動的誘導d.外商企業的刺激

  二、材料解析題

  14.閱讀下列材料,圍繞中國民族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談談你的認識。

  材料一  無錫業勤紗廠的楊宗濂、楊宗瀚兩兄弟,他們的父親做過知縣,“居官積廉俸,置田兩百畝。”楊宗濂本人做過長蘆鹽運使。1896年,他兄弟兩人集股創辦業勤紗廠。但在創辦紗廠后,又以母親的名義,一手買下“足以千畝莊屋一區”。

  ——《中國近代史常識》

  材料二  洋煤……進中國口岸,每噸只完稅五分……中國土法所挖之煤,每噸稅三稅……所以厘卡(內地關卡),仍需照納……所以交費金多而價值貴,無及洋產之廉也。

  ——鄭觀應《盛世危言》

  材料三  許多民族落落工礦企業每當資金困難時,往往就向外國銀行借款,如有名的上海商務印書館、南通大生紗廠以及南潯鐵路等企業均曾向日本借款,或多或少地受到日本資本的操縱。

  材料四  1893年,重慶開了一個聚昌火柴廠,英商怡和洋行立即運幾箱火柴到重慶和它競爭。聚昌火柴廠要求政府加以干涉,但賣國的封建政府卻蠻橫地下令:“不許華人在該處再開,不得禁止洋商販運貿易。”

  ——《中國近代史常識》

  1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市拓展所及,建筑盛則農田少,耕夫織婦棄其本業,而趨工場,必然之勢也。”

  材料二  著名民族資本家劉鴻生講他起家的歷史時說:“我讀完大學一年級時,為了負擔起家用,作了開灤煤礦的買辦。開灤煤礦當時在英國人的手中,銷路不好,我曾絞盡腦汁使開灤的煤在長江流域打開銷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于煤的銷路增加,我的收入突然大增……短短幾年的煤炭推銷工作,使我突然從一個貧寒的大學生成了百萬富翁。后來,我用這些錢先后投資火柴廠、水泥廠、毛紡廠等工廠”。

  材料三   廣東的買辦陳廉伯,其祖父陳啟源是中國第一個近代機器繅絲廠的創辦人,他一家祖孫三代都是經營民族繅絲工業的資本家。而到了陳廉伯經營時期,他利用繅絲工廠較為雄厚的經濟力量攀附英國商人,成為廣東匯豐銀行的買辦,使自己的資本從屬于外國商人的需要,以求獲得更大的利潤。

  ——以上均摘自《中國近代經濟史略》

  請回答:(1) 材料一說明了什么?

  (2) 你如何看待劉鴻生的發家史?

  (3) 你如何看待陳氏家族經營方式的變化?

  (4) 根據以上材料,你認為決定材料二現象的因素是什么?

  三、問答題

  16.一般認為“中國的民族工業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請結合史實概括說明這一結論,并指出這種狀況導致了哪些政治現象。

  學習參考與答案

  一、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自然經濟加速解體

  1、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的主要特點:

  ①以地主土地所有制為主,農民沒有或很少占有土地。

  ②家庭手工業與小農生產相結合的自然經濟,一直在中國社會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

  2、自然經濟解體過程

  (1)鴉片戰爭前夕,中國的自然經濟已經有了某種程度的分解,但是農村中“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并沒有多大的變化。(2)鴉戰后,中國的自然經濟解體加速。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標志著自然經濟開始解體。(3)從19世紀60年代起,自然經濟解體的速度進一步加快。(4)甲午戰爭以后,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

  3、自然經濟解體原因:(1)內部原因:商品經濟有所發展(2)外部原因:外國資本主義有入侵——主要原因①鴉戰后,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擴大了對中國的商品輸出,輸華貨物總值顯著增加

