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通用3篇)
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 篇1
課標要求: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第一國際建立及斗爭的史實;通過對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學習,分析其性質及失敗原因,培養學生運用史實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了解第二國際建立及斗爭的史實。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教材及教師補充的相關材料,進行推理分析,主動探究,尋找相關問題的答案;分析歷史問題要把歷史事件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結合巴黎公社發生的背景認識其發生的突發性,從歷史發展規律的高度認識其失敗的必然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巴黎公社戰士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精神的體驗,幫助學生養成革命英雄主義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情操。
教學課時:1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意義。
難點: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際工人運動的特點及成因。
教學建議:
(1)、第一國際的建立:
①、第一國際成立的歷史背景,可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來進行分析。第一,19世紀五六十年代歐洲工人運動的高漲,是第一國際成立的客觀條件。第二,馬克思、恩格斯為建立新的國際工人組織而努力工作,是第一國際成立的主觀條件。因此,第一國際是馬克思主義與國際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②、第一國際的性質及任務,從第一國際的組成情況來看,第一國際是國際無產階級的聯合組織。第一國際把支持、聲援、團結各國工人階級,反對資本主義剝削的斗爭作為自己的主要活動,同時把幫助各國工人階級建立無產階級獨立政黨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③、第一國際的指導思想及領導,馬克思雖未擔任第一國際主席或總書記的職務,但由于總委員會一致通過了他為第一國際起草的《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為第一國際確定了正確的政治原則和組織原則,因此馬克思主義實際成為第一國際的指導思想。馬克思是第一國際的實際領導者,是第一國際的靈魂。
(2)、巴黎公社
①、巴黎公社革命發生的背景。法國在普法戰爭失敗后,先后建立的國防政府和以梯也爾為首的臨時政府,實行投降賣國和敵視工人的反動政策,是巴黎公社革命發生的直接原因。巴黎工人是在祖國處于危急關頭、本身遭到臨時政府進攻的情況下發動革命的。
②、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在教學中,建議教師注意:要突出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讓學生理解它們的內容,并且從中分析出它們鮮明的無產階級性質,說明巴黎公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一般來說,考察一個政權的性質,主要從它所采取的措施來分析。關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引導學生從政權建設和社會經濟兩方面歸納。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在政治上主要是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在經濟上采取的措施觸及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具有明顯的無產階級性質。以上所述足以說明巴黎公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
③、巴黎公社的歷史意義。教材包括了三層意思:其一是它的失敗原因,即歷史教訓(此處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公社失敗的主觀原因之一是缺乏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革命政黨的正確領導,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嚴重錯誤;之二是未能去宣傳、發動農民,爭取到廣大農民的支持,缺乏工農聯盟。客觀原因是當時資本主義正處于上升時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遠未發展到嚴重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程度,此時想推翻資本主義制度還為時尚早(這是最根本的原因);其二是它的劃時代意義,它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它給資本主義以第一次沉重打擊,使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其三是它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即通常所說的巴黎公社原則,公社的原則是永存的,因為它反映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最一般規律,所以它是消滅不了的,在工人階級得到解放以前,這些原則將一再表現出來,如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就是這些原則的一再表現和新的勝利。
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 篇2
專題八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
課標要求
本專題主要學習國際工人運動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并取得成功的有關情況。
具體有:
⑴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
⑵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
⑶概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史實,認識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
⑷概述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的史實,認識其歷史意義。
專題概述
