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鴉片戰爭
3.《北京條約》的簽訂
在講述《北京條約》時,應根據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其對中國的危害性。主要指出以下幾點:
不僅承認《天津條約》有效,還增開天津為商埠,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勢力從原來的東南沿海一帶擴張到了北方沿海、長江流域以及中國腹地,這就使中國進一步喪失了大量主權,為列強控制京畿重地擴大侵略提供了有利條件,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
關于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的規定,不但使我國領土主權進一步遭到破壞,而且擴大了英國在香港地區的侵略勢力,為以后強租新界又作了準備。并簡單介紹俄國趁火打劫,割占中國大片領土的史實。
4.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關于講述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可以通過比較兩次鴉片戰爭對中國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來加深學生的認識,得出結論: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
最后指出第二次的不平等條約所造成的破壞性影響遠遠超過了《南京條約》等條約,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由東南沿海到整個沿海并深入內地,領土主權進一步遭到破壞;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清朝統治者投靠外國侵略者,開始成為它們的附庸與工具,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從而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本課小結】
結合“本課要旨”部分,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鴉片戰爭的發生,是英國資本主義國家對外侵略擴張的必然結果。中國的封建落后,導致了自衛戰爭的失敗,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先后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使發生了,不僅引起了中國社會政治、經濟領域根本性變化,而且也引起了愛國人士的思想觀念的轉化。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化的程度在不斷加深。中國的愛國軍民在不斷進行著英勇的抗爭,中國歷史也已經掀開謀求社會進步的不懈探索。
【教學預測】
在理清本課主要知識脈絡是,需要注重師生互動。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舞臺,只有師生合作愉快,才能更好的達到教學預測目標,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板書設計】
一、鴉片戰爭的背景(虎門銷煙)
1、鴉片戰爭前夕的國內外形勢
2、虎門銷煙
(1)起因:鴉片走私
(2)虎門銷煙
二、鴉片戰爭
1.鴉片戰爭的經過
2、鴉片戰爭的結果: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1)《南京條約》的簽訂
(2)《南京條約》附件——《虎口條約》和《五口通商章程》
(3)中美《望廈條約》
(4)中法《黃埔條約》
3、 鴉片戰爭的影響
三、戰火再燃(第二次鴉片戰爭 )
1、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及經過
2、《天津條約》的簽訂
3、《北京條約》的簽訂
4、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四、小結