  ②第二次鴉戰后,侵略者控制了中國海關,強迫清政府增開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同時又獲得了內河航運和內地通商等特權,急劇地增加了對中國的商品輸出,并打入內地市場。中國的冶鐵及鐵器制造業、榨油業、制糖業、絲織業、制茶業等手工業部門遭到沉重打擊。③甲午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列強競相在中國建工廠、設銀行、修鐵路、開礦山,大量輸出資本,同時繼續增加商品輸出。

  5、自然經濟解體,中國經濟結構變化影響: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①自然經濟的破壞,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

  ②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

  二、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1、興起的時間:19世紀70年代前后,

  2、興起的地點:首先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出現。

  3、產生有兩條途徑:

  ①一種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華僑等,投資于近代工礦企業;

  ②另一種是部分手工工場開始采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4、興起和促進發展的原因:①自然經濟的破壞,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②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以“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形式創辦的近代民用企業,也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③外商企業的刺激(技術和設備、先進的生產方式、利潤)

  5、表現:①1866年,方舉贊、孫英德在上海虹口創辦發昌機器廠。②1873年,廣東南海商人陳啟源在南海創辦繼昌隆繅絲廠,產品行銷歐美,獲利頗豐。③從19世紀70年代到甲午戰爭前,民族資本新開設的資本在1萬元以上的工礦企業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設廠約為兩家,投資總額合計470萬元,每年新增投資額平均約20萬元。

  ④民族工業主要分布在繅絲業、棉紡織業、面粉業、火柴業、造紙與印刷業、船舶修造業、機器制造業以及采礦業等幾個部門。

  三、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第一個高潮):

  1、時間:從甲午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

  2、原因:①甲午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大量輸出資本和繼續增加商品輸出,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擴大了商品銷售和勞動力市場,也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某些客觀條件。

  ②在嚴重的民族危機刺激下,許多人紛紛呼吁“設廠自救”、“實業救國”,以挽救民族危機,

  ③在內外交困的嚴峻形勢下,清政府諭令各省“多設織布、紡綢等局,廣為制造”,中國的民族工業獲得了初步發展。

  3、表現:①張謇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南通創辦大生紗廠,后又創辦輪船、面粉、冶鐵、銀行等企業,成為一代工商巨擘。②據統計,1895—19xx年,資本在10萬元以上的新建工礦企業全國有549家。1894—19xx年,民族資本工業發展的速度為15%。著名的民族工業企業有:張謇在江蘇南通創辦的大生紗廠;榮宗敬、榮德生在江蘇無錫創辦的保興面粉廠;周學熙在河北唐山創辦的新洋灰公司;劉懋賞、馮濟川在山西成立的保晉礦務公司等。③特點: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內地很少;絕大部分是輕工業,如紡織業;采礦、冶金、機器制造等重工業則很少(因:資金少,技術力量弱。);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探究學習】這一觀點有其合理性但并不完全正確。因為:在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影響下,中國封建自然經濟逐漸解體,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勞動力與商品銷售市場;外資企業的設立帶來利潤的刺激,促進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但在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產生之前已有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部分是由于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而來。

  【課堂檢測】

  一、選擇題

  1.c  2.d 3.a  4.a  5.a  6.a  7.b  8.a  9.a  10.d  11.c  12.b  13.b

  二、材料解析題

  14.(1)概況:中國民族資本家大多來自于封建官僚、地主,他們本身與封建主義有聯系;民族資本在市場上無法與外商企業競爭,在技術、資金方面還依賴于外國資本主義;中國民族工業還受到本國封建政府的剝削。

  (2)認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 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是非常艱難的,民族企業要發展,必須推翻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

  15.(1)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的解體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

  (2)劉鴻生先當買辦,靠幫助外國人剝削中國人積累資本,是其罪惡的一面。但他賺錢之后投資于民族工業,成了民族資本家,又有其進步的一面。

  (3)陳氏祖孫三代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但陳廉伯卻由民族資本家變成了買辦,讓外國人利用他的資本剝削中國人,自己從中獲取更大的利潤。(4)民族觀念和愛國思想。

  三、問答題16.(1) 先天不足: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過程中;始終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束縛;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封建自然經濟占有絕對優勢,形成強大阻力。