國際工人運動經歷了從空想到科學、由理論到實踐、有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過程。從《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以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為界,國際工人運動形成了前后兩個階段。本專題主要講述的是前一階段的70年運動發展的歷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創立后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終于在俄國取得了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本專題主要有三目課文,第一目“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中,“機器轟鳴聲里的抗爭與思索”和“偉大的友誼”主要介紹了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說明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陽光”講述了《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以及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偉大意義。第二目“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中,“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主要介紹了第一國際的成立及其意義。“建設無產階級政權的嘗試”詳述了巴黎公社革命運動的爆發、無產階級政權的建立,巴黎公社的偉大歷史意義和留給我們的教訓。“第二國際”介紹了第二國際的建立及其破產。第三目“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中,“革命前夜的火星”講述了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說明了俄國十月革命及其成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帝國大廈的坍塌”介紹了二月革命及之后革命面臨的復雜形勢。“世界歷史的新紀元”介紹了十月革命的經過和蘇維埃政權的建立,闡述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及勝利的偉大意義。
社會主義作為思想體系,是闡明和論證人類解放、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真正得到解決的思想體系;作為運動,是爭取實現社會主義思想的人民運動;作為社會形態(社會制度),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最終取代資本主義的一種制度。社會主義思想體系是在實踐中形成、發展和完善的,也必定在實踐中豐富、創新,并指引著千百萬勞動群眾為實現全人類的解放而奮斗。
第二節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
學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
2、掌握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
3、認識巴黎公社革命的經驗和教訓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巴黎公社革命主要內容的學習,特別是對革命措施、革命性質、失敗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于復雜歷史事件的綜合判斷和深入分析能力。
2、引導學生結合有關材料,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巴黎公社戰士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的體驗,激發學生樹立不怕艱難、勇于斗爭的優良品格,幫助學生養成革命英雄主義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情操。
2、通過對巴黎公社的成立和失敗的學習,幫助學習認識,歷史的發展是曲折的,但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是不可阻擋的。
二、教材要點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1、第一國際是歷史發展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19世紀五六十年代,歐洲資本主義經濟高速發展,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1857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和世界市場的逐步形成相結合的產物)使社會矛盾更加激化。之后國際工人運動再度高漲,各國工人的聯系也不斷加強。因此,工人運動的高漲已經走向聯合成為第一國際成立的客觀條件。
1862年,英、法、德三國工人利用倫敦舉行世界工業博覽會的機會,進行了會晤,這成為推動建立國際工人聯合會的直接因素。1863年,英法等國工人支持波蘭反對沙俄壓迫的起義,這一運動直接促成了1864年國際工人大會的召開。
馬克思、恩格斯總結各國工人運動的經驗教訓,并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這成為建立新的國際工人組織的主觀條件。
2、第一國際的成立。1864年,英、法、德等國的工人代表在倫敦召開大會,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
3、第一國際的性質、任務、指導思想和領導。
性質:它是國際無產階級的聯合組織。
任務:一是反對各國資產階級統治和壓迫的斗爭,二是反對第一國際內部的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和派別的斗爭。此外還幫助各國建立無產階級獨立的政黨,促進馬克思主義在工人中的傳播。
指導思想:馬克思起草的《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和《國際工人協會共同章程》為第一國際確定了正確的政治原則和組織原則,表明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成為第一國際的指導思想。
領導人:英國人奧哲爾和克里默是第一國際臨時中央委員會(后改為總委員會)的主席和總書記,馬克思被選入總委員會,擔任德國通訊書記,但幾乎所有的國際綱領性文件和決議草案,都出自馬克思之手或者體現他的思想,實際上,馬克思是當時公認的國際領袖,是第一國際的實際領導人。
建設無產階級政權的嘗試
1、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
⑴1870年9月,普法戰爭的色當戰役中,法國大敗,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投降。(普法戰爭是德意志統一過程中一場重要的王朝戰爭,普魯士贏得勝利后即建立德意志帝國)
⑵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建立第三共和國(法國大革命中的1792年成立第一共和國,1848革命中成立第二共和國),但政權被資產階級竊取,成立了臨時政府。
⑶資產階級的國防政府(臨時政府改成)對外投降賣國,和德國簽署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對內要解除人民(國民自衛隊)的武裝。在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的情況下,巴黎人民堅決要求武裝起來。
2、巴黎無產階級建立自己的新型的政權——巴黎公社,這是歷史的創舉。
⑴1871年3月18日,反動政府的軍隊偷襲蒙馬特爾高地,被發現,人民隨即發動起義并成功,反動的梯也爾資產階級政府逃亡。
⑵巴黎公社選舉中,當選的委員中,大多數是工人或者工人階級的代表,其中不少人還是第一國際會員,如瓦爾蘭、弗蘭克爾等。3月28日公社正式成立,這宣告了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誕生。
