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 新航路的開辟
第7課 新航路的開辟
課標要求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及其過程和影響;通過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原因、過程和影響,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比較新航路開辟對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造成的兩種不同結果,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歷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中國羅盤針運用于歐洲航海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重要條件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重點、難點
本課重點: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及影響。
本課難點:資本原始積累的含義。
教學手段
利用投影儀等電教工具,有條件可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以加大課堂容量。
教學要點
一、新航路的開辟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客觀條件
2.新航路開辟的經過
3.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二、西班牙、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掠奪
1.葡萄牙的殖民侵略
2.西班牙的殖民侵略
3.歐州殖民者掠奪的結果
4.擴張時代對世界形勢和歷史發展進程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一切為了香料”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1)對香料、黃金的追求成為新航路開辟的社會根源。《馬可•波羅游記》的渲染帶來歐洲人的“尋金熱”。
亞洲一直是歐洲許多貴重商品的主要來源地。來自亞洲的許多商品是歐洲不能生產或無法與之競爭的。
(2)商路不暢是新航路開辟的又一重要原因。
歐洲人渴望東方的珍品奇物,但歐洲對東方的貿易一直是轉口貿易,西歐的貴族和商人渴望另開辟一條抵達東方的途徑,發財致富。
(3)擺脫動亂的需要。
當時的歐洲正處于嚴重的動亂之中。各國君主依仗武力,強化王權,積極擴張。
(4)傳播基督教是重要推動力。
基督教會為了傳教,不惜使用武力進行“圣戰”,這也成為歐洲人向海外擴張的一個重要推動力。
2.新航路開辟的條件
(1)客觀條件:①羅盤針的普遍使用。12世紀末13世紀初,中國人發明的羅盤針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并得到改進。羅盤以及從阿拉伯傳入的用于計算緯度的星盤廣泛應用于航海。②繪圖技術的進步。增加了經度和緯度做繪圖坐標,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畫面。③具有較強抗風力的海船的建造,不僅可以順風行駛,而且也能逆風行進。
(2)主觀條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扶持。
【深化•拓展】
新航路開辟之前的東西方貿易情況是怎樣的?
提示:15世紀以前,東方出產的香料、珠寶、絲綢等都是先由波斯人、阿拉伯人、東羅馬人運到地中海東岸,再轉運到歐洲其他地方,這大大提高了商品的價格。而且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一度壟斷了歐洲與亞洲間的香料貿易,從中獲取高額利潤。奧斯曼國家建立后對東地中海地區的控制,更使東西方之間的商路受到嚴重阻礙。因此,西歐國家被迫另辟蹊徑,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二.海上探險活動的活躍
1.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的航海活動
(1)迪亞士——第一次到達好望角。
1487年,迪亞土率領三艘輕便帆船抵達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將其命名為風暴角,回國后葡萄牙國王將其重新命名為好望角。
(2)達•伽馬——第一次開辟通往印度的航線。
1497—1498年,達•伽馬繞非洲海岸到達印度,開辟了東西方之間最短的海上航路。
2.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航海活動
(1)哥倫布——第一次發現“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