  (2)后天畸形:輕工業發展較快,重工業基礎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3)政治現象:民族資產階級同時具有革命性和妥協性;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往往歸于失敗;中國必然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民主聯合政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建立。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 篇2

  高一歷史年級學科必修ⅱ教學案

  專題二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一、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

  【課程標準】

  1、 簡述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

  2、認識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教學要求】

  1、簡述鴉片戰爭后以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為核心的中國傳統經濟結構的變動。

  2、認識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3、簡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基本史實。

  【知識梳理】

  一、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一)表現:1、鴉片戰爭前:(1)家庭手工業與小農生產相結合的自然經濟,在中國社會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2)鴉片戰爭前夕,自然經濟有了某種程度的分解,商品經濟有所發展。

  2、鴉片戰爭以后: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解體的標志: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

  3、19世紀60年代起(第二次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解體的速度進一步加快。

  (二)解體的原因: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

  (三)解體的影響:自然經濟的解體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

  二、洋務運動

  1、背景:內憂外患。             2、本質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3、代表人物:(1)中央:奕䜣;(2)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4、主要內容:

  活動 旗號 活動成就

  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自強” 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最早)

  李鴻章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最大)

  左宗棠創辦的福州船政局;滿洲貴族崇厚創辦的天津機器制造局;

  創辦近代民用工業 “求富” 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煤礦;

  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

  籌劃海防  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創辦近代教育  創辦京師同文館等新式學堂;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等

  5、失敗標志:清軍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宣告洋務運動的失敗。

  6、積極作用:(1)洋務派引進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2)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在洋務派倡導下出現了,它們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新課標第一網

  1、背景:(1)中國封建社會中孕育著的資本主義萌芽為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加速了中國自然經濟的瓦解,為資本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勞動力和商品市場;

  (3)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創辦的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企業,也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

  (4)外商企業的刺激。

  2、產生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近代的含義是采用機器化生產方式)。

  3、產生途徑:a、官僚、地主、商人、買辦、華僑投資近代工礦企業

  b、部分手工工場采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4、產生地區: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

  5、著名企業:a、1866年,方舉贊、孫英德在上海創辦的發昌機器廠。

  b、1873年,陳啟源在廣東南海創辦的繼昌隆繅絲廠。

  6、主要特點: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以輕工業為主、分布不合理。

  (二)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1、原因

  (1)甲午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某些客觀條件。

  (2)在嚴重的民族危機刺激下,許多人紛紛呼吁“設廠自救”、“實業救國”。

  (3)在內外交困的嚴峻形勢下,清政府鼓勵民間設廠

  2、時間:從甲午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895-19xx年)

  3、著名企業:(1)張謇:南通,大生紗廠等(2)榮宗敬、榮德生:無錫,保興面粉廠

  (3)周學熙:河北唐山,啟新洋灰公司

  4、影響:

  (1)初步發展的民族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雖然很小,但有著重要的意義,

  它的產生和發展給中國社會經濟帶來了一股新氣息。

  (2)民族資產階級作為一種新的社會力量逐漸成長起來,開始登上中國歷史和政治舞臺。

  【合作探究】

  中國早期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興起的社會條件:

  1、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孕育的資本主義萌芽,雖然尚未形成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經濟,但它畢竟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賴以產生的重要社會條件。

  2、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加速了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從而為資本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市場和勞動力條件。

  3、外國資本主義創辦的在華企業,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起了帶頭、示范和準備技術力量的作用。

  4、洋務運動中引進西方先進科技,對人才的培養以及民用企業中對私人資本的吸收,都對稍后產生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起了促進作用。

  在以上各項條件逐漸成熟,到19世紀70年代前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誕生了。

  【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 c )1.如圖所示的家庭紡織業在鴉片戰爭后逐漸走向衰敗的主要原因是   

  a.自身的落后保守                                  

  b.國內市場需求的萎縮                             

  c.外來商品的沖擊

  d.官辦企業的壓制

  ( b )2.1872年9月15日,《紐約時報》有一篇名為“清國留學生抵達舊金山”的報道。與選派這批留學生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    c.維新變法    d.辛亥革命