⑶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公社廢除了資產階級反動軍隊,代之以國民自衛隊;公社委員會是經普選產生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下設執行、軍事、公安、財政、糧食、勞動與交換、社會服務、對外聯絡、教育等十個委員會,行使政府所屬各部門的權力(議行合一,大象版表述);公社委員和工作人員都由選舉產生,對選民負責,接受選民監督,隨時可以撤換;國家公職人員的最高年薪不超過一般技術人員的工資(6000法郎,人教版);此外還有,(人教版)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岳麓版)維護勞動者的利益,改善勞動條件,通過有利于工人的勞動立法,禁止任意罰款,簽定包工合同等;(大象版)打擊為反動統治服務的宗教勢力,頒布“政教分離”的法令,不準教會干預國家事務,宣布學校與教會分離,以科學的教材教育學生等(用世俗教育全面代替宗教教育,實行義務教育,岳麓版)。這一系列的措施具有無產階級的性質,代表法國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3、巴黎公社政權的性質。它是無產階級的政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通過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特別是資產階級的反動而引發人民起義、當選的公社委員、革命的措施等,我們可以看出它的這一性質。
4、巴黎公社的失敗。巴黎公社剛建立,逃亡的梯也爾就開始反撲,并得到了德國俾斯麥的支持,5月21日,反動軍隊從巴黎的圣克魯門攻入市區,“五月流血周”開始。5月27日,最后一批戰士在拉雪茲神甫公墓前的一堵墻前全部就義。28日,巴黎全部給反動軍隊占領,巴黎公社革命結束。
5、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19世紀70年代,不論是生產力水平(這一時期仍是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期,其發展水平還沒有成熟到足以廢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程度)還是無產階級的政治威信,都還未達到社會主義革命的程度;公社缺乏統一的革命政黨的領導,沒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也沒有前人的可供借鑒的經驗。
(人教版)公社沒有接管法蘭西銀行,也沒有同外省的革命者聯系,更沒能發動廣大農民。臨時政府利用法蘭西銀行的財政支持,積極調動軍隊,向巴黎公社發動了瘋狂進攻。
(大象版)公社未能憑借強大的實力,一舉殲滅賣國的資產階級政府,而是忙于公社的選舉,給反動派以喘息之機;也沒有及時堅決地鎮壓巴黎城內的反動勢力。
6、巴黎公社革命的意義。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它打碎了舊的國家機器,建立了無產階級自己的統治,其經驗是寶貴的,教訓是深刻的。其原則永存,精神不朽。
(岳麓版)巴黎無產階級的英勇斗爭和革命首創精神,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進步人士樹立了光輝典范。
(人教版)巴黎公社的革命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它的經驗教訓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寶貴財富。公社戰士同強大的敵人戰斗時表現出的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將永垂史冊。
(大象版)巴黎公社的先烈們為全人類的解放事業所作出的偉大貢獻永遠不會被人忘記。
第二國際
1、第二國際成立的背景。
⑴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國際工人運動的再次高漲(影響最大的是,1886年美國芝加哥工人為爭取八小時工作日而舉行的全國大罷工。)是第二國際成立的階級基礎;
⑵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完善以及廣泛傳播,是其思想基礎;
⑶各國工人階級政黨和組織紛紛建立,是其組織基礎。
⑷1883年,馬克思與世長辭,同時一些改良主義、無政府主義等思潮泛濫。如何把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引上馬克思主義軌道迫在眉睫。
2、第二國際的成立、重要決議、組織形式。
1889年7月14日,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巴黎召開,標志著第二國際的成立。
第二國際主要討論工人階級的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的問題。通過了每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等重要決議。
第二國際組織松散,不是各國黨的上級組織,各國工人階級政黨是獨立自主的。這與第一國際有很大區別。
3、修正主義的泛濫與第二國際的解散。
第二國際從建立之日起,內部就存在著各種派別之間的斗爭。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修正主義思潮開始泛濫。德國的伯恩施坦是其代表,他指出,馬克思主義不能解決當代的重大問題,它已經“過時”,應予以“修正”。以俄國的列寧、德國的卡爾•李卜克內西和羅莎•盧森堡為首的左派進行了反對修正主義的斗爭。
由于第二國際內部許多人的支持,修正主義日益占據上風,他們甚至倒向本國政府,支持帝國主義戰爭——一戰,一戰爆發后,第二國際自行解散。
關于修正主義產生的原因。在帝國主義時期,大資產階級需要在工人隊伍中有代言人,修正主義是其政策的產物,這是其歷史根源;巴黎公社后的30年里,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明顯改善并得到了一些應有的政治權利,和平時期與合法斗爭環境,使工人黨的領袖產生了和平與改良議會斗爭的思想,這對工人運動有影響,這是其產生的社會根源。
本目重點
巴黎公社的無產階級政權建設的途徑和模式,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和啟示。
三、教學過程
導入:
從《共產黨宣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以及《共產黨宣言》發表的偉大意義導入。
教學
(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1)第一國際是歷史發展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工人運動的高漲已經走向聯合成為第一國際成立的客觀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總結各國工人運動的經驗教訓,并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這成為建立新的國際工人組織的主觀條件。
1862年,英、法、德三國工人利用倫敦舉行世界工業博覽會的機會,進行了會晤,這成為推動建立國際工人聯合會的直接因素。
1863年,英法等國工人支持波蘭反對沙俄壓迫的起義,這一運動直接促成了1864年國際工人大會的召開。
(2)第一國際的成立
1864年,英、法、德等國的工人代表在倫敦召開大會,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
(3)第一國際的性質、任務、指導思想和領導人
性質:它是國際無產階級的聯合組織。
任務:一是反對各國資產階級統治和壓迫的斗爭,二是反對第一國際內部的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和派別的斗爭。
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成為第一國際的指導思想。
領導人:馬克思是當時公認的國際領袖,是第一國際的實際領導人。
(二)建設無產階級政權的嘗試
(1)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
普法戰爭中,法國失敗。巴黎爆發革命,建立第三共和國,資產階級成立了臨時政府。后資產階級的國防政府對外投降賣國,和德國簽署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對內要解除人民(國民自衛隊)的武裝。在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的情況下,巴黎人民堅決要求武裝起來。
史料鏈接:公民們,拿起武器來!現在的問題是勝利還是陷入凡爾賽反動分子和教士們的毒手,這些窮兇極惡的家伙已經拿定主意,要把法國出賣給普魯士人,并且要我們支付他們賣國的代價。
讀史感悟:
⑴上述號召是哪次事件過程中提出的?
