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辛亥革命教案
二 辛亥革命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識記興中會、同盟會的成立,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過程,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發生的原因,南京臨時政府的性質。 理解辛亥革命的意義與失敗。
過程與方法目標
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興起的原因,掌握政權性質分析方法,制作辛亥革命的大事年表。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辛亥烈士的鮮血、孫中山愈挫愈奮的精神,是人生觀教育的極好教材。體會法為國根,民為邦本。為中國進步潮流打開了閘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二、教材要點分析
[武昌起義]
本子目主要介紹了興中會的成立、同盟會的成立、武昌起義成功的原因。
興中會的成立
興中會成立的時代背景:19世紀末,中華民族的危機空前嚴重,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所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民族資產階級的上層、以康有為和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在中國進行資本主義改革,實行君主立憲,并得到社會各階級和各階層的廣泛認同。與此同時,民族資產階級的中下層提出了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實行民主共和的主張。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明確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興中”之意即“振興中華”。興中會是資產階級第一個革命團體。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同盟會的成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辛丑條約》的簽訂,清政府反動賣國的本質充分暴露,是人民意識到應該推翻腐朽的清政府。19xx年華興會、光復會等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紛紛建立,但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地域性強,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個擊破,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都主張利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統治,這是他們團結起來的條件。因此,中國同盟會應運而生。中國同盟會把全國的革命志士集結起來,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綱領,打破了過去的地域觀念,這就是它有別于以往任何一個革命團體,從而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19xx年孫中山同黃興、宋教仁等華興會、光復會的成員七十多人,在日本東京集會,決定成立統一的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8月,中國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通過了同盟會章程,推舉孫中山為總理。同盟會以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
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政黨,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中國民主革命有了比較完備的民主革命綱領,有了一個公認的革命領袖,并有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政黨來領導。孫中山后來回憶說:“不期年加盟者逾萬人,支部亦先后成立于各省,從此革命風潮一日千丈,其進步之速有出于人意表者亦!”
武昌起義的成功
中國同盟會成立后不斷發動武裝起義,19xx年,孫中山、黃興等策劃了黃花崗起義,由于敵眾我寡,起義失敗。事后,殮烈士遺骸72具,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革命黨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發展的進程。
革命黨人頻繁發動武裝起義的同時,人民群眾也不斷展開斗爭。19xx年5月,全國范圍的保路運動興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賣的修筑鐵路的主權,清政府派湖北新軍前往鎮壓規模最大的四川保路運動,造成武漢兵力空虛,湖北革命黨人決定乘機發動武裝起義。19xx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發動起義。次日,起義軍攻克總督衙門,占領武昌,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新軍將領黎元洪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