  ( d )3.對鴉片戰爭前夕是中經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自然經濟有了某種程度的分解        b.商品經濟有所發展

  c.小農經濟沒有多大的變化          d.民族工業開始興起

  ( b )4.19世紀30年代,一位來華傳教士撰文說:如果不透徹了解中國歷史,要解決其長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問題將是徒勞的;如果這個民族與世隔絕的“秘密”不被發掘出來,那么,“將他們與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萬里長城就不能連根鏟除”。上述言論適應了當時西方國家   

  a.壟斷貿易的要求      b.商品輸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資本輸出的要求

  ( b )5.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                                                

  ①有利于中國農產品的商品化    ②對中國的小農經濟起了瓦解作用

  ③影響中國貿易中心的轉移      ④使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c )6.有學者認為,外國商品輸入造成中國自然經濟逐步瓦解……可以做為該觀點直接證據的是

  a.19世紀末鎮江海關報告稱“從前如江北內地各州縣,均用洋布,近則用土布者漸多”

  b.20世紀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擴所及,建筑盛則農田少,耕者織婦棄其本業而趨工場,必然之勢也。”

  c.1853年的《順德縣志》載:“女布(指土布)遍于縣市,自外洋以風火水牛運機成布,舶至賤售,女工幾停其半……”

  d.1850年,美國駐廈門領事說:“這里對棉織品的需要,和在廣州上海一樣,長期受到限制……”

  ( b )7.關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對當時中國社會的影響,下列表述不確切的是

  a.促進了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            b.延緩了中國社會半封建化的進程

  c.推動了中國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        d.改變了中國社會階級力量的構成

  ( c )8.著名史學家陳旭麓在《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提出“洋務運動,就其主觀動機而言,他們未必有真心打破舊軌,但他們的主張卻歷史的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若從洋務派所創辦的近代企業的角度來分析,這里“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的本質含義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兩方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

  b.有利于西學的傳播 

  c.瓦解了自然經濟,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d.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

  二、材料解析題

  閱讀材料:

  洋布、洋紗、洋花邊、洋襪、洋巾入中國,而女紅失業;煤油、洋燭、洋電燈入中國,而東南數省之桕樹皆棄為不材;洋鐵、洋針、洋釘入中國,而業冶者多無事投閑……,華民生計,皆為所奪矣。

  ——鄭觀應《盛世危言》卷七

  請回答:

  (1)材料反映了一種什么現象?這種現象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發展潮流?

  材料反映了西方侵略者打開中國大門后,由機器生產的大量物美價廉的工業品嚴重的沖擊著中國原有的經濟模式。

  這種現象反映出世界已經開始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機器生產必將代替手工作坊。

  (2)材料中所述的現象給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西方國家的經濟侵略一方面從中國大量掠奪資金,原材料,勞動力,嚴重阻礙了中國自身民族工業的發展,同時,他們的惡意競爭,也使新生的弱小的中國民族工業失去良好的發展空間;

  但是,西方侵略者的經濟侵略也破壞著中國的自然經濟和封建壁壘,自然經濟的破壞,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和商品市場,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同時,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式,這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史論共享】

  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鴉片戰爭后,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標志著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自然經濟的破壞,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的入侵逐漸使中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經濟附庸,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期間部分手工工場開始采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 篇3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民版必修ii第四課,主要講述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歷史背景、興起狀況、初步發展。第一目“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講述民族工業興起的歷史背景,這是本課重點。教學中通過補充材料,結合課本內容來說明鴉片戰爭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為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創造了條件。第二目“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講述民族工業興起的途徑、時間、代表企業、主要分布行業部門,教學主要按課文內容講述,不必補充材料。第三目“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講述民族工業初步發展的條件、時間、發展狀況、重要意義,教學中適當補充材料介紹民族工業初步發展的狀況。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廣泛,喜歡探究,有積極參與意識。