⑵“凡爾賽反動分子”指的什么人?
⑶“這些窮兇極惡的家伙”為什么“要把法國出賣給普魯士人”?
論從史出:有人評述,“巴黎公社是法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尖銳化的產物,是一次自發性的革命”。請結合有關史實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看法。
巴黎公社是否“敲響了資本主義的喪鐘”?請從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程度和1871年3月18日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的角度加以分析說明。
(2)巴黎無產階級建立自己的新型的政權——巴黎公社,這是歷史的創舉
1871年3月18日,人民起義。3月28日公社正式成立,這宣告了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誕生。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公社廢除了資產階級反動軍隊,代之以國民自衛隊;公社委員會是經普選產生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下設執行、軍事、公安、財政、糧食、勞動與交換、社會服務、對外聯絡、教育等十個委員會,行使政府所屬各部門的權力;公社委員和工作人員都由選舉產生,對選民負責,接受選民監督,隨時可以撤換;國家公職人員的最高年薪不超過一般技術人員的工資;等等
(3)巴黎公社政權的性質
它是無產階級的政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通過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特別是資產階級的反動而引發人民起義、當選的公社委員、革命的措施等,我們可以看出它的這一性質。
(4)巴黎公社的失敗及其原因
5月28日,巴黎全部給反動軍隊占領,巴黎公社革命結束。19世紀70年代,不論是生產力水平(這一時期仍是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期,其發展水平還沒有成熟到足以廢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程度)還是無產階級的政治威信,都還未達到社會主義革命的程度;公社缺乏統一的革命政黨的領導,沒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也沒有前人的可供借鑒的經驗。
論從史出:在解釋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時,列寧這樣寫道:“勝利的社會革命至少要有兩個條件:生產力高度發展和無產階級準備成熟。但是在1871年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結合列寧的論述和巴黎公社的主要史實,說說巴黎公社失敗的必然性。
(5)巴黎公社的意義
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它打碎了舊的國家機器,建立了無產階級自己的統治,其經驗是寶貴的,教訓是深刻的。其原則永存,精神不朽。
史料鏈接:材料1:馬克思在1870年9月公開說:“由此可見,法國工人階級正處于極端困難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機中,當敵人幾乎已經在敲巴黎城門的時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圖都將是絕望的蠢舉。法國工人應該執行自己的公民職責,但同時他們不應當為1792年的民族回憶所迷惑,就像法國農民曾經為第一帝國的民族回憶所欺騙那樣。他們不應該重復過去,而是應該建設將來。惟愿他們鎮靜而且堅決地利用共和國的自由所提供的機會,去加強他們自己階級的組織。”
材料2:馬克思在1871年4月12日稱贊巴黎工人說:“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靈活性,何等的自我犧牲精神!在忍受了六月與其說是外部敵人不如說是內部叛徒所造成的饑餓和破壞之后,他們在普軍的刺刀下起義了,好像法國和德國之間不曾發生戰爭似的,好象敵人并沒有站在巴黎的大門前似的!歷史上還沒有過這種英勇斗爭的范例!”
材料3:馬克思還說:巴黎公社“不過是在特殊條件下的一個城市的起義,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數人根本不是社會主義者,也不可能是社會主義者。”
——以上均引自《馬恩列斯論巴黎公社》
讀史感悟:⑴材料1對馬克思的基本態度是什么?
⑵材料2對巴黎工人的評價與材料1是否矛盾?說明你的觀點。
⑶材料3與材料2是否矛盾?說明你的觀點。
(三)第二國際
(1)第二國際成立的背景
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國際工人運動的再次高漲是第二國際成立的階級基礎;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完善以及廣泛傳播,是其思想基礎;
各國工人階級政黨和組織紛紛建立,是其組織基礎。
(2)第二國際的成立、重要決議、組織形式
1889年7月14日,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巴黎召開,標志著第二國際的成立。
第二國際主要討論工人階級的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的問題。通過了每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等重要決議。
第二國際組織松散,不是各國黨的上級組織,各國工人階級政黨是獨立自主的。這與第一國際有很大區別。
(3)修正主義的泛濫與第二國際的解散
由于第二國際內部許多人的支持,修正主義日益占據上風,他們甚至倒向本國政府,支持帝國主義戰爭——一戰,一戰爆發后,第二國際自行解散。
論從史出:
(1)第二國際與第一國際相比,在組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
(2)馬克思的自白:
馬克思的女兒利用馬克思完成《資本論》第一卷前少有的片刻休息,讓父親填寫了一份舉世聞名的調查表,這份表被人們稱為“馬克思的自白”。
您認為一般人最寶貴的品德……純樸
您認為女人最值得尊重的品德……柔弱
您對幸福的理解……斗爭
您能原諒的缺點……輕信
您喜歡做的事……啃書本
您喜愛的散文家……狄羅德
您喜愛的花……月桂
您喜愛的名字……勞拉•燕妮
您喜愛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認為男人的最好品德……剛強
您的特點……目標始終如一
您對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最厭惡的缺點……逢迎
您喜愛的詩人……莎士比亞、歌德等
您喜愛的英雄……斯巴達克、開卜勒
您喜愛的顏色……紅色
您喜愛的菜……魚
您喜愛的座右銘……懷疑一切
請思考:以你所了解的史實來論證“馬克思的自白”中的“您的特點——目標始終如一”。
小結
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 第一國際的成立 條件 客觀:第一次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工人運動走向國際聯合
主觀:馬克思、恩格斯為建立新的國際工人組織而努力
成立 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
巴黎公社 背景 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建立第三共和國
革命開始 1871年3月18日革命,人民占領巴黎
革命措施 廢除舊軍隊,代之以國民自衛軍
選舉產生公社委員會
民主選舉公職人員,人民有監督權和罷免權
歷史意義 地位: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作用: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
影響:巴黎公社的經驗和教訓,成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寶貴財富
第二國際的斗爭
四、能力測試
(一)單項選擇題
1、第一國際的成立,推動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主要是因為
a、它是第一個國際工人組織b、它使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更緊密地結合
c、馬克思是第一個國際的靈魂d、它實現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目標
2、下列各項中,提出官員由選舉產生并要接受選民監督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b、太平天國運動c、中國洋務運動d、巴黎公社革命
3、下列關于第一國際的表述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1864年成立于倫敦b、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c、它的成立使社會主義運動迅速發展d、世界進入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新階段
4、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工人運動隨之興起b、工業革命后,工人運動興起
c、馬克思主義產生后,工人運動興起d、第一國際成立后,工人運動興起
5、巴黎公社革命爆發的直接原因是
a、法國在革命爆發戰爭中的慘敗b、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臺和第三共和國的建立
c、資產階級組織了國防政府,人民無權
d、梯也爾政府實行投降賣國和敵視工人的反動政策
6、巴黎公社的偉大創舉主要表現在
a、廢除舊的國家機器,建立新的國家機構
b、監督鐵路運輸和軍需生產
c、國家工作人員年薪不得超過工人最高工資
d、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工人合作社管理
7、按時間順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巴黎人民起義,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②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立
③資產階級國防政府成立④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④②③①d、④①②③
8、對巴黎公社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b、證明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正確
c、是19世紀初期以來國際工人運動的高峰d、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政策措施的失誤
9、恩格斯說:“我們決不想把新的科學成就寫成厚厚的書,只向‘學術界’吐露。正相反,我們兩人已經深入到運動中去。”對這段話正確的理解是
a、不想創立科學理論b、只是創立科學理論
c、用科學理論去武裝無產階級d、創立科學理論,贏得學術專利
10、第二國際瓦解的標志是
a、一戰爆發后各國工人政黨倒向本國政府
b、各國工人階級在合法斗爭中取得了勝利
c、第二國際內部出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修正主義的斗爭d、布爾什維主義誕生
(二)材料題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民們!你們的公社已經建立了。3月26日的投票確定了革命的勝利。卑鄙無恥的政權掐著你們的脖子逼迫你們;你們已用合法的自衛軍把那強迫你們承認國王、侮辱你們的政府趕出城外。¬——《公社第一次宣言》(1870年3月30日)
材料二公社是現在惟一的政權,茲命令:
第一條一切公務部門的職工今后必須確認凡爾賽政府或其擁護者所發出的命令或通知為無效,無法律效力。
第二條凡不服從本法令的任何官吏或職工,將被立即開除。
——1871年3月29日公社法令
材料三公社的偉大社會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項具體措施,只能顯示出走向屬于人民、由人民掌握政權的政府的趨勢。——馬克思
請回答:
⑴材料中的“公社”指的是什么政權?它成立于哪年?材料中的“政府”指的是什么政府?逃往了什么地方?