  由課前學情調查得知,學生雖然在初中歷史課上學習相關內容,但知道、理解的程度不是很高,只知道一些代表性企業,對民族工業興起的條件理解分析不夠,材料分析能力不足。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要了解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條件、興起與初步發展的狀況等方面史實培養學生深入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結合教科書和相關圖文資料,提高學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2.通過講述民族工業的興起、初步發展的條件,使學生理解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發展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的關系,并進一步去認識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對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3.通過相關資料的補充介紹,使學生認識到實業家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播放《天仙配》片段,(投影)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引自黃梅戲《天仙配》

  【教師提問】通過閱覽上述歌曲、投影,我們可以得到關于中國古代經濟結構的什么信息?

  【學生回答】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

  【教師】回答的很好。自然經濟在鴉片戰爭后發生了什么變化?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板書】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一、鴉片戰爭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教師】鴉片戰爭后外國商品大量進入中國市場,給中國社會經濟帶來很大沖擊,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

  (材料)1845年福州官員奏稱:洋貨“充積于廈口”,洋布、洋棉“其量既美,其價復廉,民間買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松太布市,銷減大半。”

  從福州官員的奏稱中我們得到什么信息?

  【學生回答】東南沿海地區的傳統手工棉紡織業受到很大沖擊,表明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教師】除了棉紡織業,中國其他手工業的發展情況怎樣呢?請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洋布、洋紗、洋花邊、洋襪、洋巾入這中國,而女紅失業;煤油、洋燭、洋電燈入中國,而東南數省之桕樹皆棄為不材;洋鐵、洋針、洋釘入中國,而業冶者多無事投閑。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勝枚舉。……華民生計,皆為所奪矣。”(選自鄭觀應《盛世危言》)(提問)這段材料告訴了我們那些情況?

  【學生】回答:在外國商品的沖擊下,榨油、冶鐵等其他手工業部門也逐漸衰落。

  【教師】很好。外國的侵略除了商品輸出外,還在中國收購原料。原料收購對中國社會經濟也帶來很大影響。請讀下面材料: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饑不可食,寒不可衣,末業所存,易荒本務。及自各國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爭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種愈多。(卞寶地《卞制軍政書》)

  以上材料告訴我們,外國侵略者在中國收購原料導致中國茶葉生產量、出口量增加。除了茶葉外其他原料如棉、絲等也大量出口。這種現象說明了鴉片戰爭后中國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并開始受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影響。

  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其他領域在外國侵略的影響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洋行、外國銀行、外國工廠在中國出現。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為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創造了有利條件。(提問)近代民族工業是何時產生的?怎樣產生的?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下面來學習第二目“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板書】二、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教師】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有三條途徑:洋務派創辦近代工業,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商人華僑投資近代工礦業,部分手工工場采用機器生產變為近代工業企業。

  【板書】1.洋務派創辦近代軍事、民用工業

  【教師】關于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同學們在初中已了解了些。(提問)下面請幾位同學回答幾個問題:洋務派創辦的近代軍事工業企業有哪些代表?有哪些重要的民用工業企業?為什么要創辦這些企業?這些企業的創辦對中國社會發展有何影響?

  【學生】(回答)略。

  【教師】這些同學回答的很好。洋務派創辦軍事、民用工業企業是為了“自強”、“求富”,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其中民用企業給洋務派官僚帶來很大利潤,對一些地主、商人產生刺激作用。于是這些地主、商人開始引進外國先進技術與機器,投資近代工礦企業。

  【板書】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起

  【教師】在近代民族資本企業興起過程中,除了受到利潤刺激部分地主、官僚商人投資近代企業外,還有在鴉片戰爭前產生的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在緩慢發展,受到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誘導。這些手工工場主采用機器生產使手工工場轉變為近代機器大工業。當然,這只是極少量。

  【教師】19世紀60、70年代至甲午戰爭前,是近代民族工業興起階段。這一期間民族工業企業數量在不斷增加,投資的行業部門范圍在擴大。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并看看下圖回答:19世紀60、70年代,有哪些民族資本企業?這些企業產生在哪些地區?為什么會首先在這些地區產生?(投影)(洋務運動時期創辦的主要企業分布示意圖)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提問)我們學習前兩目內容,了解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歷史背景、興起狀況。下面提出兩個問題讓同學們思考,作為課后思考題:民族工業的興起是歐風美雨的產物?民族工業的興起對階段中國歷史發展有何積極影響?

  在19世紀60、70年代產生后,近代民族工業在甲午戰爭后出現了一次高潮。這就是我們將要學習的第三目“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板書】三、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1、 初步發展的條件

  (1)自然經濟的進一步解體,擴大商品與勞動力市場

  【教師】提問:為什么在甲午戰爭后會出現一次發展高潮?

  【學生】回答:帝國主義列強侵略進一步破壞自然經濟,為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提供某些客觀條件;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國人呼吁“設廠自救、實業救國”的影響。

  【教師】回答的很好。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這三方面條件。首先,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展開資本輸出的激烈競爭,如設廠、修鐵路等;同時增加商品輸出,。帝國主義列強的經濟侵略擴大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商品銷售市場,既加深了中國社會經濟的半殖民地化,又在客觀上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某些可能和條件,如勞動力與商品銷售市場

  第二方面,清政府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準許各省“多設織布、紡綢等局,廣為制造”。其目的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緩解財政危機。這在客觀上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第三方面,許多人呼吁“設廠自救、實業救國“。這一方面以張謇為重要代表,(投影)介紹張謇事跡,然后提問:張謇放棄仕途投身商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這體現了什么精神品質?

  (材料)張謇,1853年出生于常樂鎮,1894年考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19xx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銜。19xx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實業總長,19xx年任北洋政府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總長,后因目睹列強入侵,國事日非,毅然棄官,走上實業教育救國之路。在南通開始了“實業救國”的實踐,1895年創辦大生紗廠,此后創辦了20多個企業。在興辦實業的同時,張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實業”的思想。在南通興辦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業。毛澤東同志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時曾說:“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

  【學生】回答:民族危機嚴重。愛國主義。

  【教師】回答的很好。在近代,有許多如張謇一樣的愛國實業家,他們不顧各種困難、阻力,堅持發展民族工業,為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以上三方面因素影響下,甲午戰爭至“一戰”前,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現在同學們閱讀教材,了解其概況。

  (投影)請同學們看看下面表格,進一步了解甲午戰爭后民族工業發展高潮的表現。民族工業有長足發展,它會成為中國近代占統治地位的經濟成分嗎?

  【學生】回答:不能。

  【教師】為什么。

  【學生】回答:封建自然經濟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的存在。

  【教師】總結分析。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對近代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那么我們怎么評價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不僅促使中國近代自然經濟的進一步瓦解,而且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領導的戊戌變法與辛亥革命奠定了經濟與階級基礎,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

  【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了解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民族工業的興起與初步發展。下面提出問題,大家想一想:

  有人說,“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近代文明”;有人說“中國的資本主義是歐風美雨的產物”。你同意這些觀點嗎?為什么?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精選3篇) 相關內容:
  • 第9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精選2篇)

    第9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課程標準】了解兩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探討其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課標解讀】兩次工業革命:應該掌握兩次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條件、主要成就、時代特征、工廠制度、世界市場的形成等影響。...

  •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教案(通用2篇)

    教學重點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萌芽→“黃金時代”→凋謝萎縮)教學難點 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形成的內外因和過程短暫的原因)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組織學生用課本目錄回顧前面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1、鴉片戰爭后...

  • 工業 教案(精選9篇)

    工業教學目標:1、理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 地位。2、了解建國以來中國工業增長速度較快,門類較齊全,布局日趨合理。認識新中國工業發展的巨大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信 心。...