⑵依據材料一,公社的命令反映出的實質問題是什么?
⑶用史實說明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項具體措施,只能顯示出走向屬于人民、由人民掌握政權的政府的趨勢”。
(三)問答題:
12、對于巴黎公社的歷史地位,史學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意義重大,地位重要,不論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還是在國際共運史上,都具有時代的意義;另一種觀點認為它只不過是對19世紀上半期國際工人運動的一個簡單總結,并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你同意哪一種觀點,結合所學論證你的觀點。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b2、d3、d4、b5、d6、a7、d8、d9、c10、a
二、材料解析題
11、⑴巴黎公社。1871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臨時政府。逃往凡爾賽。⑵巴黎公社堅決反對舊政府和舊法令,代表著工人階級的利益。⑶在政權建設方面,廢除舊軍隊、舊警察,取消資產階級的法庭和議會,代之以國民自衛軍,并建立工人階級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機構;規定公職人民由民主選舉產生,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在社會經濟方面,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維護工人權利,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等等。
三、問答題
12、同意第一種觀點:⑴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巴黎公社是自由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的分水嶺。⑵巴黎公社是國際工人運動的分水嶺,是對19世紀上半期工人運動的總結,是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工人運動的最高峰。此后工人運動進入一個以經濟斗爭、合法斗爭為主,組織水平不斷提高的階段。⑶它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它盡管失敗,但其原則永存,如后來十月革命的道路和原則一致。
同意第二種觀點:⑴從資本主義發展來看,它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首先從革命的爆發原因來看,它不是因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腐朽,而是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及臨時政府的腐敗統治激化了階級矛盾,因而它不可能沉重打擊資本主義。其次,資本主義從19世紀70年代的帝國主義過渡是因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生產力高速發展及壟斷組織產生的結果,因而不可能把巴黎公社革命作為自由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的分水嶺。⑵從國際共運史來看它也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首先,它只不過是對19世紀上半期國際工人運動一個簡單總結,具有當時工人運動一切主要特點如自發性、分散性、暴力革命及政治斗爭等。其次,它盡管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嘗試,但從其采取的措施和政權的性質來看,并不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再次,19世紀末20世紀初工人運動出現的新特點。并不是受公社的影響,而是由帝國主義階段的形成決定的。⑶總之,上述第一種觀點夸大了巴黎公社的歷史意義。
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 篇3
[教學目的]
課標要求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束上的經驗教訓。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第一國際的建立和第二國際的斗爭史實,掌握巴黎公社革命及其經驗教訓。
通過對巴黎公社性質和失敗原因的分析、認識,使學生養成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與老師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觀察所得,進行推理分析、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并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閱讀法(包括地圖、文字)等學習有關問題。
應注重啟發式教學,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并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予以及時而恰當的評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巴黎公社戰士的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的體驗,使學生逐步養成革命英雄主義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情操。
[教學重點]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意義。
[教學難點]
(1)巴黎公社失敗的根本原因;
(2)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際工人運動的特點及其具有這些特點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鞏固和發展了資本主義,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迅速壯大,工人運動興起,社會主義思想活躍。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誕生,國際工人運動蓬勃展開;第一國際建立、巴黎公社革命、第二國際,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二 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
教學:
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第一國際;
1、歷史條件:
1)經濟基礎:19世紀五六十年代,歐洲資本主義經濟以空前的速度向前發展。
2)社會條件:1857年經濟危機激化社會矛盾,工人運動走向聯合。
3)階級條件: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1857年經濟危機激化社會矛盾,國際工人運動再次掀起高潮,各國工人之間的聯系加強了。
(客觀條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1857年世界性經濟危機——各國工人運動高漲,聯系加強。)
4)直接因素:1862年倫敦世界工業博覽會和1863年英法等國工人聲援波蘭抗俄斗爭,推動和促成國際工人聯合。
5)領導基礎(主觀條件):馬、恩總結經驗教訓,并深入進行理論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歐洲革命之后,一方面進行艱苦的理論研究;另一方面深入工人群眾、培養工人運動的骨干。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工作創造了建立新的國際工人組織的主觀條件。
因此,第一國際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2、概況:
時間地點 1864年,倫敦圣馬丁教堂
名稱 國際工人協會
領導機構 臨時中央委員會(后改稱總委員會)
實際領導人 馬克思
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
性質 國際無產階級的聯合組織
斗爭任務 一是反對各國資產階級統治和壓迫的斗爭;
二是反對第一國際內部的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和派別的斗爭(反機會主義)。
3、歷史意義:
a、推動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b、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國際工人協會成為各國工人團體進行聯絡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了!