  • 工業區位因素與工業地域聯系(精選2篇)

    第三節說課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來說,繼農業之后,就是工業,它不單是一場生產的變革,而且給社會帶來了空前無比的變化,所以人們稱現今工業生產為主導的社會為工業社會。...

  • 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通用2篇)

    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了 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掌 握張謇興辦實業的背景、影響和結局;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階段劃分、原因和特征(明確“謇”與“騫”的寫法以及兩人之間的區別)能力訓練過程方法歸納概...

  • 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精選9篇)

    教學目標分析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提和條件,掌握英國工業革命的過程及重要發明及;法國、美國、德意志工業革命的情況;工業革命的影響。通過了解工業革命帶來科學技術、社會關系方面的重大變革,使學生認識到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重...

  • 基礎工業和主要工業基地的分布 教案示例(通用5篇)

    教案示例2——“基礎工業和主要工業基地的分布”第二課時【教學重點】基礎工業的分布特點和四大工業基地的位置。【教學難點】分析四大工業的特點。...

  • 工業的發展 ,(精選15篇)

    教案示例1——“工業的發展”第一課時【教學重點】中國工業的巨大發展【教學難點】中國的工業布局【教學用具】中國工業分布變化圖,中國工業發展景觀圖片【教學過程】(講述)上節我們了解了我國基礎工業及其分布與全國主要工業基地的分布...

  • 工業革命(通用17篇)

    (一)教學目的:1.基礎知識目標:什么是?首先發生在英國;英國從棉紡織業開始;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瓦特改良蒸汽機;富爾敦發明汽船;史蒂芬孫發明火車機車;的影響2.思想教育目標:①首先發生于英國,是英國政治經濟發明的必然...

  • 工業的發展 ,(精選12篇)

    教案示例1——“工業的發展”第一課時【教學重點】中國工業的巨大發展【教學難點】中國的工業布局【教學用具】中國工業分布變化圖,中國工業發展景觀圖片【教學過程】(講述)上節我們了解了我國基礎工業及其分布與全國主要工業基地的分布...

  • 基礎工業和主要工業基地的分布 ,(精選9篇)

    教案示例2——“基礎工業和主要工業基地的分布”第二課時【教學重點】基礎工業的分布特點和四大工業基地的位置。【教學難點】分析四大工業的特點。...

  • 工業的發展 教案示例(精選4篇)

    教案示例2——“工業的發展”第二課時【教學重點】中國工業的巨大發展【教學難點】日趨合理的工業布局【教學手段】計算機課件【教學過程】(復習提問,導入新課)(復習提問)上一節我們從兩個方面回顧了新中國工業的發展,提問:與舊中國...

  • 第4課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精選4篇)

    第4課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課標要求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我國古代冶煉、紡織、陶瓷業發展的基本情況;通過梳理古代手工業發展的歷程及分析公私手工業的消長,培養學生歸納概括以及客觀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 《工業》教學設計(精選4篇)

    一、教學目標1.初步學會分析工業基地形成和發展的條件。2.讀圖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現狀,知道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的部門及產品;認識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性。...

  •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第11課 課程標準要求中國民族火柴業興起于清末,發展于民國。這期間,內憂重重,外患頻頻,民族火柴業從無到有,工藝從落后到先進,資本從薄弱到增強,在夾縫中脫穎而出,頑強成長。...

  • 高一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枞阳县| 常熟市| 饶平县| 苍山县| 庆城县| 静安区| 郓城县| 柳江县| 绥江县| 藁城市| 博兴县| 那坡县| 凤冈县| 弥渡县| 泾阳县| 盐源县| 图木舒克市| 辽宁省| 通化县| 马公市| 岳普湖县| 铁岭市| 左云县| 油尖旺区| 房产| 南京市| 凤城市| 海淀区| 永善县| 荆门市| 四平市| 叶城县| 临桂县| 平湖市| 武强县| 勐海县| 远安县| 绍兴县| 英超| 潢川县|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