二、建設無產階級政權的嘗試——巴黎公社革命;
如果說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標志著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那么,巴黎公社的成立則標志著社會主義從理論走向實踐!
1、巴黎公社成立的歷史背景:
1870年,普法戰爭的失敗,法國面臨亡國的危急關頭,巴黎人民首先起義推翻了法蘭西第二帝國,這次斗爭的首要目的就是挽救民族危機,避免亡國滅種的民族災難;資產階級共和派取得了政權,對外推行投降賣國政策,不惜任何代價向普軍投降,締結賣國和約,割地賠款;對內打擊人民力量,企圖盡早解除國民自衛軍的武裝,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和統治。法國資產階級政府未能實現人民保家衛國、維護民族利益的希望,激起了巴黎人民的憤怒,巴黎人民堅決地選擇了武裝斗爭的方式,再次掀起革命。
民族矛盾激化階級矛盾導致革命的爆發!
1)民族矛盾:普法戰爭;
2)階級矛盾:資產階級政府投降賣國;
3)直接原因:反動政府軍隊偷襲蒙馬特爾高地;
2、巴黎公社的成立:
經過1871年3月18日革命(巴黎人民武裝起義),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經過選舉自己的政權——公社,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3、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略。
1)政權建設:
①軍隊;廢除舊軍隊、舊警察等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獨立的治安、立法、司法機構.
②政權;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
③民主制度;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公職人員;
2)社會經濟:
①規定了公職人員最高工資;
②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補充)
③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補充)
1)軍隊;政權;
——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創舉:打碎了舊的國家機器,建立了無產階級自己的政權。
2)民主制度;規定了公職人員最高工資;
——體現無產階級專政的性質:代表廣大人民利益。
3)社會經濟方面,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努力維護勞動者的權益。
——在經濟上觸及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具有明顯的無產階級性質。
4、巴黎公社政權的性質:
巴黎公社在政治上主要是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在經濟上觸及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具有明顯的無產階級性質。所以,巴黎公社是一個無產階級性質的政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
5、巴黎公社的結果:失敗;
(“五月流血周”(5.21—5.28);拉雪茲神甫公墓的戰斗;)
6、巴黎公社的失敗原因:
1)客觀原因:敵人力量的強大,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材料:“法國整個資產階級、所有的地主、工廠主都聯合起來反對公社,他們層層包圍了半個巴黎(另一半被德軍包圍)。”——列寧)
2)主觀原因:無產階級不成熟。
公社缺乏統一的革命政黨的領導,沒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更沒有前人的可供借鑒的經驗;(另外,沒有乘勝打擊敵人,沒有沒收法蘭西銀行;沒有建立工農聯盟等)
論從史出:
材料一:“當凡爾賽在磨刀霍霍時,巴黎卻沉浸在起義勝利的歡樂中,他們認為繼續向凡爾賽進軍是在敵人面前挑起內戰。”
——沒有乘勝打擊敵人
材料二“一些大炮在尋找他們的炮架,而在不遠處,炮架卻在哭著尋找他們的大炮。” ——軍事領導失誤
材料三:“銀行是全部資本主義生活的神經,公社不愿給人留下強盜、小偷的印象,在斗爭的中途停了下來,沒有剝奪剝奪者(法蘭西銀行)。”
——沒有割斷敵人經濟命脈
3)根本原因:19世紀70年代,不論是生產力水平(這一時期仍是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期,其發展水平還沒有成熟到足以廢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程度)還是無產階級的政治威信,都還未達到社會主義革命的程度
材料:1872年的法國,全國平均每個企業雇傭工人只有2.9人,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遠沒有達到能夠消滅資本主義制度的程度。
列寧指出:“勝利的社會革命至少要有兩個條件:生產力高度發展與無產階級準備成熟。但是,1871年的法國尚不具備這些基本條件。”
7、巴黎公社的歷史意義:
1)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地位)
2)它打碎了舊的國家機器,建立了無產階級自己的政權,其經驗是寶貴的,教訓是深刻的。
3)公社雖然失敗了,但其原則永存,精神不朽。
(人教版)巴黎公社的革命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它的經驗教訓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寶貴財富。公社戰士同強大的敵人戰斗時表現出的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將永垂史冊。
【問題探究】巴黎公社給了我們哪些經驗與教訓?
它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如堅持暴力革命,砸碎舊的國家機器,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反映了無產階級革命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民主選舉,人人平等;維護工人權益等等。
三、第二國際的斗爭;
1、第二國際成立的背景;
1)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國際工人運動的再次高漲(影響最大的是,1886年美國芝加哥工人為爭取八小時工作日而舉行的全國大罷工。)是第二國際成立的階級基礎;
2)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完善以及廣泛傳播,是其思想基礎;
3)各國工人階級政黨和組織紛紛建立,是其組織基礎。
4)改良主義、無政府主義泛濫;
(1883年,馬克思與世長辭,同時一些改良主義、無政府主義等思潮泛濫。如何把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引上馬克思主義軌道迫在眉睫。)
2、第二國際的成立;
1)成立:1889年7月14日,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巴黎召開,標志著第二國際的成立。
2)重要決議:第二國際主要討論工人階級的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的問題。通過了每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等重要決議。
3)組織形式:第二國際組織松散,不是各國黨的上級組織,各國工人階級政黨是獨立自主的。(特點)(這與第一國際有很大區別)
3、第二國際內部派別斗爭:反修正主義。
1)第二國際從建立時起,內部就存在著各種派別之間的斗爭。
(左派—反修正主義;右派—宣揚修正主義;中派—偏向右派;)
2)1895年恩格斯逝世以后,第二國際修正主義思潮開始泛濫。
①修正主義者:伯恩斯坦;
②反修正主義者:列寧、卡爾李卜克內西、羅莎盧森堡;
3)由于第二國際內部許多人的支持,修正主義日益占據上風。
4、第二國際的解體:一戰后,第二國際自行解散。
【問題探究】比較一下第二國際和第一國際?
項目 第一國際 第二國際
同 性質 國際性的組織
所處階段 都處于工人運動從低潮走向高潮的階段
領導基礎 馬克思參加對第一國際的領導
恩格斯參與了第二國際早期的指導
異 組成 各國工人團體 各國工人階級政黨和組織
活動范圍 僅限于歐洲范圍 活動范圍擴大到
整個歐洲和北美
組織形式 組織嚴密:有統一的領導機構,是各國工人團體的上級組織。
(有一個作為中央領導機構的總委員會) 較為松散:不是各國黨的上級組織。
(前期沒有常設機構,后期建立起來的“執行局”也僅僅是個聯絡機關)
【問題探究】思考19世紀早期的工人運動與19世紀晚到20世紀初工人運動的有著怎樣的不同?
材料一:1825年,英國爆發了第一次經濟危機,大批失業工人陷入絕望的地步,以致發生公開的暴動,數以千計的人群涌到工廠,搗毀了所有的織布機,同樣在普雷斯頓也發生了類似的搗毀織布機的風潮。
材料二:工人階級的政治運動必然會使工人認識到,他們除了社會主義外,再沒有別的出路。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只有成了工人階級的斗爭目標時,才會成為一種強大的力量
1)前者以暴力斗爭為主,自發性、分散性較強。
2)后者以經濟斗爭、合法斗爭為主。工人階級的覺悟和組織程度較高。
小結:
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誕生,國際工人運動蓬勃展開;巴黎公社革命,是無產階級開始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下節課,我們將一起學習《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作業布置]
《同步練習》相關作業
[課后反思]
本課的課標是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針對本課內容較多,我對課文做了簡化。略講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重點突出巴黎公社。在講述巴黎公社的時候,我對相關內容也做了詳略處理。我想能夠準確地把握教材,突出重點,是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負擔的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